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 | 養花如養娃,為什麼不能“過度養育”?(植樹節)

01 

如何養好一朵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先講這個物理的道理,拿一棵樹來比喻,把這棵樹加以修剪砍鋸,這棵樹便能長成一種新的形態,所以“損之”是利益之,使它成器。我們經常聽到教育孩子的話——“溺愛他就是害他”,對孩子的嚴格管教,目前給孩子吃一點苦,將來他會感激你,他覺得爸爸是個好爸爸,媽媽是個好媽媽。不然孩子長大會怨恨你,這就是“物或損之而益”的道理。又如人生了病,醫生診斷非開刀不可,你不能說醫生可惡,結果他在你身上開刀,你不但不告他,還要謝謝他,這就是“損之而益”。

“益之而損”,這是相反的道理,人越要求好,反而樣樣做不好,做人要想做到面面都好,就完全錯誤了。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可以面面都好,越是想做到面面都好,結果是面面都糟。一件事情的處理,往往顧了這一面,無法顧那一面,它是相對的,有因果的,所以是“益之而損,損之而益”。也就是我們前面講到的“大白若辱”,你只能顧到一樣,不能顧到兩樣,想一下子面面周到的人,結果是面面都得罪了。

前面老子說“沖氣以為和”,老子是把老實話告訴我們。他的原則方法,就在這個原理中。所以做工夫也好,修道也好,有時候看到是退步,“進道若退”,實際上,常常是“損之而益”。有時破壞了一點,但過了這一點破壞,下一步發展成長得更快,又向前進了一步。相反的,天天求進步,天天增加,結果“益之而損”,反而不能成功。等於現在有些人,尤其是美國的朋友們,喜歡吃補藥,各種維他命吃得太多了,補多了,病來得更多更快,這就是“益之而損”的道理。

培養花草也是如此,花草樹木長到某一繁茂情況時,要剪枝去葉,將來花才開得更美,果實才結得更碩大,這也是“損之而益”。如果不加修剪,拼命加肥料,結果,不但開不出好花,結不了好果,反而因肥料太多,整棵樹都被肥料燒死了,這是“益之而損”。所以要“沖氣以為和”,使陰陽調和,損益適當,才能真正欣欣向榮。

——《老子他說》

02 

愛心太過,反而會害了孩子

現在西方文化拼命講愛的教育,什麼是愛啊?大家現在太愛孩子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說明沒有懂得儒家的道理。《大學》上告訴我們,“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一個人不曉得自己兒女的壞處,更不曉得自己兒女的缺點,因為自己被愛心蒙蔽了;一個種田的農夫,雖然自己種的稻子天天在長大,但他也看不出來。所以愛心太過,反而會害了孩子。其實孩子的缺點就是我們的缺點,這是基因的遺傳來的。教育要靠自己的智慧,想要孩子好,不是光有愛心,一味的偏愛,光知道原諒孩子;孩子發表意見,可以有他的自由思想,但不是完全絕對自由。因此教育的問題不要完全寄望于老師或學校,而是要寄望在自己身上,寄望在自己的家庭。

——《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

     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這句話有關於教育,也有關於個人修養。真愛一個人,如愛自己的孩子,不能溺愛,太寵愛了就害了他。要使他勞,這個勞並不一定使他去勞動,要使他知道人生的困苦艱難。前天一位富有的朋友,他有個孩子很好,很乖,他說預備將孩子送到南部一家工廠做工,我非常贊成。在我們看來,像他這樣的家庭,無論怎樣好的教育,生活環境是太舒服了,弄不好會害了這孩子的一生。教育和《孫子兵法》一樣,“置之死地而後生”,硬要想辦法使他受苦,使他知道困苦艱難。以這種道理,就能理解“愛之,能勿勞乎”這句話,也可以理解人生。

——《論語別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