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期文徵明十六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1368-1644年)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的发达,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整个明朝一代书画艺术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但也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替衔接的。

明代中期,院画势力日衰,“浙派”也渐趋末流。代之而起的是活跃于苏州地区的“吴门画派”。由于此时期苏州经济繁荣,各种工商行业发展迅猛,直接推动了文化艺术事业的兴旺发达。因此这一地区成为当地和四方文人聚会的最好场所。“吴门画派”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吴门画派以沈周为领袖,文征明继起,一时追随者很多,形成明代后期一大流派。同时生活在苏州的唐寅和仇英,也以绘画著称于世,和沈周、文征明一同被称为“吴门四家”。

“吴门四家”中沈、文、唐三家共同特点是都属于文人笔墨,仇英虽是职业画家出身,但画风受到文人画家的影响。他们四家的绘画成就,都是多方面的,他们技艺全面,题材广泛。所画山水,既能表现雄伟险峻的北方山川,也能描写清雅秀润的南方风景。他们运用熟练的笔墨,描写周围的园林景物,把表现文人生活题材的山水画提高到新的水平,开拓了元明清以来山水画的新境界。由于他们对后世绘画影响深远,也被后人誉为“明四家”。中期吴门画派沈周【庐山高】文徽明【万壑争流】周臣【春泉小隐】唐寅【山路松风】仇英【桃源仙境】这里介绍文徽明绘画作品。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

文徽明像

文徵明曾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生平九次参加乡试均不中。嘉靖二年(1523年),以岁贡生参加吏部考试,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职。嘉靖五年(1526年),文徵明辞官归乡,专事创作。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文徵明去世,享年九十。其弟子私谥贞献。

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文学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徵明毕生嗜好交游,外师造化,汲取养料,创作量较丰,所作散藏于海内外一些公私典藏机构或藏家手中,文徽明传世画作有《人日诗画图》、《雨余春树图》、《云壑观泉图》、《春深高树图》、《石湖图》、《横塘图》、《江南春图》、《山水图》、《绿荫长话图》、《千林曳杖图》、《湘君湘夫人图》、《琴鹤图携琴访友图》、《兰竹画》、《雪景山水图》、《溪亭客话图》等。

明代中期文徽明《人日诗画图》赏析

《人日诗画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本幅画作名曰《人日诗画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画作作于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文徵明与友人朱性甫、吴次明、钱孔周,门生陈道复及其弟陈津,雅集自家停云馆。此作即以此次文人雅集为主题,绘竹树映带、溪水新涨之处,有茅屋数椽,图书满架,二三好友正围案清话,左侧一人正撑伞冒雨跨桥而来。笔致简括秀润,点苔浓淡相宜,气息温雅,境地清幽。

画幅自钤:'停云生'白文印。另纸自题:'乙丑人日,友人朱君性甫、吴君次明、钱君孔周、门生陈淳、淳弟津,集余停云馆,谈宴甚欢,辄赋小诗乐客。是日期不至者,邢君丽文、朱君守中、塾宾阎采兰。新年便觉景光迟,犹有余寒宿敝帷。寂莫(寞)一杯人日雨,风流千载草堂诗。花枝未动临佳节,菜饭相淹亦胜期。

春色到今深几许,小山南畔草痕知。文壁。'钤:'徵明'朱文印。拖尾另有朱存理、钱同爱、陈淳、陈津、刑参次韵诗题,及王守、王榖祥、彭年、章文、文嘉、文彭、王世懋等多人题跋。

鉴藏印: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鉴藏印等。

明代中期文徽明《雨余春树图》赏析

《雨余春树图》纸本设色画,纵94.3厘米,横30.3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丁卯(1507年)作

款署丁卯十一月七日,文征明年三十八岁,署名文璧。时为濑石所写并补诗。

近处有山路,坡陀叠起,古松三四,错落箫疏。茅亭前的两高士策杖闲话,另一人则倚坐在桥上,桥下流水淙淙,正在“耳中流水眼中山”赏心悦目的景色之中。中景平岸参差,坡脚间以巨石。岩际谷间,木桥相连,松林深处,水榭草屋六七间,游人点缀其间。远处一山崇起,顶平壁峭,皴笔不多,略见矾头,以苔点簇成小树,与山腰密林相连,山脚远处的松林淡淡化去,尽在烟中,是雨后的写景手法。全图师沈周的青绿山水法,以赭石染平台和山坡,以赭墨分面,再以青绿分染,使层次分明。人物林木的用笔尚稚拙,为初期作品面貌。诗题:雨余春树绿阴成,最爱西山向晚明,应有人家在山足,隔溪遥见白烟生。

明代中期文徽明《云壑观泉图》赏析

文征明,《云壑观泉图》立轴 设色绢本 ,纵153.5厘米,横63.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嘉靖辛卯(1531年)作

此文徵明六十二岁时极经意之作。长松积翠,曲径通幽,崇岭危岩之中飞泉急泻,山腰间云雾深处有寺观隐现;松下之际,一高士坐茅亭之中侧耳静听松声泉韵,另外二人正结伴度板桥缓缓来会。明代画家常将文人的游憩和山水园林结合起来,表示他们的生活和理想,悠闲恬适,令人羡慕。文徵明的青绿山水学赵孟緁,设色较赵轻淡,而多见笔意,此幅笔意秀劲,通幅全无懈笔。画面构境繁密而未显塞实,设色绚丽不失文雅,尤以红衣女子和丹枫相映,灿然醒目又和山林浑然一体,见匠心又见功力,当为其壮年青绿山水代表作。文氏画不温不火,雅俗共赏。

明代中期文徽明《春深高树图》赏析

《春深高树图》绢本设色 纵170.1厘米横65.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描绘深山的高树,笔墨苍润劲健、朴茂多姿,端庄工丽,是文徵明的经意之作。古树五株立于堂前,树皆枝干粗壮,叶作夹叶或以苦绿点成。石绿染成之平台二高人寂然对坐,流水从身后石桥下流出,在山岩的脚处得见波光粼粼。近处坡岸依小山有小迳可达草堂,堂后山谷洼处,一道清瀑分三段流下,时见遮断,且夹巨石以增险峻。对岸林木茂密,一小童行于山径间,山路行回曲折,穿林而过可达山颠处。山中腰有茅亭,亭后林木矗立,由山腰直连峰顶,将峰头自然间隔。远山不着色,淡墨渍成,别见雅韵。

全图皴笔不多,苍劲有力,用青绿重色,然石脚用赭,石面以石绿由上下染,破以石青,色彩明丽。石罅均作苔点,浓墨点就后待干再以苦绿或石绿破之,使墨色不致因浓重与全图色调不能协同。

明代中期文徵明《石湖图》赏析

《石湖图》纸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幅右上隶书石湖二字,左下钤印:文壁印白方,停云生白方。又行书 分得石湖,衡山文壁。千顷东南麓,登临兴渺然。断烟山外树,明月镜中天。故事追文穆,闲情付玉川。鸥亭盟再续,农圃胜常专。自吸泼为酒,行看水变田。冯将华发在,游赏谢飞仙。《横塘》、《石湖》二页是《明贤姑苏十景册》中画页。清安岐《墨缘汇观》著录

明代中期文徵明《横塘图》赏析

《横塘图》册页,纸本,设色,尺寸不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文徵明所作小幅画之一,萧疏简练,格调高雅,淡逸文静。

明代中期文徽明《江南春图》赏析

《江南春图》,明代,文徵明,立轴,纸本设色,纵106厘米,横30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惟文徵明对春景的描绘,见于图与诗,图有与此轴相近风格的《雨余春树》(台北故宫)。诗则《题渔隐图》:“江南雨收春柳绿,碧烟敛尽春江曲。十里蒲芽断渚香,千尺桃花春水足。溪翁镇日临清渠,坐弄长竿不为鱼。太平物色不到此,安知不是严光徒。右春。”又汪砢玉(1587-?)录《文太史自题山水诸幅》(俱七言绝),其一:“三月江南欲暮春,绿阴照水玉粼粼。自怜身在奔驰地,空羡茅亭共坐人。”

又录《文太史自题山水》:“青山隐隐遮书屋,绿树阴阴覆钓船。好似江南春欲暮,嫩寒微雨落花天。”乃至其子文嘉(1501-1583),撰《追和元云林倪征君江南春词》:“三月江南荐樱笋,鵁鶄鸂鶒回塘静。蛛丝萦空网落花,云母屏寒浸娇影。帘外沉沉春雾冷,绿萝欲覆花间井。泥金小扇幛纱巾,画桥紫陌踏芳尘。花开迟,水流急。江鸭对眠莎草湿。吴姬如花花不及,摘花笑映溪流碧。杨柳烟笼万家邑,柳下王孙为谁立。幽渚泥香生绿萍,闲梁梁燕垒经营。”

明代中期文徵明《山水图》赏析

《山水图》扇面,纸本,设色,纵16.1厘米,横46.7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远山隐约,连绵起伏;悬崖巨壁,苍松古树,洲渚汀际,杂树成林,茂密葱郁。房屋掩于树间,一老者凝神窗外,涧泉蜿蜒,下泻入溪。格调高雅,稳重而文静,虽有“元四家”及董、米根底,却自具风貌。

明代中期文徵明《绿荫长话图》赏析

《绿荫长话图》立轴,纸本,水墨,纵131.8厘米,横3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又名《五月空山图》。画兼深远和平远,对话,其上于岩壑中夹道蜿蜒曲折而通向山深处,道旁山重峦复,松柏耸立,一水自深处流出。构图严谨繁密,笔墨苍秀娴熟,画法师董、巨、“元四家”,而独具风格。是文徵明的晚年细笔代表作。

明代中期文徵明《千林曳杖图》赏析

《千林曳杖图》立轴,纸本,墨笔,纵35.3厘米,横2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山峦层叠间房屋村舍,树木或枝繁叶茂,或萧疏秃干,有人撑舟而归,有人荷杖小桥。用笔细谨,浓淡、粗细、疏密,互相交织,有条不紊,给人温雅沉静之感。

明代中期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赏析

《湘君湘夫人图》此画为纸本设色,纵100.8厘米 ,横35.6厘米。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幅的中间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后。此画是根据屈原《楚词.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即湘水女神的形象描绘的。传说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同嫁舜帝为妻。舜帝卒后,二女投于湘江之中,被人们称为“湘君”和“湘夫人”。此图画面简洁明快,毫无背景衬托,而纯以人物形象本身刻画性格,人物的衣纹作高古游丝描,细劲而舒畅,有益表现湘君、湘夫人在空中款款而行的动态,给人以飘飘若仙之感。

明代中期文徵明《琴鹤图》赏析

《琴鹤图携琴访友图》,明代,文征明,立轴,纸本设色,纵63.4厘米,横29.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琴鹤图》,石渠宝笈三编名为《携琴访友图》,设色画松阴蕉叶。桐荫茅斋。斋中两人坐对。一童子携琴至。一鹤啄苔。自题。茅簷灌莽落清阴。童子遥将七尺琴。流水高山堪寄兴。何须城市觅知音。徵明。钤印二。文徵明印。悟言室印。

题跋:文太史先生画法,早岁师宋人笔,中师赵荣禄,最后师梅沙弥,故此图仿范华源法也。苍古沉森,足掩千古,其为难得,旧为吾伴竹居中物久已。我之今获再观,楚人之兮,任其流转,何必以得失系心第。谓此世间奇琛,须令真赏之士,共加爱护可耳。后学陆师道。钤印:子传 鉴藏印:三十年精力所鉴、半丁平生真赏、山阴陈年、陈半丁所藏书画印、十峰秘玩、天风阁物、宝鄂山房珍藏 说明:此作经刘恕、陈半丁等人收藏。

明代中期文徵明《兰竹画》赏析

《兰竹画》轴本幅纸本 纵62厘米横312厘米,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石渠宝笈续编御书房著录。水墨画石上兰丛作花。荫竹两茎。自题。清真寒谷秀。幽独野人心。结意青霞珮。传情绿绮琴。徵明。钤印五。停云。徵明印。悟言室印。徵明。玉磬山房。

有復初题。谁是同心友。幽兰在空谷。疎篁更娟娟。闲情寄双玉。曾闻缑岭笙。欲解湘江佩。翛然太史笔。斋居坐相对。甲辰五月十二日復初题赠。钤印三。华。江湖小隐。明伯。

御题行书(乾隆壬午御题。诗文不录)。鉴藏宝玺 八玺全。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上二印钤於左边幅。收传印记 子孙永保。子京父印。寄傲。项元汴印。墨林山人。檇李。子京父印。项墨林鉴赏章。墨林秘玩。御题翰墨林。

明代中期文徵明《雪景山水图》赏析

文徵明《雪景山水图》轴,绢本,设色,135x2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右上自题诗一首:“云埋岭树虚漫漫,天削芙蓉万玉寒。小蹇不嫌扫路冰,十分情思属吟鞍。徵明。”无年款。

此图所绘雪景,在突出皑皑积雪同时,还强化了山石尖峭方硬之势,并增添犹如冰凝的倒挂石等,使山川冰、雪、险、寒俱备,形象地展现了冬天雪景的典型特色。在冰天雪地的崇山峻岭之中,却有人骑驴吟诗,有人策杖入洞,还建造着有人居住的屋宇、水阁,可想见这些幽人高士的雅兴之浓,其情怀诚如诗屮所云:“小蹇不嫌扫路冰,十分清思属吟鞍。”作品鲜明地传达出了明代中期吴中文人生活优裕、悠游山林的闲适雅逸情致,也反映了“吴派”文人绘画在思想内容上的显著特色。

明代中期文徵明《溪亭客话图》赏析

《溪亭客话图》立轴、纸本、淡设色,纵64.5厘米,横33.1厘米,馆藏北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图《溪亭客话图》是文徵明,较有特色的作品。此画的立意可以从画中自题七绝中体会:“绿树阴阴翠盖长,雨余新水涨回塘,何人得似山中叟,对语溪亭五月凉。”

作者采用了全景式的布局,上有重叠复嶂,中有云气掩映,下有密树青林,中间穿插着流泉溪水,于回环起伏的自然景色中,一茅草亭坐落在景色突出的位置,茅草亭坐俩高士亲密叙谈,大有“相见恨晚”!取得了诗画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山石布局密中求疏,气势宽畅,皴法和渲染多少还有明初浙派的痕迹。图中用笔方圆兼施,用墨干湿相间,披麻皴和斧劈皴,结合得也很自然,中锋湿笔点苔,更显出草木葱郁的野趣。

明代中期文徵明《万壑争流图》赏析

文徵明《万壑争流图》 纵132.4厘米,横35.2厘米,纸本,青绿设色,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曾为著名收藏家庞莱臣所得,成为其《虚斋名画》之一。1959年和1962年,庞家孙辈庞增和分两次将其继承的137件上自宋元、下至民国的书画绝品捐献给了南京博物院, 《万壑争流图》遂成南京博物院之珍藏。

图中山树嵯峨,满幅青绿,水流铮琮,满纸空明,林间山径上,有高士数人,信步缓行。此图虽为青绿,却不作刻划细谨的描绘,而是细中有粗,信笔而写。流水全用细线勾出,或直泻,或横流,或迂回,或滉漾,水色空明。

图的右上角,作者颇为独特地用极小的楷书题识:“比余尝作千岩竞秀图,颇有思致,徐默川子□得之,以佳纸求写万壑争流为配。余性雅不喜作配幅,然于默川不能终却,漫尔涂抹,所谓一解不如一解也。是岁嘉靖庚戌六月既望,徵明识,时八十有一。”知此图乃文徵明晚年应徐默川之求,为其《千岩竞秀图》所作的配幅。

图绘崇山叠壑,有涓涓细流从山头岩隙泄下,合成溪流、水塘,曲曲折折,又从山岩间分流而下,聚成池塘,继续从岩崖间争流而下,至山脚汇合成河,奔流而去。河对面坡岸,高树成林,有士人游荡其间。全图气势宏伟,曲折奔放,无论山石、树木、水流,勾线沉着凝练,皴笔不多,只在山石的折转处及石根部保留短笔的披麻皴。而满图的青绿设色,优雅古穆,却也给后人留下颇具文徵明特色的画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