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道窥径之经典——四时气篇第十九
电脑用的太多,颈椎又不行了,需要休养,以后更新会少,进度会慢
1. 岐伯答日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腧,邪在腑,取之合,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
春天灸刺,宜取经脉、血脉和分肉之间的气道,病重的用刺深法,病轻的用刺浅法。夏季针刺应取在这一季节偏盛经脉的孙络,或者用只刺透皮肤而到达分肉之间的浅刺法。秋季应取经脉的输穴,病邪在六腑就取六阳经的合穴。冬季宜取所病脏腑对应经脉的经穴和荥穴,而且一定要深刺并留针时间长些。这种治疗方法从道理上是讲的通的,只是冬天取井荥,必深以留之。在临床上用的比较困难,井荥在四肢末端,穴位本就表浅,再要深留,有困难。
2. 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痏,风(疒水)肤胀,为五十痏。取皮肤之血者,尽取之。飧泄补三阴之上,补阴陵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
《素问·水热穴论》中有治热病五十九俞,为少离、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左右共十二穴;后溪、中渚、三间、少府、束骨、足临泣、陷谷、太白,左右共十六穴;五处、承光、通天,左右共六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左右共十穴;听会(双)、完骨(双)、承浆、哑门、共六穴;百会、囟会、神庭、风府、廉泉、风池(双)、天柱(双),共九穴,合为五十九个腧穴。《素问·水热穴》中有水俞五十七处,为长强、腰俞、命门、悬枢、脊中,共五穴;白环俞、中膂俞、膀胱俞、小肠俞、大肠俞,左右共十穴;秩边、胞肓、志室、肓门、胃仓,左右共十穴;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左右共十穴;气冲、归来、水道、大巨、外陵,左右共十穴;大钟、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左右共十二穴。以上共计五十七个腧穴。
3. 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者,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一其形,听其动静者,持气口人迎以视其脉,坚且盛且滑者,病日进,脉软者,病将下,诸经实者,病三日已。气口候阴,人迎候阳也。
再诊察气口、人迎的脉象,脉象坚实、滑利且洪大的,是病证日渐加重的表现;如果脉象软弱和缓,就是病邪将要衰退的表现。各经脉诊候的部位实而有力的,是正气旺盛的表现,三天左右就能痊愈了。气属肺脉,主候人体的阴气,人迎属胃脉主候人体的阳气。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望诊和切诊相结合,望神色形态,切人迎气口,如果目前生病几天了,脉渐渐坚且盛且滑者,说明病加重了,如果脉渐渐软了,说明病逐渐褪去,这里说的往往是指得病那个脏腑的脉的变化,如果所有脉都有力,说明正气足,而不是病情重,这是需要区别的。简而言之,外邪入侵,所侵犯的脏腑对应的脉是有力的,比其他脉更坚实,几天过去了,更加坚实说明病加重了,脉弱了,说明病要结束了,如果得病了,所有的脉都有力,那应该会好的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