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有一家六口参加科举,竟全都中进士?朝野闻之哗然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一个人的成功绝非一朝一夕,天时、地利、人和总要占一些。古时候一个人想要金榜题名,这背后的辛苦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付出,可能是整个家庭对他倾力相助的结果。公元1057年,有一家六口同时进京赶考,竟然全都中了进士,这等成绩可不仅是运气就能拼得上的,朝野也为之哗然,这一家六口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带领这家人的就是曾巩,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史学家。《宋史·曾巩传》评论其文“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曾巩出身于儒学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过北宋的朝臣,曾巩从小就十分聪明,记忆力高超,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事。出口成章,见者无不对其夸赞有加。曾巩年纪轻轻,名气就已经传遍了大街小巷。不少大户人家都愿意与之攀亲。可是曾巩一心求学,只想博取功名,暂时不考虑结婚之事。

因为爱好文学,曾巩在当时也结识了不少文学名流。比如王安石就和他十分交好,欧阳修也时常出入于他的家中。按理说曾巩小小年纪,如此成就,再加上有贵人与之结交,应该早早博取功名才是,但人各有所长,考取功名有时候和个人才学并不全然有关。曾巩一次一次考试,一次一次名落孙山,这让他心里总是很难过,甚至产生了怀疑自己的念头。

世事无常,命运难料,灾难悄无声息地降临到了曾巩家中。曾巩的父亲去世了,不久以后,他的哥哥也相继去世。家里就只剩下了他和四个未成年的弟弟以及九个妹妹,一时之间曾巩就成了家里的老大,生活的重担全都落在了他一人肩上。曾巩感到前途黑暗,他也想过为什么老天要给他开如此沉重的笑话,也想过就这样随父离开罢了,但他看着自己尚未成年的弟弟妹妹们又于心不忍。决定把他们抚养成人,虽然家里没落了,但他还是要撑起这个家,让家族重新兴旺起来,不至于到了他这一代就败落下去。

曾巩就这样一个人抚养13个弟弟妹妹,生活一天比一天艰难,每日解决一日三餐已经让他十分疲惫了,这时候的他哪里有空去想娶妻生子呢?就连媒人们在他家没落以后,也不再踏进门槛。曾巩的日子过得太过贫穷了,没有哪个姑娘愿意跟过来跟他过苦日子。曾巩就想着自己的一生也许就这样蹉跎了吧,只要把弟弟妹妹抚养成人,自己一人孤老又能怎样呢,但在曾巩35岁的时候,上天垂怜他,让他遇见了18岁的晁文柔。

晁文柔本是大户人家的女子,从小就是名门闺秀,她的父亲在朝中一直担任官职。晁文柔之所以嫁给曾巩,完全是因为仰慕曾巩的文采。晁文柔曾经拜读过曾巩的文章,被他写的文章深深折服,认为此人将来可堪大用。虽然他如今家道中落,但有朝一日他一定可以东山再起。晁文柔没有嫌弃曾巩年纪大,也没有嫌弃他家贫,毅然决然的嫁给了他,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做了不少家务,虽然劳作十分辛苦,晁文柔累的常常腰酸背痛,但她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曾巩感谢妻子的无谓付出,他发愤图强,坚定了考取功名的信心。嘉佑二年,曾巩再次前往京城考取功名,这一次他带上了自己的三个弟弟和两个妹夫一同前往,六个人相互鼓励,全力以赴。当榜单放下来以后,6个人的名字赫然在列,他们全都中了进士。当众人看到这一成绩以后,也被他们的成绩纷纷惊呆了。曾巩一家6个人全中进士的事情立刻在坊间流传了开来,成为了坊间美谈,就连皇帝也听闻了此事,调出了他们的文章阅读之后,确认他们确实颇有才华。

曾巩在此之后就走上了为官的道路,而他在担任官职以后,不仅兢兢业业为百姓办事,也对自己的妻子感情更为深厚了,但是妻子却因为常年操劳重病倒下,年仅26岁就与世长辞。妻子离去以后,曾巩十分悲痛,时常悼念亡妻,写下了《秋夜》一诗,“秋露随节至,宵零在幽篁。灏气入我牖,萧然衾簟凉。”表达了他深切的哀思之意,感念自己的妻子深明大义,温柔贤惠,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常伴左右,但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后,却没能跟自己享受什么福气,每每想到这里,常令他心痛不已。

参考文献:《宋史·曾巩传》

《秋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