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手里没有这四把经典中的经典,那就是一大憾事
粉丝福利,文末领取。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经典则是因为这一千个而津津乐道,何为经典,经典是不会被人遗忘,哪怕过了百年,依旧会有人记得。
就像毕加索笔下抽象的画作,像泰戈尔纸上温柔的语句,像鲁迅怒发冲冠的话语......每一个都是经典,每一个都扎根在大家的心中。
那么紫砂壶中有没有如此经典的器型呢?有!这四把必然为经典中的经典。
今天紫先生就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何为经典,为何经典。
西施
西施为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而今天西施壶为经典器型中为人常常道出的器型之一,不可谓不巧。
西施,原名西施乳,后因不雅,改为西施倒把。
自西施壶出世,大批文人墨客喜爱将西施的韵味比作佳人的美肩,柔弱无骨,勾心夺魄。又将壶身想象为西施那动人的曲线,让人沉醉。
那么西施壶美在哪?经典在哪呢?
形态之美
西施壶,圆润丰腴,似浑然天成,壶身饱满有力,壶底自然向内收敛,壶盖与壶底一凹一凸,暗有联系。短小的壶嘴似美人那樱桃小嘴,俏皮可爱,看似简约实则大道至简,暗含韵味。
协调之美
一把好壶其自身协调性也是其中之一,西施妙就妙在看似短嘴倒把极不协调,实则比例恰到好处,匀称流畅,充满张力的同时,却又不失柔美之情。
造型简洁、线条练达,是西施壶的特点。弧线舒缓地从壶盖中央向四周伸出,到壶体的三分之一处回转收锋,一捺底作结。先缓后激,戛然而止,不见交界之痕。截盖既薄又圆。
精巧之美
西施因其美名与造型,故容量一般不做大,只为精巧,壶嘴壶把巧妙的暗接与俏皮的壶钮,无一不提现其精巧。
可以想象,美人持壶,纤纤玉手手持韵美西施,那场景,美的让人肝颤。
石瓢
跌不破的形不是浪得虚名,能在经典器型名列前茅,那必然是有其缘由。
石瓢以骨肉亭匀者为美,崇骨力、厌肥肿,慕简洁,恶重饰。
造型之美
有人曾为此编过一段顺口溜为:“下大上小梯形身,利于聚热和发茶;压盖阔口桥形钮,方便提拎清茶渣;三足鼎立壶身扁,安稳摆置好端拿;壶面宽广宜书画,喝茶品壶才为雅。”
石瓢,重于形,严谨的结构造型,让其长盛不衰。
气韵之美
为什么说:“男人不可无瓢”,就是在于其明劲有力,周身透出的一股刚韧之气,抑扬顿挫,挺拔凛然。
实用之美
对于紫砂壶来说,实用是其自身最为硬性的标准,有些做工细腻,美轮美奂,装饰精美的的确是让人喜爱,但是也会让你过于注重,生怕磕坏碰坏,过分的呵护有点不对的。
石瓢则是十分简洁,干净利落,上小下宽给人一种明劲有力的感觉,且拿捏的角度十分舒适,十分方便。所以就是因为这种舒适简洁的感觉,受到了许多壶友的喜爱。
仿古
仿古壶源于古代战场上的鼓,鼓作为两军交锋时鼓舞士气的工具,擂鼓助威,鸣金收兵,说的就是它,仿古应为仿鼓。
造型之美
壶体古朴、大方、端庄、凝重,符合收藏家的审美需求。壶身扁圆,饱满充实,气度不凡,亦有圆圆满满之寓意。
壶口较大,盖面平圆,口沿和盖沿衔接自然、平稳,并形成两个线圈,对简洁的壶型起到了装饰作用,增强了形式美。
细节之美
经典器型看起来简单,其实里面门道极大,不光需要优秀的艺术审美,还需要可靠的制作技艺。
仿古虽为光器,但壶盖、壶嘴、壶把与壶身需要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对于线条的流畅度要求极高,整体造型似钮、盖、身以三圆垒叠,整壶上下收敛,中间鼓起,浑圆敦实,柔态毕现。
韵味之美
古人借物以警示,仿古亦是如此,仿制古代战鼓,为的就是时刻警醒,不可懈怠,保持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
德钟
顾老(顾景舟先生)在其编著的《宜兴紫砂珍赏》中有记:德清俭素,儒雅中和胡付照与壶有缘之人,若有缘遇见此尊宝器,定能心生正气,肃起恭敬之心。
那么德钟经典在哪呢?
造型之美
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型平纽与器身形似,直流、耳型鋬,有清正直谏君子之风度。
壶肩线条圆转,过度极其自然,鋬流根部与肩线自然结合,各自延伸化转,呈疏朗大气之韵。壶口之上下圆线,像双唇轻抿,平和端庄、神态自若,而盖上的一条细线作为装饰,真正神来之笔,其厚薄、宽窄、位置均是恰到好处。
气韵之美
君子以德为涵,德钟古朴自然,浑厚端庄,如君子般波澜不惊,淡然处之。钟有集合的含义,所谓的德钟就是品德的集合。其自身意义已经超过器具本身。
以钟警示,以德服人,这就是德钟历久弥新的原因之一。
如此经典之美壶,各位壶友若是没有,岂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