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人的食用菌项目结局学什么?(3)

人总是决定性因素,更重要的事情是选择人。

三、战略性人才与管理的配合

没有一个地方会以为行政官员可以替代技术人才,以阜平为例,也是聘用了专门人才的,不过,聘用专门人才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到难,为了把这个问题理清,我们不妨分析一下目前的菌界人才现状,然后再谈人才的选择。

1、人才层次分析

中国菌业人才层次,大体上可以按照社会地位分为三层,其构成情况的现状是:上层过剩,中层奇缺,下层良莠不齐。

第一层称为学术上层比较恰当,这是指知名学者和国家级高校、研究所的具有高级职称专业人士,虽然这个层面的实际学术水平也有相当大的极差,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经常性参与大型决策咨询的,影响不能小看,尤其是一些国家级高校又办在地方的,几乎可以控制地方的行业话语权。

不过由于中国的行政体系对人才评价的错位,这个层面的人士很多时候只适合前期的导向工作,他们没有时间、精力和具体能力来从事项目工作,用战争作比喻,这个层面的人士适合做动员。因为他们的理论主要偏向于生理生化遗传育种等上游技术领域,倒是在行业本体的培植技术方面,他们缺乏深入,这里面既有分工的原因,也有个人选择的原因。

真正的菌业高层面技术人士,应该都有丰富的行业本体经验的,仅以华裔为参照,张树庭教授、王云研究员、杨新美教授等老一辈巨匠,都是具备培植能力和经历的,但现在的大家们,都顾不上这个了。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也风趣的说过,院士是不会蹲下来替你做项目的,人家打飞的都忙不过来。实际上不仅院士不可能来,绝大多数大腕人物都不可能来。

为什么忙不过来?中国很大,动员需求也很多,大家都只想找最顶尖的到场站台,所以,不够级别的也就太多,结果就表现过剩。虽然过剩,也不会去干项目的具体工作,那玩意太考验人,而且有了这个层次,基本上年纪也大了,年轻的则功夫可能虚点,也不敢玩真刀真枪。

第二层连名字都不好叫,因为分散、无名、量小、低调,所以暂时叫中层吧!

当然这个层面的构成相当复杂,有高校里的,有地方研究机构的,有企业里的,也有当老板的。其出身也有相当大的差距,从中学生到博士甚至留学的都有。

因为沉迷具体工作,这些人受政府的待见程度不高,也多数没有什么头衔,但都是枪林弹雨闯荡过来的,吃亏无数,失败堆积的教训无数,所以,也是高成本的一个层面。

这个层面的特长,在于对菇种的了解及对行业大局的掌握都很深入,所以具有高层面指导区域性发展的能力和具体项目实施的手段,同时也具有实际工作中指导低层次技术人员试验摸索变通的能力。由于都是身经百战的关系,几乎95%都有了自己的位置,通常的引智政策也不太可能吸引到他们。

毋庸置疑,虽然加起来在中国这个层面人数也不少(否则如何支持得了整个产业规模),但面对需求,尤其是突如其来的需求,只能用奇缺来形容。

同样用战争比喻,这样的人是帅才。

第三层可以不假思索的叫做实战层或实干家,这个层面的特点是对于具体菇种的培植实际有很深入的了解,遗憾的是理论基础太差,如果具备了理论能力,他们是可以跃迁为中层的。

同样由于评价体系的缺乏,对于这个层面人士的判别非常艰难。同时因为既有自行创业的也有专业服务的,既有较高学历(少数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但未必有足够的培植理论知识)的也有低学历乃至无学历的,既有几个菇种的培植能力的也有单菇种能力特别精进的,当然一定也不缺乏鱼目混珠的。

这个层面的人数非常多,自然也很容易冒充,所以真的找几个好的也不容易。但不能否认这个层面的重要性,因为一个区域化发展,这种人的需求量也很多,基本上在同一菇种不太大的范围就需要一个,因为他们是完成日常指导的必要,他们自身的欠缺,如果有中层层面的指导与研讨,大致不会有很大的问题。这个用战争比喻就是将才,没有将带兵,元帅是毫无作用的。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要把一个区域性发展的食用菌项目搞好,一到数个(视拟发展种类而定,好比海陆空各有一位元帅)中层的人物是必须的。

最不容易找的,也就是这样的人士。

(待续)

(0)

相关推荐

  • 转型升级 “智”启未来 | 新时代国际工程企业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作者:代聪华   编辑:小青 当前,工程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其产业生态.企业形态.业务模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在转型升级战役中,人才队伍建设是第一要务.人才队伍建设关键是智慧地开展能力提升和团队 ...

  • 2000字,教你写好“年终总结”!!!

    2000字,教你写好“年终总结”!!!

  • 包含心结的成语

    详细 [ 结结巴巴 ]说话吞吞吐吐.疙疙瘩瘩. 详细» [ 巴巴结结 ]①勉强,凑合.②勤恳:辛劳.③形容说话不流利. 详细» [ 结结实实 ]很稳健.牢固.严实 详细» [ 张嘴结舌 ]张着嘴说不出 ...

  • 重构进程中的企业学习新趋势

    德勤<2016年全球人力资本趋势>报告发现:为应对数字化技术.商业模式和劳动力人口的急速变化,92%的商业和人力资源领导者已经确定要重构其组织,以满足全球业务需求.企业不再像传统企业,而是 ...

  • 案例:实施人才盘点,创建人才驱动型组织 ——以山东某化工企业项目为例

    谢东记 谢东记 2020-02-03 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企业人才盘点实现人力资源与人才管理的整合,打造核心人才优势,并与企业的运营过程相辅相成,它们 ...

  • 从他人的食用菌项目结局学什么?(补篇)

    信息是一个重要的东西,但信息的要旨是真实,因为节外生枝的情况,这一节又成了狗尾续貂. 十一.不要被新闻食用菌迷惑 最近连续收到网友推荐我看某知名网站的公众号的一篇文章,大肆吹捧河北阜平的成绩.我都不想 ...

  • 从他人的食用菌项目结局学什么?(11)

    这节题目很容易被误解,因为我看过一些地方的发展规划之类的文件,基本上都是有好多针对大投资.大企业.大名人的优惠政策,说没有开放似乎有点过了.但在我看来,这真的是很不开放的思维.古人就知道"不 ...

  • 从他人的食用菌项目结局学什么?(10)

    培养示范户样板户,是一个重要问题,经常性可以听到"以点带面"这个词,但实际上做起来却很少这样干的,一方面是功利性急迫,另一方面是不知道该如何搞好点,为了让上面看起来舒服,所以就不管 ...

  • 从他人的食用菌项目结局学什么?(9)

    培训作为事业发展的最前期工作,其重要性本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现实看起来,培训工作基本上都是一塌糊涂,根本没有去想办法做好,然后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根基不稳,所以后果可以想象. 八.培训该怎么做 1.关于培 ...

  • 从他人的食用菌项目结局学什么?(8)

    补贴本好事,奈何都变味!补贴政策是尤其需要创新,但综观我所接触的食用菌扶贫项目,所有的地方都缺乏对消极行为的预防. 七.一些关于补贴的消极性例子 中国有句坊间名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quo ...

  • 从他人的食用菌项目结局学什么?(7)

    决策程序也是科学问题 六.技术审核是保障性的必要 想起多年前一件事,当时一位做政协委员的朋友,苦于提案没有什么新意,很容易和别人雷同,就和我商量.然后我们写了一个提案,名字好像是<政府要对行政决 ...

  • 从他人的食用菌项目结局学什么?(6)

    这个基本上属于纯技术问题,但管理者方面也要理解. 五.对小环境小气候的理解--选址的关键. 这一节可以说完全是承接了上一节关于好看好用关系的讨论,在实际发生的许多例子里面,选址到底选什么是很不清晰的. ...

  • 从他人的食用菌项目结局学什么?(5)

    人的事情不能说太多,很容易引起对号入座的误会. 四.好用与好看的轻重 我走过的许多地方,食用菌项目建设时这种事情存在普遍性,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在花政府钱的时候,好看比好用重要,当然其中一个问题是好看 ...

  • 从他人的食用菌项目结局学什么?(4)

    三.战略性人才与管理的配合(续) 2.人的选择 既然对于食用菌区域性发展项目的人才需求有了上述明确的概念,那么选择人的标准,就得符合本身发展需求,从其公开的所有资料去寻找适当的人,应该还是很有针对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