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初期的德军实力如何?闪击波兰是绝对碾压,打英法还缺点信心
1939年9月1日,德国向波兰发起了进攻,德军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攻破了波兰的首都华沙,波兰宣告灭亡。
这一场战争开始得很突然,结束得也很突然,德军短时间内就将当时拥有百万军队的波兰给灭亡了,让世界各国大吃一惊。要知道,在这一场战争爆发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仅仅过了20年的时间,而作为一战战败国,德军能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将波兰击败,可想而知德国军队的水平和素质有多高。
那么,闪击波兰时的德军作战水平到底如何?我们可以从德国军队素质、数量、战术指导思想以及综合实力四个方面来分析。
▲华沙城被攻破
一、10万大军,10万个“军官”
一战之后,德国将一战时期的德军参谋部以文官的身份保存了下来,这群军事参谋经历了一战,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在战后二十年时间里,他们积极吸取一战战败的经验教训,秘密研究如何塑造一支强大的现代化陆军,为德军量身定做了一整套现代化训练体系。
而一战之后,德国人生活在辉煌的历史和屈辱的现实交织的环境下,改变现实成为了那一代德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可以说在一战战败的第一天起,德国就下定了复仇的决心,这就导致了德国国内民众加入军队的积极性非常高,并且也愿意去接受高强度的训练。
正是因为这样,虽然在一战之后,德国陆军的数量被严格限制在了10万人以下,但是德国对这10万人按照制定好的训练体系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在高强度的训练下,这10万人的军事素养远超其他国家的士兵,而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成为了二战时期德军的基层、中层将领,是未来德国百万大军的核心,带动了整支部队的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因此,在闪击波兰时,德军的军事素养以及作战能力都要比波兰士兵优秀很多,而正是这些高素质的军事人才造就了德军卓绝的作战水平。
二、碾压性的区别
当然,尽管德军士兵的个人军事素质很高,但是如果军队数量一直提不上去,又如何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灭亡波兰?
其实自1933年起,德国就开始不断地摆脱军队数量上的限制,从最开始的10万人,秘密扩军到30万、50万。在1936年3月,德国更是直接宣布废除《凡尔赛和约》,德军从此不用再受到数量上的限制。
据统计,在德国闪击波兰时,德国陆军总数达到了275.8万人,后备军大概还有100万人,空军方面也是从无到有,总兵力达到了37.3万人。因此在闪击波兰时,德军总兵力已经远远地超越了当时的波兰,呈现出压倒性的数量优势。原先按照高标准进行严格训练的10万德军,就是在这一时期成为了数百万德军中的骨干力量。
并且随着德国国内军工业的不断发展,德军还配备了大量的新型装备,除了拥有3195辆作战坦克和4093架作战飞机之外,还配备了277万支步枪、12.68万挺机枪、1.12万门反坦克炮等攻击性武器。虽然海军不是纳粹德国的发展重点,但是在战争开始时,德国海军方面也拥有着多艘水面舰艇以及57艘潜艇。
正是这些规模庞大的新型武器装备,使得德军的战斗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相比较而言,波兰军队现代化程度并不高,直至战争时,波兰军队还拥有着大量传统的骑兵,坦克数量更是不及德军的零头。这一区别,使得德军在面对波兰军队时,呈现出一种绝对性的碾压。
▲波兰的传统骑兵
三、闪电战战术
不过,一支军队光满足士兵个人素质强、人员数量多、装备水平较先进这三点, 还达不到真正的强大,最为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战术指导思想,这也是德国军队水平中所体现出的一种“软实力”。德国在闪击波兰时就运用了“闪击战”的战术指导思想,正是这一战术指导思想让德军作战水平大大提高。德军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灭亡波兰,这一战术指导思想居功至伟。
“闪击战”作战理论,最开始是由德国总参谋长施利芬在《对法战争》的备忘录中提出,基本的作战思想就是要在敌对国家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战争动员的情况下,投入本国的主要武装力量,集中优势兵力在主要突击方向,以求达到战略的突然性,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德国的军事参谋们将这一理论和一战之后兴起的“空军制胜论”和“坦克制胜论”结合起来,进行了发展,提出了在飞机和坦克兵的协同下,以装甲兵部队远程奔袭,实施高速进攻的“闪击战”战略思想。
在攻击波兰时,德国便是运用了这一军事思想,集中了主要兵力用以攻击波兰。当时德国集中了62个师、160万人、2800辆坦克、6000门迫击炮、2000架飞机向波兰发起了突然进攻,集结的兵力达到了德国总兵力的三分之二。而波兰的总兵力虽有150万,能用以抵御的却只有100万,而且装备十分落后,只有4300门火炮、200辆轻型坦克和650辆超轻型坦克。如此等级的战斗力,跟当时的德军简直就不是一个水平线的。
四、胜利壮人胆
综合来看,闪击波兰时,德军拥有着高素质的人才、占有压倒性优势的军队数量、大量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以及先进的战术指导思想,才能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就将波兰灭亡。这时候的德军在某些方面,与英法等强国相比已经有所超越。
但是波兰的军事实力相比较英法等传统强国来说,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德军的这一战绩虽然瞩目,可并不代表当时的德军水平就已经达到了可以横扫世界的地步。而且在这场战争中,德军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伤亡四万多人,并且损毁了217辆坦克以及285架飞机。
因此,德国在攻下波兰之后也并没有一鼓作气继续进攻英法等国,而是利用分割波兰进行了休整,这反映出当时德国在打下波兰之后,并没有信心可以在短时间内再次掀起第二场战争。
虽然这一时期的德军无论是兵力总量,还是战术运用熟练程度,都远远不能和巅峰时期相比。以苏德战争为例,当时德国动员的总兵力高达1420万人次,同一时间兵力最高时也足足有780万,远远高于闪击波兰时的160万。但是当时德军取得的战绩还是让世界各国为之一振,也让德国尝到了“甜头”,进而壮起了胆子,在随后发起更大范围的战争。
如果在德国攻打波兰之时,当时的英法等强国能警惕起来,帮助波兰抵御住德军的进攻。那么以当时德军还未完全发展起来的军队水平,英法等国集中兵力与之在正面战场进行对决,未免不能一战而胜之。但正是英法等强国的纵容,才最终让德军得以休养生息,迅速消化战果,进一步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坚定了德军西进的信心。随后,历史也以相同的方式回敬了英法的冷眼旁观。“唇亡齿寒”的道理,总是那么生动且让人印象深刻。
文/乐宇
参考资料:
《二战前德国战争动员之考察(1933-1935)》,周全俊
《二战初波兰迅速败亡的原因》,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