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2018年4月27日,韩朝首脑历史性会晤前,朝鲜最高领导人在板门店韩方一侧的“和平之家”留言簿上题词:新的历史,从现在开始。
这一天,创造了历史。历史,也会铭记这一天。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先生写于八十多年前的诗句,用来寄语这个历史性瞬间,颇为妥帖。
这句诗出自鲁迅先生的《题三义塔》: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为什么写这首诗?事情的原委是:日军侵华时期,日本生物学家西村真琴博士为了救援战争中的受伤者,于1932年2月作为“服务团长”到中国。在上海郊外的三义里战乱的废墟里,发现了因饥饿飞不动的鸽子,便带回日本,取名“三义”,精心喂养。为了表达两国人民的友善,他“期待生下小鸽子后,作为日中友好象征送回上海”。
可惜的是,这只带回日本的鸽子遭遇黄鼠狼袭击死亡,博士及周围人在悲痛之余,决定将其立冢掩埋。出于对鲁迅先生的景仰,西村博士修书一封细说原委,并将自己画的鸽子一并寄给在上海的鲁迅,表达了期盼中日两国友好的愿望。
于是,鲁迅先生提笔写下了上述著名诗篇。
据1933年6月21日的《鲁迅日记》载:“西村(真琴)博士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题咏,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尔。”原题注说“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
时间是最好的安慰剂。在足够长的时空跨度里,心灵的创伤会慢慢抚平。我们都经历了劫难,但兄弟之间的情谊永远都在。再次相逢时,让我们相视一笑,把过去的恩仇全部忘记吧。
没有什么是不可释怀的,只有渡尽劫波,在一重一重劫难的洗礼之后,人们才有可能对世界、对世事、对过往有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也只有看淡恩仇的时候,泯恩仇才成为可能。铭记历史,但不是堆积仇恨;面向未来,才可能开创未来。
个人如此,国家也是,民族亦然。
此情此景,网友留言:只想说,我这一辈子无憾了,见证了那么多历史。如果还有,那就是还差两岸统一。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程正在劈波斩浪。柏林墙推倒了,“三八线”模糊了,唯有这道弯弯浅浅的海峡,现在依然壁垒森严,让人心中酸楚。
此刻,我们是多么想越过这湾海峡,让久别的孩子重回母亲的怀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