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政府后街赶个集
政府后街赶个集。一蔬一果都那么烟火气十足。
从早到晚,总有人要留出时间去小街上挑挑选选。一兜一袋,生活所需,确实方便。
略过那些看上去规模稍大又“根深蒂固”的常驻摊位,亦不乏一些零零散散的卖菜翁妪,他们卖的菜杂散量小,是园里自种还是搬墩买卖,不得而知。
有几个摊位总是很繁忙,纵使一把香菜,一个土豆,来来往往的顾客,积少成多,一天下来也肯定少赚不了。但是像这样只有几颗葱一个北瓜两个瓠子的,我每回看见都很纳闷,他售罄所有,能卖几十块钱吗?
特别推荐小街发现的一味美食——特色炖鱼。摊主是一位中年女士,一般在小街南面中段的位置摆摊,有时是小鲫鱼,有时是黄果鱼,无论从形状、颜色,还有味道,都值得一尝。吃到嘴里香、稣、软,鱼头鱼刺都那么满口生香,就像小时候吃过的那种酥鱼的味道。特别特别好吃哦。
这棵枣树,也是小街路边上的,看上去应该是很甜的那种“妈妈枣”,但是挂果很少,也许是生在路边的原因。很想摘一个尝尝,又最终伸不出那个手。又想到小区里的石榴,每年都要压制住内心里想摘一颗的欲望,可终究是等不到石榴熟就已经被某些人都揪扔了,人哪,为什么总是想用“素质”这个词来束囿自己呢?想来是因为限制不了别人。
这条小街,有多少烟火故事?
一、前几天去小街买菜看到一个卖棒子的,我说是什么棒子?意思是问水果棒子或者是粘棒子。人家回答说:“加长(家常)的。你看多长啊!”我就在想这棒子莫非现在都有新品种加长了吗?——网友
二、前天去小街,一个卖韭菜的老太太(大概六七十岁吧), 我问了问价钱,“怎么这么贵呢?” 老太太说:“今天过节呢。” 我想了得有半分钟,也不知道什么节日,问老太太, 老太太说:“七夕!”我一下蒙圈了,难道我out得都不如老太太了?难道现在七夕都改吃韭菜馅饺子了?
——网友
网友评论:是不是老太太过的是七月十五(jie lian sha)?又不好意思跟你说。七月十五的节要在七月十五之前过完,所以和七夕赶在一块儿过。
三、有一次在小街买棒子,那个人摆着两堆,说这一堆是水果的,那一堆是家常的。我就每样挑了几个。回家掰了煮了,都是一样的。
——网友
像以上这类可以归属于段子吧,这样的段子有很多,大家都可以念叨念叨哦。可是说起政府后边这条小街,也有很多人感慨说小街上有的卖家不如以前纯朴了,巧舌如簧不说,还看人要价、缺斤短两。(个别现象)
一、前几天,大中午碰上个卖豆角的老爷子,他说五块钱4斤,俺拿了一把,他说你给3块钱吧!我说,行。拿出手机,嘴里嘟囔着,给你扫三块昂,老爷子立刻说,4块。气得我说,大伯,再称称,我又不少给你,你也别现长钱啊。拿回去一称,3块2,接着说,给3块吧,你别跟我一样儿,我七十多了,糊涂多多了,有这么口气就这么折腾呗。
闹得我也没脾气了。
——网友
二、有一次我说买把蒲公英,一个老太太在卖,外边摆的两把挺新鲜好看,一块钱一把,我就刷了一块钱,然后她就非让我拿底下盖着的,底下盖着的都不新鲜,一看就不是一天的菜。她说外边那两把不卖,又说已经有人要了,而且“你不要我也不会退钱”。一块钱,没脾气。
——网友
……
快节奏的生活里能坚持有个爱好也不容易,各位老师多点赞多鼓励、多转发多支持!毕竟咱们身边的姊妹兄弟柴米油盐之外还能有如此文雅的爱好,那也是相当难得。
扫码关注《独立疏篱》
投稿加微信
关于打赏
有关读者赞赏,发表后七日内二十元以上一半归作者稿费,一半归平台管理费用,不足二十元归平台管理费用。
——点赞是一种鼓励,分享是一种支持——
肃宁瞎咧咧
草根文学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