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思维支脚

本文摘自《辛雷思维》

“思维支脚”定义

一个人的“思维海”中的树状、枝条状、小带子等形状的思维的聚集物,称为“思维支脚”。

“思维支脚”是一个人的思维的物质形态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思维支脚”也是人的记忆、思考的最主要支撑物和屏障物。

通俗意义上的“思维支脚”

通俗的讲,“思维支脚”,就是你对某件事物的看法、判断、喜好等。

从“量化”的角度,“思维支脚”主要以“大小”来衡量的。一般的,某个人的“思维支脚”越大,往往这个人的思考能力就越差。

例如,小孩子简单的把人分为“好人”、“坏人”。但成年人却会把人分为更多类。对“人”的分类的这个“思维支脚”上,成年人的比小孩子的更小。

“思维支脚”越细小越好

一般的,学习者作为一个人,其“思维支脚”越多、越细小,越好。

一般的,对于学习者的某一门课程,其“思维支脚”越多、越细小,越好。

“思维支脚的粉碎”、“思维支脚的重塑”

“思维支脚的粉碎”,是指“大块”的“思维支脚”,被粉碎、或被破坏、或变成“小块”的“思维支脚”的过程。

“思维支脚的重塑”,则是指一个形状的“思维支脚”变成另外一个“思维支脚”的过程。比方说,原来思维支脚是长条形的,现在被“重塑”成“L”形的。

从日常生活的角度

通俗的讲,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就是人们经常说的,重新认识了,深刻理解了,明白自己被骗了,等等。

“思维支脚大”、“思维支脚粗大”的日常生活中的浅显的例子:

(1)套公式和特殊值

有的人做数学题目时,永远只有两种方法,“套公式”法和“尝试特殊值”法,这两种方法如果不管用,就束手无策了。

(2)听老师、父母、权威的话

有的人只听老师、父母、权威人士、自己崇拜或者信任的人的话,做事几乎自己从来不思考。这也是思维支脚粗大。

(3)太相信书上的话

书上的话全信,对书中的话从不怀疑。这也是思维支脚粗大。

判断“思维支脚 的“细小”的几个主要方面:

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一个方面,一般的,就可以认为,你的“思维支脚”是“细小”的,或者是“小”、“极小”、“极细小”、“非常细小”等。

第一个方面:分类细的多。

对于课本上某部分知识或方法,书上说分为10类,但你却能分出100类。

例如,别人问你“苹果”有几类?一般人可能只会想到“大苹果”、“小苹果”、“红苹果”、“白苹果”等按照“大小”、“颜色”、“品牌”等几种到十多种分类。而你呢,则可以想出几十、几百类,比如你想到“有毒的苹果”和“无毒的苹果”、“可以吃的苹果”和“不能吃的苹果”、“平面的苹果”和“立体的苹果”,等等。

一般的,对于某一个某部分知识或方法,你能分类的数量,是别人的10倍以上,就可以认为你的思维支脚“极小”,如果是别人的5倍以上,就是“很小”。

第二个方面:方法、技巧等多很多。

例如,你问一般人对于数学解题方法,别人可能只会想出“带公式”、“特殊值”、“反证法”、“逆推法”等几种到十几种方法。但你却能说出几十甚至几百种数学解题方法(当然这些解题方法你不是瞎编出来的,而是你在做题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来的,并且能运用到各种题目中)。

一般的,对于某门课程或某部分知识,你掌握的方法,是别人的10倍以上,就可以认为你的思维支脚“极小”,如果是别人的5倍以上,就是“很小”。

第三个方面:作用、应用、效果等的范围广很多。

例如,一般人只知道“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但在《辛雷学习方法》中,运动可以提高大脑清晰度、可以迅速提高学习状态等等,《辛雷学习方法》中的“运动”在学习中的作用,比一般人多很多倍。

一般的,你考虑的应用的范围的数量,是别人的10倍以上,就可以认为你的思维支脚“极小”,如果是别人的5倍以上,就是“很小”。

第四个方面:思考的方向的变化多。

考虑问题时,你不像一般人一样,只朝着别人让他想的方向去想,你还要“反方向着想”,“倒回去想”,等。

再例如,有人说“以后不让人买两个苹果,能买苹果的人就少了,苹果就降价了”,你却说:“那不一定,不以后让买两个苹果了,原来有很多个苹果的人就舍不得卖苹果了,可买的苹果就反而更少了,苹果的价格可能又升了。”

第五个方面:联系多很多。

任何看似没有联系的问题,都是有联系的。

第六个方面:区别多很多。

例如,对于两个“概念”,别人能想出一个区别,你却能想出10个,100个区别。

比如你问某个人“上”和“下”的区别,这个人说“当然有区别了,上就是在上边,下就是在下边呗。” 而你却从数学、物理、语言、哲学等多个方面,给这个人讲“上”和“下”的区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