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吃、坚持吃——关于菌食品意义的一个重要补充
等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才开始吃,有点临时抱佛脚了。但虽然临时抱佛脚不会马上有效,开始抱佛脚也是应该的,而且该知道怎样抱佛脚,以及保持长期抱佛脚,食用菌产品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建议的食用基准频度是不低于1/2的日子有吃菌,每次吃菌的数量不少于100g鲜品或15g干品,这也就是大菇一两朵而已。不必要过于集中多吃,也不适合长时间不吃,匀着点吃最好。
现在我们再来谈谈,为什么要吃菌产品和为什么菌产品能够提高免疫力。
一方面,菌产品提高免疫力的说法,是不够确切的,准确些的说法是恢复应有的免疫力。这个问题很多时候被人们搞错了,因为大家都只是立足当前基础看问题,事实上,人类的现代生活方式的主要积极意义是保障了营养供应,但另一角度则是消极的,那就是从自然食性结构里面逐步降低减少了菌类食品的成分。然后的结果就是:随着营养供应的数量满足,营养失衡和体内环境问题衍生出许多现代病。早在1960年代,实际上国际上食用菌培植就有一个小高潮,主要是研究人工培植技术,但因为当时的营养学研究发现菌类食品的消化率比较低(仅约30%左右),缺乏作为基本营养来源的价值。直到1980年代,才从医学和人类内生态研究方面,发现了菌食品在人体里的进一步积极意义:那就是不消化的东西不等于没作用,这些东西经过肠道产生的非营养正面效果,能够提升人体内环境(肠道菌群)的平衡功效。提高免疫力的效果,就是从这里面衍生出来的。
所以我们得看另一个方面,那就是为什么一定要吃菌?因为这个是无法回答的问题,大自然赋予人类的食性天性就是这样,食物结构必须有菌类这个主要成分,这个为什么是不存在的。对某些动物来说,比如肉食性动物,他们就没有必要吃菌类食物,这也同样是天性所然。所有关于菌食品的研究结论,其实都只是较为详细的揭示这种天性的存在和细节过程。吃不吃菌食品,等同于对身体健康水平包括免疫力做不做减法的问题
那么现在问题的定义变得简单了,我们把菌类重新纳入食物成分的时候,其效果就不能叫提高,而只能叫回复。
也就是说,当我们增加食用菌及其加工产品的摄入的时候,才有望把我们的身体状况置于正常膳食结构之下而更加趋向平衡健康,其中健康的要素体现,自然是免疫力的表现水平普遍高于有膳食结构缺失的人群。而基于其他不合理生活方式带来的负面作用的存在,不能拿个体表现来说明问题。
事实上,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恰恰是因为在1980年代国际上的需求突然旺盛起来而导致全面进入,同时幸运的是1980年代,中国恰好结束十年动乱,进入经济起飞时刻,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也正好得到了这一波的东风之助。假设1960年代国际上就有大量需求,恐怕食用菌生产大国的地位就可能是别的国家获得了。
由于这些概念较少被宣传,而食用菌产品的销售,恰恰是基于这个关系的,如果所有人群都能够搞清楚为什么要加强菌食品摄食,相信那也是食用菌生产行业最大的福音。
建议各位读者将本文转发朋友圈,这个可以全面提升普通人的消费认知。仅限于菌业朋友了解菌食品的好处是远远不够的,让所有人掌握正确的食用原则和习惯,对菌业的发展助力是长远而且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