黄煌教你用经方:麻杏石甘汤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方法、中药、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黄煌(1954年-),男,生于江苏江阴,1982年7月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现任江苏省中医院普内科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擅长疑难杂症的诊治及体质调理,主要从事中医学术流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尤以经方的方证与药证为研究重点。
麻杏石甘汤 《伤寒论》
麻黄四两(15g)、杏仁五十个(15g)、石膏半斤(40g)、甘草二两(10g)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麻黄
有临床经验的读者可能知道,咳嗽气喘的患者中,并非个个是恶寒无汗、痰液清稀、舌淡苔润的,相反不少是身热出汗、痰液黏稠色黄、口干渴、舌红苔黄的。这类患者便不适宜使用小青龙汤及麻黄汤,因为这种咳喘是“热喘”,中医常称为“肺热”或“痰热”。对这种热喘,以麻黄与石膏相配合为主的麻杏石甘汤最为适合。
麻杏石甘汤与麻黄汤的组成仅桂枝与石膏一味之差,而方证便发生变化。麻黄汤主治“无汗而喘”,麻杏石甘汤主治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石膏是硫酸盐类矿石石膏的矿石,是中医重要的清热药,用于治疗热病壮热、大渴引饮、烦躁、热喘、头痛、齿痛、发斑等症。其药证为身热、汗出而烦渴,形象地说,这种状态与在炎热的夏天或洗桑拿浴时人体的生理机能反应十分相似。
汗出,也是古代许多石膏方的主治病证,如《肘后方》石膏甘草散,两药等分为末,以来浆送服,治大病愈后多虚汗。《伤寒总病论》则用于治疗湿温多汗,妄言烦渴。《普济方》也用石膏甘草治疗“暴中风,自汗出如水者”。
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石膏相配,既能平喘,又能止汗清热,抑制了麻黄发汗的副作用,这种配伍十分契合病情。
杏仁
麻杏石甘汤证如下:
1.发热,汗出时多时少,体温或升或降,口渴;
2.咳喘,甚而气急鼻扇,胸闷;
3.脉滑数,苔薄腻较干。
本方证与麻黄汤证的鉴别点在于:两方证皆有喘,然麻黄汤证为“无汗而喘”,即患者面色时而发赤,时而苍白,肌肤粟起,抚之干燥,绝无汗意,同时咳喘不休。而本方证为“汗出而喘”,虽无大汗,但抚之皮肤湿润,故扪之不灼手,患者面色红润。此外,麻黄汤证口不渴苔润,麻杏石甘汤证口渴能饮水,苔干。
本方证尚需与小青龙汤证鉴别。除参考以上与麻黄汤证的鉴别要点以外,还可以从痰液性状上来区别:小青龙汤证为水样痰,量较多,麻杏石甘汤证为黏稠痰,色黄白。
桂枝类方中有桂枝汤的加减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亦治疗咳喘,因桂枝汤证有汗出恶风,故临床也是“汗出而喘”。区别点为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汤证有汗出恶风且不口渴,而麻杏石甘汤证汗出而喘且口渴。口渴与否,是反映内热有无的指征之一。
石膏
——麻杏石甘汤证多见于以咳喘为主要症状的急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天津中医学院报告用本方治疗小儿哮喘229例,挟热型184例用本方加味,治愈168例,挟寒型45例用小青龙汤,治愈31例。
庞氏用本方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50例,治愈26例,好转5例,无效19例,有效率为62%。若以本方合小陷胸汤加减有效率可达88%。还有报告治疗支气管炎172例,临床治愈34例,显效62例,好转63例,有效率为94.8%,以喘息型和热燥型疗效为佳。
有人观察男女各半的7岁以下的小儿咳喘患者,发现多具麻杏石甘汤证。麻杏石甘汤对发热的疗效最佳,其次为平喘,再次为止咳及促进炎症吸收。观察者报告本方虽以身热咳嗽为主证,但对无发热的患者也有效。
——肺炎的临床表现与麻杏石甘汤证颇相似,故本方被用于治疗多种肺炎,如小儿肺炎、支气管肺炎、麻疹肺炎、流行性哮喘性肺炎、大叶性肺炎以及嗜酸细胞增多性肺炎等。有报告治疗136例麻疹患儿,对其中合并肺炎的危证险证,均以本方取效。
——本方可用于治疗百日咳。有人用本方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治疗228例,治愈195例,占85.5%,好转25例,有效率为96.5%。不论在炎症期或痉咳期都有良效,尤以炎症期为佳。
——本方治疗多种鼻病有效。但以药测证,当有鼻塞、涕黄、头痛等证。有报告本方加地龙治疗副鼻窦炎11例,治愈3例,显效4例,进步4例,服药少者4剂,多者60剂。
——本方治疗荨麻疹、痤疮、玫瑰糠疹、湿疹等皮肤病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