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祖先埋在了一条龙脉上,结果竟有十二代皇帝坐拥江山
龙脉,是指起伏的山脉。因山脉在形态上多方面与龙相似,故中国风水学将山脉比喻做龙。在中国古代传统堪舆学中,将“龙脉”视作一种特殊的地理形态。
古代“风水术”首推“地理五诀”,就是“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龙就是地理脉络,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发。寻龙首先应该先寻祖宗父母山脉,审气脉别生气,分阴阳。必须了解来龙去脉,才能判断因果吉凶。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鹿鼎记》中,一部隐藏了满清龙脉之秘的《四十二章经》贯彻始终,成为各路势力争夺的关键,似乎一条龙脉便可决定王朝的兴衰存亡。《四十二章经》是真实存在的,一般认为此经典是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出三藏记集》中有记载,至于龙脉一说,就很飘忽了。
那么,满清王朝真的有龙脉吗?龙脉又是否维系着女真王朝的兴亡呢?
传说,明朝末年,崇祯帝朱由检命钦天监夜观天象,司天监发现东北方向不断有紫气涌现,就像是无数条神龙在腾云驾雾一般。崇祯帝闻言,生怕这些神龙会篡夺大明国祚,于是,便从民间找来一位风水大师,前往白山黑水之地挖除龙脉。
风水先生带着一众官兵前往辽东,终于发现龙脉的所在。紧接着,一众人破土动工,在龙颈的位置挖了一条深邃的鸿沟,将龙头截断。为了镇压这条死龙,风水先生还带人修建了龙头庙,将残存的龙气全部镇压下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风水先生一行重复着先前的工作,先后在的关内陆区斩龙脉九十九条。最终,一百条龙脉仅剩下一条悬浮在空中的“悬龙”。风水先生心道:这悬龙既然无法附着在地面上,自然没有办法变成龙脉,谁都没有办法葬在此地,也就没有破除的必要。
于是,风水先生撤回京城,向崇祯帝复命。
恰逢此时,努尔哈赤的曾祖父于长白山兵败,其祖父背着父亲的遗骨,逃入长白山中。努尔哈赤的祖父历经波折,来到苏子河畔的烟囱山下,见太阳已落山,便背着父亲的骨殖投入客店。客店老板见客人背着骨灰瓮大感晦气,不论如何都不让努尔哈赤的祖父投宿。努尔哈赤的祖父无法住店,只能继续背着父亲来到龙岗山,将父亲的骨灰瓮放在树干的分叉上,一个人前往客店休息。原本,这天万里无云,谁知当晚竟天气骤变,一夜疾风骤雨电闪雷鸣。
第二天天气放晴时,努尔哈赤的祖父来到大榆树下,想要将父亲的骨灰瓮背走。怪事发生了,骨灰瓮就像是长在树上一样,他不论如何都无法将其取下。无奈之下,努尔哈赤的祖父只能从当地找了一位风水师,向他询问原由。风水师来到现场后,大惊失色,称:这里是千年难遇的风水宝地,大榆树所在的高岗便是龙脉的龙头所在。龙岗山总共有蜿蜒起伏的十二条龙脊,这些龙脊便预示着爱新觉罗家族将有十二代皇帝坐拥江山。后来,努尔哈赤听从祖父的吩咐,将永陵修建在龙岗山上。
原来,当年风水先生没有破除的那条“悬龙”,正盘在这棵大榆树上。任谁都没想到,努尔哈赤的祖父竟无意间将父亲的骨灰瓮“葬”在龙脉上。或许是天数使然,努尔哈赤的祖先压中龙脉,使爱新觉罗氏享国祚三百年。
在永陵的背后有一座名为“启运”的高山,这座山上总共有十二道绵延的山岗。自努尔哈赤开始,直至清逊帝溥仪,清朝总共经历了十二位皇帝,刚好与山岗的数量相符。据说,每一道山岗的高低长短,都映射着某位皇帝的气运。山岗越高,说明该皇帝在位的时间越长,反之亦然。
努尔哈赤将部落迁徙的距离龙岗山不远处的赫图阿拉,随即以父祖被害为理由,以“七大恨”兴兵反明。紧接着,努尔哈赤及其子孙南征北战,竟将中原共主大明颠覆,开创了满清王朝。因为,启运山决定了满清王朝的命运,所以永陵成了爱新觉罗氏家族最大的秘密。
历史上的满清宗室,虽不至于将龙脉之秘写入佛家经书,但对永陵的重视是有目共睹的。按照清朝典制,爱新觉罗氏每年要在永陵举行四次大祭及二十四次小祭。值得一提的是,同治二年,因永陵的龙气已近乎枯竭,所以那棵庇佑了爱新觉罗氏二百六十五年的大榆树遭遇雷击。
传说,在一场暴雨中,饱经沧桑的榆树遭遇霹雳,被拦腰斩断。在这场天灾中,逃过明末风水师的悬龙迎来了宿命。残存的龙气,在支撑了光绪皇帝的统治后逐渐消弭,终于宣统年间荡然无存。在风水学中,素有“雷击而败”的说法。龙岗山老榆树发生的两次异动,成为风水领域的经典案例。
当然,以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玄之又玄的现象,其本质不过是后知后觉的巧合。关于满清龙脉的故事,亦不过是茶余饭后的消遣罢了,切莫引以为真。
参考资料:
【《鹿鼎记》、《满清龙脉之谜》、《素问·脉要精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