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辉煌一时的浙麻记忆复活了!一群老人一大早赶到这里找青春

居民众筹黄麻织机 留住半个世纪的“浙麻”回忆

七八十年代的拱宸桥,在杭州人眼中还是“篱笆墙外面”,但是运河两岸工业兴盛,以浙江麻纺织厂为代表的大厂林立,更是拱宸桥人的骄傲,许多“城里人”都得赶来这里上班。时代变迁,大厂沉浮,如今浙麻厂房已经不再,曾经的浙麻职工宿舍——荣华里小区,40年风雨过后,也到了需要提升改造的时候。

(揭幕仪式现场来了70余位浙麻老员工)

小区经过了一年的提升改造,面貌焕然一新。2021年5月13日上午,181名居民们众筹16750元,采购的一台黄麻织机,也正式亮相改造后的浙麻文化广场,众筹管理小组成员和浙麻老领导,共同为展柜揭幕。

(旧改后的荣华里)
旧改
小区重获新生

(浙麻大门)

浙江麻纺织厂是浙江解放后自主新建的第一个国有企业,是全国乃至东南亚最大的黄麻纺织厂。上世纪50年代时,一年的利税就占到了杭州财政的八分之一,鼎盛时期职工能有上万人,人人以能进到浙麻工作为荣。

(工作中的浙麻工人)

“当时拱宸桥很多地方还都是平房,是我们厂效益好,福利好,早早建起了职工宿舍。”荣华里居民、浙麻厂退休职工陈师傅回忆道。能分到荣华里的人说明多是浙麻厂的干部或是资深工人,更是骄傲了。

“现在还住在这里的大多都是厂里的老人,几十年了,见证麻纺厂从兴盛到停产,对这里有感情了。”温州路社区党委书记徐斌介绍,荣华里24幢楼房的改造,集中解决了老旧小区常发生的屋顶漏水、空中“飞线”、车位紧张等问题。

(浙麻老职工合照)

“我们希望改造后的小区,可以住得更让人舒心。新建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时尚整洁,社区文化家园能够满足居民们阅读、会友、娱乐的多种需求,地上三色线引导小区大循环,车子进出更顺畅了。” 徐斌说。

这一次改造,社区克难攻坚,将荣华里12幢旁“堵”了40年的平房拆除,打通小区消防安全“生命通道”。上个月,5幢2单元的全街首台无障碍加装电梯投入使用,13幢1单元的加梯也已经进场施工。

(荣华里5幢这栋30年的老楼新装了电梯)

小区中央原先的连廊拆除后,改建为一处浙麻文化广场,将展陈和休憩相结合。每个月小区新引进的专业物业,还会组织浙麻红盟邻聚力之荣华里市集,开展公益理发、磨刀修伞、疫苗接种、垃圾分类、平安反诈宣传等便民服务,以及日用百货、粮油等优质产品联销。

(文化长廊施工图)

生活越来越有序整洁,越来越方便幸福。荣华里,正在变回他们心中曾经的骄傲。

回忆
重现浙麻骄傲
浙麻文化广场位于荣华里小区16幢与18幢之间,广场一侧,玻璃顶下的廊架经纬纵横,结合了麻纺织品设计,展示收集来的浙麻厂老照片,并保留了金华路原11块浙麻文化木质浮雕、镂空花窗隐雕碑牌。
70岁的刘为平老人指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说,“这上面是我父亲刘伟,曾经的老浙麻厂长。”
橱窗里一排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照片,见证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浙麻精神。
“看到了没,70年前这里还是一大片农田,筹建时条件很艰苦,设备是人扛肩挑,只用了10个月建成了一条生产线,可以说是举全省、全市之力建成。”
曾是浙麻总工程师的“建厂元老”王景葆,也来到了活动现场。他拄着拐杖,耳朵也有点背,但人逢喜事精神好,一直笑着和好久不见的老同事打着招呼。
从1949年参与筹建,直至退休,王老在浙麻一待就是43年。
“我们厂历史辉煌,想想当年,真的很骄傲。”王景葆说起了浙江麻纺织厂的筹建经过。
当时,杭州刚刚解放不久,百废待兴,国产的麻袋供不应求,还需要从印度进口。杭州市向中央请示后,毛主席批示:“全国尚未解放,在自力更生原则下建厂,同意。”
1950年,一座占地800亩的大型黄麻纺织厂揿下第一颗电钮,中国黄麻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浙江麻纺织厂就此诞生。
上世纪50年代,浙麻一年的利税就占到了杭州财政的八分之一,鼎盛时期职工能有上万人,人人以能进到浙麻工作为荣。
“当年的浙麻厂,宿舍、食堂、浴室、医院、婴儿室、托儿所、子弟小学和中学等一应俱全,工资水平、福利待遇之高,在杭州市的工业企业中长期名列前茅。”浙麻子弟朱邑生老人告诉记者,当时的杭州,流传着“想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就去看看浙江麻纺织厂”那句话,就生动诠释了浙麻曾经拥有的成就与辉煌。
当时的浙麻,和杭丝联 、杭一棉一道并称拱宸桥“三巨头”。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曾经盛极一时的浙江麻纺织厂,由于历史包袱太重,竞争不过船小好调头的民营麻纺织厂,终于在2000年改制破产。当年宏伟的厂区仅剩的行政大楼、幼儿园等建筑已被改做它用。
织机
留住浙麻记忆
广场另一侧,有一座大玻璃罩子,刻有“浙麻精神”,里面放的就是居民们众筹采购的黄麻织机。机子有一人高,两米宽,已经上油做好防腐处理。
这台麻纺织机的背后,也有一段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
温州路社区党委书记徐斌介绍,荣华里22幢楼房的改造,除了集中解决了老旧小区常发生的屋顶漏水、空中“飞线”、车位紧张等问题,居民呼声最高的还是如何留下浙麻文化。
旧改规划设计初期,拱宸桥街道和温州路社区就确定了“保留并凝练浙麻元素,重现浙麻骄傲”的主题。“我们这儿的居民基本上都是浙麻厂的职工,有的甚至两代人都是,这次旧改我们真的很希望能把浙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大厂精神传承下去。”
荣华里居民钟建平、朱邑生等人找到社区,提议在小区的浙麻文化长廊中放上一台麻纺织机,打造一个精神象征。
“原本社区还担心旧改经费不足,谁知这群老浙麻人们,继续发扬着'自力更生’的浙麻精神,要众筹经费。”徐斌说。
最后181人参与众筹,收到众筹款16750元。徐斌表示,众筹款用于购买、安装该黄麻织机外,剩余款项将用于日后机器的维护保养,所有收支明细均有众筹管理小组定期公布。
为了找到这样一台能代表浙麻精神的老式黄麻织机,筹备组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一带老早就没有做麻袋的,也找不到老浙麻厂原先的机器,橱窗里展示的这台机器,也是从河南辗转运回来的。”
站在橱窗前,今年66岁的林高潮老人唏嘘了半天。“这台机器叫90型黄麻织机,专门用来织麻袋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浙麻鼎盛的时候,我们厂有700台左右的90型织机,每天生产的麻袋有22万只,当时浙麻的麻袋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2000年浙麻改制破产之前,林高潮担任的是分厂厂长。
时代变迁,大厂沉浮,如今浙麻厂房早已经不再,好在20多年风雨过后,浙麻记忆终于复活。
(0)

相关推荐

  • 俗语小识︱放倒麻使麻捆

    这是村庄物语第238篇原创推送 皖北各地,都有着悠久的农耕传统.在一些低湖洼地,时不时地会种些麻类作物.比如火麻,红麻,黄麻,等等. 我对这个麻那个麻,也分不太清楚.印象中,火麻,可能已沦为野麻了.偶 ...

  • 记忆中的黄麻

    南胜吾乡吾土林清和13400933048 挖掘南胜的人文历史,展示.宣传.推广美丽家乡! 黄麻,一年生直立木质草本,高有2.3米,是重要纤维作物之一,其韧皮纤维为绳索和麻袋的主要原料. 在上个世纪八十 ...

  • 植物染黄麻帽子

    黄麻(拉丁学名Corchorus capsularis L),属椴树科黄麻属,韧皮纤维作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短日照作物,别名火麻.绿麻.络麻.水络麻.野洋麻.圆果黄麻.圆蒴黄麻.苦麻 ...

  • [敝帚自珍]醉鬼歌

    看着老头黄永玉设计的酒壶,颇纳闷,为啥他把这泥做的酒壶弄成麻袋的模样,而且还怕人不理解,画蛇添足地在酒瓶口上系了个麻绳. 这真是为酒鬼预备的壶,能喝的酒鬼多半漏酒,这麻袋就是高妙的寓意.而且还有一个调 ...

  • 窝北庙会记忆(咧咧群文萃 八)

    前言:"咧咧群文萃",其实就是咧咧群群聊常态,一张图,一句话,一件事,往往引起全群参与:大家或诙谐.或雅痞.或严谨.或随意,时不时也突然蹦出一两句哲理经典耐人寻味.虽大多打油属随意 ...

  • Science:大脑中参与人脸识别与记忆的关键细胞群

    来源:生物谷 <碟中谍>系列电影中,除了身手矫健的主角团,最抢眼的莫过于里面那些酷炫的高科技产品了.还记得这位特工使用的具有人脸识别和比对功能的隐形眼镜吗?戴上这副隐形眼镜后,三秒之内他就 ...

  • 中师记忆:毕业前夜,悄然埋葬了自己的青春

    原题:我的青春记忆 作者:高禾 有一天,偶尔听到汪峰的新歌<春天里>,不禁为之所动,重拾起深埋的青春记忆. 那时候,我们正上师范,懵懵懂懂的年龄,狂放不羁的青春,日子过得很穷也很闲淡.教室 ...

  • 留下记忆的影子——两位老人跑遍华州多半村庄,只为存留乡愁

    邮箱:3125136050@qq.com 留下记忆的影子 作者:贾平京 2017年8月,辛苦了整整四年时间,終于编辑完成了<乡愁的味道-华州地名面面观>这部书的文字稿件,只等着拍摄好相关村 ...

  • 大雪到,该吃“长生果”了,增记忆,补血气,老人孩子要多吃

    今天是大雪节气,全天的气温也比较低.而且随着太阳一下山,气温就骤降到零下,下班回家着实有点扛不住. 好在北方的供暖"拯救"了佳佳,想想以前每天晚上都是靠热水袋暖脚才能睡着,手脚冰凉 ...

  • 小葱拌土鸡,青椒焖麻鸭,粉丝鳝鱼,水煮东坡肉,砂锅粉蒸排骨,​萝卜丝丸子...记忆乡土味10菜例~

    记忆中川味,有人说是花椒.辣椒的辛香味道,有人说是川盐的纯正味道,还有人说是豆瓣酱.泡辣椒.泡酸菜的味道,也有人说是独蒜.子姜.小葱这些最常见的蔬菜料的味道--甚至有人大胆提出,正统川味乡土菜大多离不 ...

  • 无悔的军旅生涯!是青春的人生中最有辉煌记忆!

    一晃,旧时已远.一恍,韶华已逝.时光抹不去曾经的军旅痕迹,岁月带不走刻进骨子里的军魂.当过兵的人,军旅生涯始终是最值得骄傲的回忆.一天当过兵,一生是军人,每一位退役军人都深深懂得其中的含义.生命里有了 ...

  • 浙北新市北栅故事——北街不长,往事记忆长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我们这一代出生于上世纪中叶的新市人,对新市北街的记忆犹为深刻.又何况笔者是居住在寺前弄的南端,对北街更是朝暮在兹,往事堆砌.正所谓北街不长 ...

  • 记忆中的苦苦菜 萱麻草.....

    苏义秀/文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小时候听妈妈讲王宝钏独守寒窑十八载,穷困中为求生存在荒天野地挖野菜,静等薛平贵回归的故事.常年吃野菜王宝钏充饥,浑身的皮肤都透出了绿色,故事中阴森森的绿色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