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乐水:酒不醉人人醉人(外两篇)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郑板桥说:酒能养性,仙家饮之。酒能乱性,佛家戒之。我则有酒学仙,无酒就学佛。
他大概是在给自己喜欢喝酒找理由,或者给生活窘迫时无酒可喝寻借口,但从中我们都能看出画家的豁达与从容。
酒,不仅能舒筋活血抵御风寒,还有解愁宽心之效,正如曹操所言“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同时也可激发词人才子的灵感,像李白便是“斗酒诗百篇”。
酒,有时又似洪水猛兽,不仅可伤胃坏肝,而且酒后易失言失相失德。佛教创立之初并无酒戒,一次沙伽陀长老喝多了,吐得满地皆是,癞蛤蟆都去舔他的嘴,佛祖训戒说:“从此以后禁止我的弟子饮酒!”
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遇刺差点身亡,事后他讲了句名言:“枪不杀人人杀人”。同样,酒不醉人人醉人,可能是经不住他人或善意或恶搞的劝解而烂醉如泥,也可能是自己借酒浇愁愁更愁而人事不醒,美酒不言下自成泥。
难怪集诗书画之大成的郑燮以“难得糊涂”自居,有酒快活畅饮似神仙,无酒开心修行若佛陀,板桥沾酒不自责,不饮无自卑,真真地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呀。
图尚实,文崇真
我特别喜欢这张照片,杨花铺陈出的“皑皑白雪”中,一枝黄花拔地而起,它的上方一束红色碧桃花在绿树掩映里俯身下探,似两个相守的恋人:一个在天上俯瞰,一个在地下仰望;一位苦苦期盼,一位痴痴等待。
好的照片不只是忠实地记录,更多的是要表达情感,通过镜头可以窥见拍摄者的心境,正如文章不是词汇的简单堆砌一样,透过“的地得”的表述能够悟出作者的感情脉络,似喝无色无味的白开水,口舌寡淡,然而能润喉嗓,可养心田,让人荡气回肠如饮甘露。
现在爱好摄影者甚众,抗着“大炮”背着单反的人潮淹没了花海,喜欢舞文弄墨的也大有人在,所谓“写诗的比看诗的还多”,但好的图片甚少,上乘美文甚寡,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失了本真,醉心于装备,钟情于词藻,将拍照演变成炫酷,把文章演绎为炫技,最终浪费了铜版纸,耗费了读者心。
失真不仅会让图片失色,叫文字失信,更可怕的是让初学摄影的人没了希望,叫对文学充满憧憬的人丢了渴望。图尚实,文崇真,美颜能遮丑,东施不用效颦也貌似西施,粘贴可速文,一夜之间就能拼出万字长篇。但速冻的饺子不能常吃,去皱的娇颜不可细看,复制的文章不会动心,唯真唯实,才会在灿灿光影中透出实感,在娓娓笔触里流出真情。
我仔细欣赏着红黄花朵相望的图片,好似看到了恋人那渴望聚首依偎的眼神,不由得默默地祈盼:愿美图迷眼,愿美文醉心。
“食”过境不迁
记得小时候,我最爱吃的是煎腊肉,薄薄的面糊裹着连皮带肥的肉片,在锅里一煎便油酥香脆。我吃的时候都不敢用筷子,只怕这美味不小心掉地上,总是用手拿着细细小口品味,最后再将指尖上的油吮干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河北满城,很少有人家买得起电冰箱,人们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新鲜猪肉。那时家家养猪,春节前宰杀,剩余的肉便被切成半尺左右的方块,码到大缸里,撒上厚厚的粗盐防腐,慢慢就变成咸腊肉。
我家虽在县城,平时也多吃熬白菜、煮土豆,家里来客人时,母亲才会做炸花生、炒鸡蛋、煎腊肉三样大菜。我常含着口水倚在厨房门口看妈妈做饭,她早已看穿儿子的心思,便夹几粒花生给我解馋,见孩子还不走,就挑一块样子不太好看的腊肉递过来,笑盈盈地说道:“吃完喝点水,别齁着”,我边答应边蹦蹦跳跳地跑出去玩了。
高中毕业后我便离开故乡去外地上学,每次放假回家都嚷嚷着要吃煎腊肉。1990年参加工作后,我走南闯北到了许多地方,也吃过不少“大餐”,再回家时母亲仍忙活着做腊肉,但我可能是“见多识广”了,就觉得味同嚼蜡,没了儿时的感觉。
现在已没人在家养猪,也没了咸猪肉,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我越来越容易不自觉地搜寻从前的记忆。那曾让我垂涎欲滴的煎肉已成为过去,然而在思乡时,在梦乡里,仍会有一缕咸香飘进我的眼帘。
(注:文中插图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乐山乐水,一个漂在北京的满城人,一个年龄逼着早起的知命人,一个不会抱怨的傻子,一个不知后悔的呆子,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我与10W+之间只差您的一个转发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