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阿拉」的由来
上海话「阿拉」由宁波话而来,那宁波话的「阿拉」又是哪恁来的呢?应该是源自绍兴话,为啥要这恁讲?向诸位「坦话」或者一蜪来「解解讪话」。
现如今六、七十岁的老上海大约僎看过绍兴大班戏《三打白骨精》里,猪八戒念的台词:「我(音嗯啊)咀巴大,喫得多;耳朵大,福气大。」不晓得还有印象否啊?
拉,【说文】摧也。【广韵】折也,败也。
现在「拉」的《百度》解释:
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锯。~纤。把车~过来。
2.用车载运:平板车能~货,也能~人。
3.带领转移(多用于队伍):把二连~到河那边去。
4.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胡琴。~手风琴。
5.拖长;使延长:~长声音说话。快跟上,不要~开距离!
6.拖欠:~亏空。~下不少账。
7.抚养:他母亲很不容易地把他~大。
8.帮助:人家有困难,咱们应该~他一把。
9.牵累;拉扯:自己做的事,为什么要~上别人?
10.闲谈:~话。~家常。
11.排泄(大便):~屎。~肚子。
[ lá ]
刀刃与物件接触,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使物件破裂或断开;割:把皮子~开。手上~了个口子。“剌”
[ lǎ ]
见〖半拉〗、
[ là ]
同“落”(là)。
以上介许多「拉」并呒没「阿拉」的「拉」字解释。
其实,现在的「拉」字是与「柆」字「合二为一」了。「柆」也随之失去了原来的字义,失去了造这个字的初衷。按照汉字造字规则,「柆」字应该是个会意字:立木定位。而且令人惊奇的是这种「合二为一」会是如此之早!【说文】已经将其并入了「拉」。折木也。同拉。
根据以上辨认,最早的「阿拉」应该是「我柆」,意思是「我这里」,转义为「我们」。
阿,由「我(发音嗯啊)」落脱了鼻音嗯,剩下啊而来。
拉,由「柆(发音辣)」而来。
现代沪语中还常常出现「柆」字组词的词汇及其语音(辣)。如:1.在柆,(音勒辣),勿在柆。意为:在这里,不在这里。2.柆牢伊!意为:拦住他!3.用摤篱笆柆开,意为:用篱笆隔开。4.柆末,意为:最后。5.柆止,意为:为止,停止。
伊拉,原来应该是「伊柆」,意为:他那里,转义为「他们」。
宁波话:其拉,原来应该是「其柆」,意为:他那里,转义为「他们」。
㑚,原来应该是「乃柆」或「倷柆」的拼读。意为:你那里,转义为「你们」。
乃,本为语辞。后【书·大禹谟】唯乃之休。【注】乃,犹汝也。
苏州方言至今以「尔乃」(音嗯乃)称你。
宁波方言至今以「尔」(音嗯)称你。还有一则关于宁波方言的趣闻,是吾发表于微博的《傍侬看懂上海话》一则短文:
上海人对宁波闲话再熟悉不过,但是有辰光也会缠不清,来看看语音书面记录:「下饭呒个,饭吃饱。咸鸡、慈姑、肉,鱼喫喫,蛋搳搳,喫呐,喫呐,莫客气」。
听上去有五样小菜,其实仅有一只咸菜。「咸虀自家搦,尔喫喫,淡哗哗」意为:咸菜自己盐制,你吃吃看,淡淡的不很咸。「搦」发音像极了「肉」。「揉面」沪语讲「搦面粉」。「尔」是古汉语在宁波话里的传承,发音像极了「鱼」(嗯)。
在柆,(音勒辣)意为:在这里;勿在柆,意为:不在这里。「在」《诗经》发音勒:鱼在在藻,王在在镐。《越谚》「在」发音磊。
柆牢伊,柆本来有立木停住,钉住这个位置的意思。柆牢伊,意思是:停住他,拦住他。
柆开,意为:隔开。用摤篱笆,用布幔…隔开;而用土坝,墙壁隔开用「埒开」。
“埒开”音蜡,意为:隔开。《越諺》鑞,畫界分程曰埒開,同《淮南子·原道訓》
柆末,意为:最后的那个位置。可以指时间、空间位置。
柆止,意为:到XX位置为止。可以指时间的为止,亦可以指金钱价位。
以上不知诸位哪恁看?个人理解力有限,错误难免。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是几生几世也学不光的。吾相信这句话讲得好: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程度,需要有相当程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