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博微课堂】记忆中的年俗——“拜年拜年掏桔分钱”,老福州的拜年竟如此独特!
拜
年
啦
今天是大年初二,
回娘家、走亲访友拜大年
还在继续进行中。
除夕过后,拜年成为人们
必不可少的一项春节活动。
拜年礼仪自古以来就大有讲究,
对于福州人而言,
自然也有自己专属的拜年方式。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
拜年这件事儿!
↓↓↓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序长幼拜尊属戚族,近者往来相贺,谓之“拜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拜年这个延续千年的传统习俗,至今仍然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件大事。
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人与人的感情更深了。拜年,既表达了相互间的祝贺与祝福,又利于增进友谊和联络感情。正所谓“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拜年习俗的前世今生
每年过年之后,大年初一开始人们都要去给长辈和亲戚朋友拜年,拜年成为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你知道过年为什么会有拜年的习俗吗?听说和年兽有关!
拜年习俗的起源
关于拜年的起源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远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人们管它叫“年”,它每至岁末除夕都会出来害人,人们只得备些肉食放在门外,为了躲避年兽的袭扰躲在家中,家家户户贴桃符、对联,放鞭炮,围炉守岁。
若到大年初一还没有被“年”害死的人就算是过了“年关”了,于是大难不死的人们相互走访道喜祝贺,表示平安吉祥,庆祝渡过“年关”。这便是关于“拜年”最早的传说。
拜年之风由来已久
1. 始于汉,兴于唐宋
中国拜年之风汉代已有,而所谓社交性质的拜年形式到了唐宋之后十分盛行。则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拜贺新年,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晚辈向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2. 团拜起于清代
从清朝起,拜年又增添了“团拜”的形式。拜年习俗中最隆重的当属团拜。团拜在早期原指亲朋好友之间相互团聚,以进祝贺。在清则代发展成为各地同乡同年官僚于正月间举行的聚会庆贺活动。
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就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清道光年间,府、县公署还会举办春节团拜会,名义为“乡饮酒礼”,是地方政府敬贤尊老的春节习俗。现在团拜已逐渐成为一种国家级礼仪活动,甚至还带有国际性特征。
3. 宋代拜年不进门,流行飞贴
在宋代,人们拜年时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古代上层士大夫们交游很广,过年时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又耗费精力,所以聪明的古人发明了“飞贴”。
他们通常会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制而成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用名帖投贺,称之“飞贴”。
因西汉时没有纸,人们便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将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称为“名片”。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就提到:“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
古代互送飞帖的习俗也一直沿用至今。每年春节人们都会通过赠送贺年片、贺年卡来互相道贺,就是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拜年在形式和内容上也更加多元化,人们拜年的方式不再拘泥于见面之后的拜贺,逐渐从传统的登门拜年,变为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微博微信网络拜年等。
一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等会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年俗都不会消失,它们只会以新的形式去将祝福传递。
每年春节,必做的事情之一
就是拜年。
但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很重要!
有人说,
拜年就是作揖,双手抱拳,
躬身拱手作揖就好了!
可别小瞧拜年,
拜年这件事可是大有学问!
赶紧学学,祝你开年讨个好彩头!
↓↓↓
拜年礼仪大有讲究
拜年的传统流传千年到今天,对于时间、方式都是有讲究的。
一、拜年的正确时间
拜年的正确时间为除夕零点以后到正月初五,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大家互相祝贺。若早于零点属于拜早年,这个时候拜年就显得有点敷衍。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亲访友属于拜晚年,这个时候新年的喜庆气息已经基本淡去。
此外,登门拜年时间一般以30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时还要注意礼节和言谈举止。邻里相坐、同学相逢、朋友相聚,皆应“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
二、拜年的顺序和方式
1. 拜年顺序:
春节拜年也讲究次序:一般拜年的顺序大多遵循“由内及外、由近及远”的原则: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
2. 拜年的方式:
拜年的方式也是有大学问。传统的拜年方式可大致分三种:
(1)叩拜:在一些农村地区,晚辈给长辈,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的时候,要行叩首大礼,现在叫跪拜磕头。
(2)躬身作揖: 成年后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行作揖礼,又称“吉拜”。作揖的正确姿势是先双手抱拳前举高抬,身体略弯,两脚并放,以示敬意。
抱拳可不能乱抱,古代有以左为尊的说法。作揖时,左手在上,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晃三下就可以。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凶拜”。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
(3)抱拳拱手:抱拳拱手礼是平辈之间拜年的一种形式,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
在福州传统习俗中,
拜年可是大有讲究,
而且和别的地方大不一样!
下面就赶紧跟着小编
一起来看看
福州人的专属拜年方式吧~
要想过年腰包鼓,
正确拜年方式一定要了解!
↓↓↓
老福州的正确拜年姿势,可别做错了!
现在的拜年一般是站着打个招呼,但旧时老福州拜年,则显得更加有仪式感,人们要相互作揖,说吉祥贺新年。清人吴续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就写到:“簇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
和电视里江湖抱拳称兄道弟不同,拜年行作揖可是有学问的!↓↓
一、拜年手势还讲究男女有别
男性:标准的男子作揖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为右手是攻击手,要包住以示善意。被左掌包盖,表示礼貌、善意、尊重。古代有以左为尊的说法,左手在上,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
女性:身体略弯,两脚并放,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右手压住左手,女子不抱拳只压手。自古“男左女右”,“男尊女卑”传统一脉相承。若左右手弄反,则变成是哀拳、报丧、求饶。
二、行作揖礼有长幼拜年之分
尊老爱幼和孝文化始终贯穿于拜年整个过程中,尤其注重晚辈对长者的尊敬与祝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讲究长幼有序亲疏有别。
晚辈:晚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对尊长行作揖礼时,除了手上的动作,还要鞠躬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长辈: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包红包,因“岁”与“祟”谐音,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老福州的传统拜年习俗,了解一下!
老福州拜年是从初一拜到初四。一般从家里开始。福州人正月初一的早餐必吃太平面因线面、鸡肉、鸭蛋,取福州话谐音,如“鸡”音似“系、羁”,鸭蛋音似“压浪”,以祝一年中福寿绵长,太平如意。这一天,老福州各家各户还要向天地祖先拜年,随后放鞭炮开门迎新。
1. “拜年拜年,掏桔分钱”
老福州的传统拜年中还有一样不可或缺的元素——福橘!
大家都知道福橘是福州的市果,也是福州人过年必备的水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橘子色泽艳红,颜色喜庆,又谐“吉”音,与人们崇尚新年大红、大吉大利的心理吻合,有吉祥福气的寓意。
旧时福州风俗,一到大年初一,家家开门都在门外放几个福橘,任小孩拣去,象征开门大吉。若有人带着小孩到亲友家拜年,长辈们需送压岁钱和福橘。老福州谚语有云:“拜年拜年,掏橘掏钱。”里面的“橘”便是指福橘。
拜年时,通常晚辈聚集在厅堂,向祖父母、亲友长辈拜年。长辈夫妻并坐,晚辈向长辈拜年,祝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表示敬长尊老。长辈点头并回应“平安”、“聪明”等祝福语,并给晚辈分福橘,以示答谢。若是至亲的晚辈,还要赠红包,俗称“拜年钱”。
长辈需送小孩子3个福橘,“3”在福州传统中是吉祥数,福橘象征“大吉”,花生寓意世代生子生孙、满门福气。而送福橘,更有送幸福、吉祥的含义。拜年掏橘,成为福州春节的第一道风景线。现在送福橘的习俗已经很少见,但送红包的习俗仍在。
关于拜年,民间还有一个说法。据说初一这天,晚辈对长辈说“拜年”时在福州不同区县长辈的回答还是不同的。比如,鼓楼区的长辈回答“进益”,台江区的长辈回答“发财”,城郊乡村的长辈回答“齐发”。为什么同是福州人,拜年时长辈们的回答还不同呢?
据介绍,古时的福州,读书人多住在鼓楼区,商人多住在台江一带,城郊都是农民居住,拜年时细节不同也很正常。随着城市发展,信息交流增多,如今拜年时,长辈回答“恭喜”、“进益”、“齐发”、“发财”都可以。
2. 大年初二回娘家,福州“迎婿日”竟有这么多门道!
大年初二,福州俗称“迎婿日”,是女儿女婿回娘家拜年的“法定”日子。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女婿们穿戴一新一起同行,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回娘家,亲人大联欢
大年初二,女儿女婿先回娘家拜年。而对于女婿拜年,岳父母家无不盛情款待,希望女婿平时要好好关照爱护自己的女儿。
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即是让出嫁的女儿回家看望父母,也给出嫁的女儿们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许久未见的姊妹们皆全家出动,在这一天齐聚一堂,叙叙旧、话话家常。因此大年初二成了真正的新春大联欢日,很多人家也会选择这一天拍一张“全家福”。
俗话说“一个姑爷半个儿”,女婿吃过团圆饭要陪老人聊聊天,听听岳父母的教诲,并且主动邀请二老的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然后再告辞回家。
送年礼,讨个好寓意
初二这天回娘家的福州女婿必须携带礼品,还要准备一些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与亲友相见第一句贺“恭喜发财”,答语是“齐发”。
回娘家送的年礼也有很多讲究,如带礼物一定要带双数不能带单数,由于传统上认为单数不吉利,所以女婿带回娘家的礼物必需成双。
关于送年礼要什么东西,每家贫富不同,礼品也略有不同。若女儿出嫁头一年,初二回娘家更是特别重要,礼品也会重一点。礼物一般是四份,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年礼可包括:一笼屉的糖粿,还有一对大鱼,一只大猪腿,还有一些福桔。其中,一对鱼要个头大,一般不用海鱼,用淡水鱼,草鱼或者鲢鱼均可。还可以是:一笼屉糖粿、一对大鱼、一只猪蹄、一只大公鸡。这些礼品一般都有着美好的寓意,表示年年有余、万事如意,祝愿父母亲长寿平安等。
3. 大年初三不宜外出?老福州的拜年与众不同!
一些地方大年初三被称为“赤狗日”,有着不能出门的习俗。传说中“赤狗”是“熛怒之神”,人们认为遇到他的人一定会不吉利,故初三为“凶日”,不宜外出。
然而在老福州的传统里,拜年从初一开始到初四结束。按照老福州的传统,大年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回娘家拜年,初三就该去拜访亲朋好友,互贺新年了。
大年初三,福州人早上外出,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平安,齐发”等。凡亲友来贺者,除招待茶、烟、瓜子之外,主人家还会以点心、糖食、红包热情款待。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拜年钱”、桔子或糖果。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后,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互贺祝新春。
赚大钱
身体棒
祝大家
过年啦
春节拜年的学问有很多,这些春节文化元素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作为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独特方式,拜年内含的文化元素不可小视。
对长辈的祝福,是中华民族孝心文化的演绎;对亲朋好友的感谢,是传统知恩图报的道德文化的衍生;对邻人街坊的问候,是华夏文明中礼仪文化的延续;对自己新年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祈祷,是自古以来国人理想和信仰文化的惠泽流芳。
拜年也从侧面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简单而又不乏真情的情感沟通与思想交流。
写
在
后
面
最后,
小编在这也给各位拜个年。
祝大家新年快乐,
牛年大吉,万事顺意!
今天的春节习俗就聊到这了。
你们那的拜年都有什么习俗?
可以到留言区告诉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