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得角的前世今生:它是连接美、非、欧、亚四大洲的“十字路口”,也是“大西洋上的明珠”的国家

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出发,沿西非海岸线一路向南,绕过马德拉和加那利两个群岛,再往前走,就遇到了佛得角(Cabo Verde)。

这一小片零落于大陆之外的群岛也被称为“绿角”,很多人都是从游戏里才知道这么个地方。

大航海系列的老玩家对这个名字会感到无比亲切,这片直到1975年才摆脱宗主国独立的群岛,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佛得角在十五世纪被葡萄牙殖民后被作为重要的奴隶贸易中心,也是地理大发现航路上的重要一站。

谈及佛得角共和国(以下简称:佛得角),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国家。

这个位于北大西洋上的群岛小国,面积大约4000平方公里。国家不大,但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说它是海上要塞一点也不为过。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之前,来往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海船都要途经首都普拉亚以添加淡水和补给。

距离西非海岸线570公里,有10个横跨大西洋中部的火山岛,它们构成了被誉为“大西洋上的明珠”的国家——佛得角共和国。

佛得角扼美、非、欧、亚四大洲海上交通要冲,是各洲远洋船只及大型飞机过往的补给站,因此也被称为连接四大洲的“十字路口”。

佛得角的历史发展

15世纪60年代,葡萄牙人占领佛得角群岛,作为王室采邑,开辟种植园,运入非洲奴隶为其劳动。

1587年,该群岛由葡萄牙政府管辖,设总督统治。

15~19世纪该群岛是重要的奴隶转运站,圣维森特岛的明德卢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1879年葡萄牙宣布佛得角为其殖民地,1951年改为海外省。

佛得角旱灾严重,1747~1960年有50多年受灾,约有25万人死于饥饿。1968~1974年又发生特大旱灾。农业生产十分落后。

佛得角人民与几内亚比绍人民一道,在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的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1975年7月5日佛得角共和国成立,由几佛独立党总书记A.M.佩雷拉任总统。佛得角与几内亚比绍在一党领导之下,两国有各自的议会和政府。1980年11月,几内亚比绍发生政变,排除党政军各部门的佛得角籍官员。

1981年 1月,几内亚和佛得角独立党佛得角全国委员会改组为佛得角非洲独立党,几内亚比绍与佛得角关系恶化,结束了佛同几比两国一党的局面。

1990年9月开始实行多党制,翌年举行多党议会和总统选举,争取民主运动(简称民运党)获胜,掌握议会、政府和总统权力,并在1995年和1996年连任。

2001年1月,独立党赢得议会选举,若泽·马里亚·内维斯出任政府总理;同年2月,独立党候选人皮雷斯当选总统。2006年独立党在议会和总统选举中再次获胜。2011年2月,独立党第三次赢得议会选举。3月21日新政府就职,内维斯继续任总理。

佛得角9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独立后,政府重视水土保持,兴修水利工程,但特大旱灾持续发生。粮食依靠进口或国际援助。80年代初约有50万人在欧美和其他非洲国家谋生,国外侨民超过国内人口。佛得角共和国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佛得角旧城:大里贝拉历史中心(2009)

Cidade Velha, Historic Centre of Ribeira Grande

旧城:大里贝拉历史中心,在佛得角共和国境内,位于圣地亚哥群岛的南部普拉亚市区以西约15公里,大里贝拉见证了欧洲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和奴隶史。它保留着最初的街道布局,包括两个教堂、一处皇家要塞和Pillory广场及其装饰华丽的16世纪大理石石柱装饰的绞刑场。

佛得角意为“绿色海角”,面积4033平方公里。在北大西洋的佛得角群岛上,东距非洲大陆的最西点佛得角(塞内加尔境内)500多公里。地扼美、非、欧、亚4大洲海上交通要冲。在1869年埃及苏伊士运河开通前,它是从欧洲绕道非洲去亚洲海上航线的必经之地。它迄今仍是各洲远洋船只及大型飞机过往的补给站,被称为连接“各大洲的十字路口。”

它由18个岛屿组成,北部圣安唐等9个岛屿常年迎着东北方向吹来的海风,被称为向风群岛,南部的布腊瓦等9个岛屿如同躲在避风港里,被称为背风群岛。整个群岛均由火山形成,地形几乎全为山地。全国最高峰福左山海拔2829米。河流稀少,水源匮乏。属热带干燥气候,终年盛行干热的东北信风,年平均温度24℃。佛得角虽然缺乏天然资源,但由于人口少,政治稳定,旅游业蓬勃,已成为非洲的安逸国家,生活质量位居非洲各国前列。除了旅游业外,主要经济来源还有移民汇款、农业等。全国原划分为16个县,1997年1月改划为17个市,2005年5月增至22个市。佛得角1495年沦为葡萄牙殖民地。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把佛得角的圣地亚哥岛变成贩卖非洲黑权的转运站。1951年成为葡萄牙的海外省,由总督统治。1956年后,在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领导下,开展争取民族独立的群众运动。同年7月5日国民议会正式宣布佛岛独立,成立佛得角共和国。

大里贝拉,历史可追溯到15世纪末。1462年,葡萄牙航海家诺利在发现西非的圣地亚哥岛之后,就把该城命名为大里贝拉(葡萄牙语,意指大河)。由于当时黑奴买卖盛行,这里后来也成为葡萄牙帝国的贸易重镇。18世纪末更名为旧城,它是欧洲在热带地区的第一个殖民地。

旧城,是航海家在大西洋航行必须停靠的中转站,著名航海家达伽马、韦斯普西、哥伦布、德阿尔布开克和德卡诺等都曾经过此地。大里贝拉良好的战略位置,使其成为贩运奴隶的集散地。从几内亚海湾沿岸贩运来的奴隶,在这里经“教化”、恢复体力后,再由纷至沓来的黑奴船运载横渡大西洋,贩卖到南美洲种植园去。首批葡萄牙移民登陆70年后,大里贝拉初具城镇规模。这里既是葡萄牙在西非的第一个建筑,也是欧洲在热带地区建的第一个建筑。该城的日渐繁荣和逐步积累起来的财富,使其成为海盗船经常攻击的目标。为了抗盗护城,1593年修建了圣菲利佩要塞,但仍然抵抗不了海盗船的攻击。

1712年,赫赫有名的法国海盗雅克·卡萨特攻克要塞,将大里贝拉城夷为平地,迫使人们迁移到普拉亚,而大里贝拉则成为众所周知的旧城。

如今的佛得角怎么样了?

独立之后的佛得角却过得并不好,甚至比在葡萄牙殖民期间还难过。除了渔业比较丰富之外,多山的佛得角,连土地都无法满足本国耕种需要。而且佛得角降水量少,极为容易发生干旱。

恶劣的环境逼迫着人们不得不作出选择,在佛得角刚独立的几年,移民他国成为了人们主要考虑的问题。但有趣的是,离开佛得角的往往以昔日的黑奴后裔为主,殖民者的后代却很少离去,

上个世纪末,佛得角贫困得只能靠捕鱼换取一些粮食为生。离非洲大陆近六百公里的距离,让茫茫的大海孤立了佛得角,但也使得佛得角远离纷争,安逸地漂泊在大西洋里,不受国际局势影响。

然而谁都未曾想到,这个4000多平方公里,只有50多万人口的袖珍小国,竟在21世纪靠旅游来了一次翻身。依靠葡萄牙殖民时期留下的文化,和魅力多样的海岛环境,贫瘠的佛得角一时之间成为了著名的旅游国家。

二十几年过去,佛得角已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街道上十分干净整洁,沿路鲜艳的房子让人犹如好像来到古巴哈瓦那一样。依靠旅游业的崛起,佛得角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高于世界水平,是非洲发展潜力最高的国家。

如今在佛得角的海面上停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邮轮,这些邮轮背后的旅游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佛得角的经济命脉,之前有英国旅游公司破产,佛得角的经济就收到了影响。小国有小国的好处,坏处就在基础太薄弱,往往无妄之灾就波及全国,佛得角的未来,任重而道远。

佛得角耕地面积少,粮食不能自给,年产仅能满足15%需求,主要产品有玉米、豆类、薯类、甘蔗、香蕉、咖啡等。

捕鱼业在佛得角的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渔业人口1.4万。渔业出口是佛得角重要外汇来源之一,目前,全国每年出口海产品约1万吨,主要为金枪鱼、龙虾。

佛得角将旅游业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几年,佛得角重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吸引外资占全部外资的85%,成为佛得角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主要来源。

佛得角的工业基础薄弱,以建筑业为主,制造业不发达,有中小工厂100 余家,主要从事制衣、制鞋、水产加工、酿酒、饮料装瓶等,分布在圣地亚哥岛的普拉亚市和圣文森特岛的明得罗市。

科瓦达莫拉是一片丘陵地,占地约16公顷。由此地开车前往里斯本市中心只要20分钟。这里经常被与巴西里约的贫民窟相提并论。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科瓦达莫拉逐渐出现居民。1974年后,科瓦达莫拉区成为佛得角移民的定居中心。

高犯罪率、毒品、社会问题——这是外界对科瓦达莫拉的常见印象。科瓦达莫拉被戏称为佛得角的第11座岛屿。佛得角人的生活方式及文化深深影响这片城区。

尽管被认为是治安不良的危险区域,科瓦达莫拉仍受到游客欢迎。36岁的保罗·卡贝拉出生于科瓦达莫拉。如今他为游客担任向导,费用是每人五欧元。

本温达·孟德斯(图右)过去在佛得角是一名建筑工人。她在80年代来到科瓦达莫拉追寻更好的生活。当年这里还没有水源,排水系统及电路等也是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才终于建造完成。73岁的孟德斯如今在科瓦达莫拉经营餐厅。

如今科瓦达莫拉的街道已经稳固,街道上盖起了两至三层楼高的简陋楼房。根据联合国201年的一份报告,佛得角移民是葡萄牙人民中最贫穷的一群人。

除了食物外,音乐、演奏会与舞蹈是当地重要的精神食粮。最广为人知的是佛得角人的“摩内”音乐(Morna)。

2011年逝世的佛得角女歌手切萨里亚·埃沃拉(Cesaria Evora)被誉为“摩内女王”。直至今日,埃沃拉仍受到佛得角人以及科瓦达莫拉居民的追捧。

佛得角扼美、非、欧、亚四大洲海上交通要冲,是各洲远洋船只及大型飞机过往的补给站,因此也被称为连接四大洲的“十字路口”。

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令人惊叹的大西洋岛国风光,每年吸引60多万各国游客到此度假游玩,萨尔岛是其中人气最旺的岛屿。

在佛得角几乎一年四季都有阳光,即使在寒冷的月份,气温也很少低于20度,的确是个养老度假的好去处。此外,尽管人口以健康的速度增长,但规模相当小总人口大约50万人。

他们分布在9个有人居住的岛屿周围,全国的总岛屿数量大约有15个左右。而且自然资源的普遍缺乏,意味着没有一个庞大的经济体来创建繁华的城市。

简而言之,佛得角自然资源匮乏,总人口稀少、人们生活安逸佛系、政治相对稳定,属于非洲的安逸国家。全国经济主要以旅游业和农业为主,生活幸福指数排在非洲各国前列。除了旅游业和农业以外,其他的经济来源还有外来移民打款或外汇收益等。

就佛得角的社会动态而言,该国缺乏大量资源和财富这一事实,意味着国民之间彼此的收入差距不大。虽然肯定有穷人和富人,但不存在严重的极端贫困问题,贫富差距不大,五十步笑百步的区别。

该国人务实没有太多的虚荣心,自然也不存在将巨额工资挥霍在奢侈品上的现象,因为大家都不富裕所以也不存在特别严重的腐败现象。

这个国家的人喜欢学习,在佛得角城市长大的大多数人都期待接受高等教育。如果他们的家庭不能支付他们的学费或者他们也不能获得政府奖学金,那么他们在中学毕业后就得要步入社会参加工作。

佛得角的大学生之前会得到许多国外留学的机会,这得益于与该国跟葡萄牙、巴西、俄罗斯、中国等国的合作协议。

近几年,在佛得角国立大学成立后,政府减少了对海外留学生的奖学金发放,再加上获得本国大学学位变得更容易,所以很大一部分佛得角大学生留在了本国为该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佛得角找一份工作并过上体面的生活并不难,尤其是对那些拥有大学学位的人来说。当地的大学毕业生通常会在刚开始工作时租房子住,也没有太多的钱去买房。然后当他们成家并有了稳定的收入后,许多人会买一块地开始建造自己的房子。

当地人一般很少会透支信用卡去生活,所以人们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稳中求进,没有人会因为自己没有奔驰宝马车而感到失落,人们的生活质量相当合理也容易得到满足。

当地人更看重的是他们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他们拥有什么。不过这里毕竟不是发达的国家,该国也面临着网速很慢、频繁停电、大多数医院没有应对危机情况发生时的先进设备、公共交通工具缺乏,等等一系列问题。

但总的来说,当地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相当满意,算得上是非洲的世外桃源。

 佛得角的国家概况介绍
 佛得角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乌干达的前世今生:一个被犹太人丢弃的国家,一个因为暴君而出名的国家
 卢旺达的前世今生:从100天100万大屠杀的人间炼狱如何一步步逆风翻盘成为“非洲之星”
 佛得角历史发展的简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