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朗读者

文 / 悠悠我心

有人说,人类文字“最正确的打开方式”,莫过于朗读,带感而走心的朗读。

的确,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碎片化”阅读和快捷方便的“读图”方式,时刻挤压着我们的朗读空间,摧毁着我们对文字的深切感悟。想一想,除了校园里的朗朗书声外,我们还能在哪里领略到朗读之美?你可还记得,儿时一字一句,抑扬顿挫朗读一篇诗歌的模样?我们已经多久没有深情款款地凝望文字、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了?

当朗读离我们渐行渐远时,这档名为《朗读者》的节目呈现在我们面前,忽然就触动了心底的那根弦,唤起我们久违的记忆。通过声音——这种语言最原始的表现形式,聆听文字和声音的组合,感受背后的故事与情感,刹那间就找到了共鸣。仿佛混沌中的一股清流,淌过心灵之河,柔软了那片日渐坚硬的精神家园。

董卿说:“朗读是传播文字,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朗读者。”《朗读者》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更在于每位嘉宾朗读之前分享的故事。正因如此,我们感恩于濮存昕朗诵的《宗月大师》,醉心于《朱生豪情书》中的缠绵悱恻,感慨于许渊冲先生的热情执着,更在徐静蕾朗读的《奶奶的星星》中久久不能平静……

朗读,并不是字句的简单诵读,而是对文字充满感情的二次创作。因为,每个人对文章都有不同的认知和理解,每个人都能从《朗读者》中找到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曾有过一段被文字深深打动的经历。所以,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当李亚鹏低沉的嗓音再次诵读起《背影》这一名篇时,不禁湿了眼眶。

“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那些旧时光里的点点滴滴,虽然都是鸡毛蒜皮,却让我们感慨万千。也许,当了父亲,才真正懂得父亲;成为了一个背影,才真正理解了《背影》。这些文字,既不生涩,也不华丽,却在穿越时光之海的过程中,如陈年佳酿,散发出沁人的幽香。

在别人朗读的故事里,遇见了自己的人生,这是《朗读者》的精髓。其实,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自己人生的朗读者?!

从降生的那一声啼哭开始,我们便开始了一生的朗读。不同的是,有的人朗读得平淡如水,有的人却朗读得跌宕起伏;有的人早早结束了朗读,有的人却朗读得回味绵长。

少年时代,我们朗读启蒙书,感受着身体渐长和获取知识的快乐;青年时期,我们朗读成长史,在丰满理想与骨感现实的碰撞中找准定位、把握方向;人到中年,我们朗读责任状,字里行间表达着对工作、家庭和生活的承担;进入暮年,我们朗读回忆录,朝花夕拾间将一生演绎得尽量精彩。

我们是自己的朗读者,用专属的嗓音,朗读着自己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还有每一个瞬的喜怒哀乐。偶尔回望走过的路途,那一个又一个的脚印,带着快乐或者忧伤,都是属于我们独一无二的足音。

节目或有穷期,朗读还将继续。人生就是一篇奇妙的文字,需要我们用心去朗读,才能读出它的美好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