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鳖海龟
看见一位网友推荐一篇朋友圈文章,说的意思是:英雄不问出处,大有认为草根超过科班的意味。
网上语言比较刻薄,把低学历,实践派之类称为土鳖,而把高学历理论派称为海龟,这个称呼其实没有褒贬,因为在分类上都是近亲,而且骂人话里说起来都是乌龟王八的叫。
在菌业里面,这个说法直接就变成了学术无用论,老实说,这种以菌业的实践性较强作为支点的人才判断体系,根本不成立。同时以目前菌业技术人员整体学历不高的为主流的事实作为理由的“土鳖胜过海龟”的说法,也同样是不成立的。
中国的教育有多么失败,没读几年书的人很难真实性理解。而在中国教育下还能反思自己所受的教育的人,就更加屈指可数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教育分两种,一种是教育,另一种是中国教育。中国教育废人不倦,第一个被废掉的是正常人应该有的品德,所以,大部分知识分子招牌之下的人是有知无识的,很少人会通过努力持续的学习工作和思考来实现个人进步,多数人都是走上层路线。事实上,在当前中国,这确实是成功之路的捷径,连我身边这种情况都比比皆是,我的上司就是抄论文的货色,但丝毫不妨碍他当所长我靠边。
所谓教育,首先是保持人应该有的优良品德,其次才是能力和知识的传授。所以,正常教育下,每一个学科都要结合实际去教学,类似菌业这样的专业,应该是有很多需要实际见习的东西,但我们知道,事实上食用菌专业的教学只有类似微生物学科的那些基本实践机会,所谓的更多实践学习,不过是种点平菇这样的快速玩意,那其实是根本不够用的。
目前食用菌专业教科书,除了拆分自其它学科的离体零星理论之外,没有系统性可言,当然也是因为基础性研究不够的缘故,但即使是基于行业现实的许多方法,都缺乏合理的诠释教学。
这种现状之下,食用菌学科的学分怎样改革,就成为一个大问题,因为理论的学分与实际的能力掌握相距甚远。
但我们不能据此认为理论都白费,而是需要每一个掌握了较多理论的人把它和生产实际结合好。问题就出在这里:多数有理论的人不愿意去从事实践,因为食用菌行业的实践确实比较辛苦,其实农业实践都很辛苦,搞水稻不辛苦还是搞小麦不辛苦?都不是,是因为搞小麦水稻的都有辛苦的心理准备,而学食用菌的,很多人都是想的坐在舒舒服服的办公室里指手画脚。这显然背离了行业的特点。
食用菌行业从业技术人员的辛苦不是晒太阳淋雨吹风,而是责任大时间乱。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这比风吹雨打还要更不容易,毕竟风吹雨打的还有个出头的袁隆平在作为行业安慰,而食用菌行业现在有话语权的基本上都不是搞栽培的。整个中国食用菌协会现任专家团,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懂栽培的,专家们不服可以出来叫板。
不过食用菌行业的骨干是什么?是栽培,没有栽培,什么育种加工都无从谈起。
也就是说,当前中国食用菌行业的理论偏重者不是比不过每天辛辛苦苦的“一线菇农”,而是因为没有多少人真正去补足自己的短板。因为理论充实的人在栽培生产的缺位,所以才凸显了“实践”的重要性。
其实无论任何行业,技术都可能先行,但并不是说干的最好的是那些只会干的。
举个例子,当年爱迪生研究白炽灯灯丝材料的时候,试了几千种东西,如果有今天这样对各类材料熔点和化学性能的了解,其实是不用那么辛苦的。
所以即使是从事技术探索,有没有理论(前提是真正的理解而非背书)还是不同的。目前中国菌业的“实践派”的地位凸显,其实是“理论派”在具体生产中的缺位所致。
关于理论水平错误的笑料例子很多,正因为太多人不懂最基本的理论,很容易被“实践”打倒,所以这些东西东西不仅没能被剔除,甚至还能不断的忽悠住很多投资人士。有些所谓的“实践”成果的水平,根本就通不过理论关,但投资者非得花钱把亏吃完,才知道不过是一个骗局。
有一位老板吃亏后私下里跟我抱怨那位骗他的人,我哭笑不得,想当初他那里轰轰烈烈的要做论证的时候,请的人选就不包括我,因为他一方面觉得我招牌不够,另一方面就是知道我爱实话实说,这毛病他不喜欢。等巨资打水漂了(老板钱多任性),才知道这不是“实践出真知”的问题,而是不懂理论指导意义的问题,因为理论上行不通,所谓实践结论的实践,是问题实践。
菌业没有任何理由独立于整个科技体系,菌业里比较多点土鳖超过海龟的现象也不过是海龟偷懒而已,目前企业主要技术人才的实际学历,也越来越高,证明的恰恰是理论对生产技术的重要性,这个趋势根本没有可能改变。必须严格指出,理论和实践在自然学科里都是必须兼重的,并且每个人的偏向会有所差距,总的说理论学习难度比实践领悟的难度要大些,所以在现实工作里面,欠缺理论的瓶颈反而会多一些,所以既不存在土鳖胜过海龟,也不存在海龟胜过土鳖,而是应该从需求角度理解,那中国菌业倒是更加需要海龟加入进来。
因为目前栽培领域里“实践派”暂时占据优势,就说土鳖胜过海龟,不过是意淫而已。而某些高学历者,也天天心心念念这么说,其实这就是理论实践都不行的表现,因为海龟不鸟他的水平,也只有把自己安插到土鳖圈里去,毕竟土鳖圈还是没有那么多火眼金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