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液管理 粗中有细(粗篇)
无论哪种无土栽培方式,都会用到营养液,对营养液的管理,教科书上说这是无土栽培特别是水培的核心。早期我也是遵循这条金科玉律,后来,逐步随意,再后来,甚至很粗放......
回顾多年的水培经历,营养液的使用确实时栽培技术的重大革命。但在实践中,如果严格按照教科书操作,相当繁琐和累人,当然也会导致成本高企。就我自己多年的实践体会,家庭种植完全没必要太在乎对营养液的管理,即便是普通生产,也没必要照本宣科,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简化操作,节省成本。
我说几个实例,看看一般无土栽培的营养液的管理是不是非要较真。
露天水培,未必消毒
多年来,我一直露天水培,刚开始,我很担心营养液感染病菌,为此,安装浸没式紫外灭菌灯杀菌。经与旁边未灭菌的水池对比,并未任何异样,后来干脆不采取任何消毒灭菌措施,至今未发现明显的营养液病菌传染的病害——植株病害即便出现病害,都是局部而非全局,证明不是营养液传播。
营养液从定期换液到后来几乎不换液
按照教科书,营养液需要定期换液。早年我也是严格遵循,也许是懒的缘故,后来逐步偷懒不换,没发现明显问题,后来几乎不换!甚至用果蔬用过的营养液来水培叶菜,照样生长不错。自从二培后,营养液更不用更换——只往储液箱内加水和浓缩液,相当省事。
营养液的酸碱度测试
最早我购买过PH测试仪器(不便宜),后来买过精密试纸。到现在这些东西也不知扔到哪儿了。除了新水泥池采取过调酸外,多年来,从未主动调整过营养液的酸碱度。也许是长期使用日本园试通用配方的缘故吧,PH值相当稳定,一般情况下根本不用调整。即便植物吸收元素后会导致PH值变化,但这种变化幅度不大,并未明显影响蔬菜生长。
营养液的浓度管理相当随意
新手往往对营养液的使用浓度感到头疼,这里我告诉你——放心吧,植物能适应相当大的浓度范围,在500到5000um/cm的浓度范围内,植物都能正常生长,只有养分充足与否、营养液浪费等问题,不存在烧死的担忧!
事实上,我从照本宣科到随意使用也经历了数年的实践摸索,发现实际情况中根本没有学者研究的那么严谨。因此,自己也是有个大致的浓度范围:苗期500到2000,果期2000—3000,主要是出于不浪费的考虑。
我局部做过高浓度水培试验,发现在6000 um/cm下,番茄照样正常生长,当然,更高的浓度我没有试验,也不打算试验,毕竟,我相信研究人员给定的5000um/cm安全浓度上限,我不能也没必要较真,只要知道哪些可为即可。
关于营养液的水质
由于我一直使用自来水,EC值200 um/cm左右,没有使用过高钙镁含量的硬水,因此,对高硬度水质作为营养液会造成哪些问题没有直接感受。但从我的直觉和经验来推测,即便使用硬水质作为营养液,带来的问题也不应该十分严重——对植物而言,只存在钙、镁元素可能过量的风险。而这个风险,可以通过补充氮磷钾硫等其它元素来化解。作为家庭种植,对产量要求不大,不必拘泥于水质的严要求。要知道,农业灌溉的用水更糟糕,根本不可能讲究水质,只要无毒、无污染就能使用。营养液的本质是全配方水肥,各种各样的营养液配方本质就是元素之间的不同比例组合,根本上看,只是满足植物元素需求的吻合度高低,以及肥料成分间的相互作用,有利或者不利于植物吸收而已。从这个角度看,硬水作为营养液水源,只是增大了钙镁元素的比例,未必会造成严重后果。即便不利于某种蔬菜生长,也可以调整配方,同步增加其它元素达到平衡。
上述例子,只是本人的实践体会,虽然不符合经典要求。在不过分追求种植效果的家庭种植场合,能大大降低无土栽培门槛,节省人力财力,粗有粗的好处!
当然,上述例子并不代表营养液管理不重要——恰恰相反,之所以放弃这些环节,是有更重要的因素需要重视和管理!做到粗中有细,才能省力省工降低成本,又能获得不错的效果。至于哪些宜细,敬请留意下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