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枣庄七十年政区变迁 (峄县 滕县)

枣庄地处鲁南,是山东省的最南端,西临微山湖,南与江苏徐州相接,京杭大运河韩庄段自南境穿过,境内有著名的台儿庄古城,因台儿庄大战和铁道游击队闻名中外,也是我国著名工矿城市,因煤炭产业而设市,有“鲁南煤城”之称。

枣庄市域原为峄县、滕县辖地,而枣庄原为一个小村庄,唐宋时形成村落,因多种枣树而得名。明清时,枣庄为峄县所辖,这一时期今枣庄市域属峄县、滕县两县,清末时李鸿章于枣庄设“峄县中兴矿局”,枣庄近代化煤炭开采自此而始,而中兴煤矿也是我国最早的民族煤矿公司,枣庄因此而迅速发展。

民国初,今枣庄东南为峄县,西北为滕县,台儿庄大战后鲁南沦陷,国民政府在枣庄的统治崩溃,1938年至1949年间由于战争影响,峄县、滕县及周边数县间曾有三十余个县级人民政权,多属鲁南区、鲁中南区。其中,1943年曾有枣庄办事处,这是第一个以枣庄为名的政区,1945年至1947年间曾以将原枣庄办事处改为枣庄市,到1948年又设有县级枣庄行政办事处。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今枣庄分属山东省鲁中南行政区台枣专区、尼山专区,今境有峄县、滕县、白彦、临城、麓水、凫山、兰陵及枣庄行政办事处等县级建制,其中峄县、滕县分别为台枣专区、尼山专区专署驻地。

1950年5月,山东调整行政区划,鲁中南行政区撤销,台枣专区、尼山专区合设滕县专区,今境均为滕县专区所辖,1953年滕县专区专署迁驻济宁并改称济宁专区。建国初数年间,战争时期所设白彦、临城、麓水、凫山、兰陵及枣庄行政办事处等县级建制纷纷撤销,到1959年底今枣庄市域已经恢复为东南为峄县,西北为滕县的格局,两县均为济宁专区所辖。

1958年,峄县政府驻地迁驻枣庄,1960年升为县级市,以政府驻地枣庄为名称枣庄市,仍隶属于济宁专区。1961年,枣庄市升为山东省省辖市,为济南、青岛、淄博之后的第四个地级市,原县级枣庄市行政区域分设为齐村、台儿庄、峄城、薛城4个区。1976年,枣庄市以齐村区一部析设市中区,1983年齐村区改称山亭区,自此形成枣庄市中区、峄城区、薛城区、山亭区、台儿庄区五区格局。

枣庄市现辖五区之外还代管县级滕州市。1960年县级枣庄市成立时,滕县临城公社164个自然村划归了枣庄,两县均属济宁专区,1961年枣庄市升为省辖市,到1979年滕县由济宁地区划归枣庄市管辖,1983年滕县东部八个公社又划归新设山亭区,形成今滕州市域。1987年,滕县改为县级滕州市,仍由枣庄市代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