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磊:知事多者广招烦,识人多者常讨嫌(外一篇)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有句老话说得好,“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意思是: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不去接触,不去打听,我们的烦恼就少;没有必要认识的人,不去攀缘,不去认识,我们的是非就少。很简单的一个道理,现实中做起来却很难,甚至有些人还反其道而为之。
人们常说“好奇害死猫”,而一些人的好奇心丝毫不比猫差。谁的孩子折腿了,谁家的车子追尾了,哪个明星出轨了,哪位领导被双规了,这些人会如猫闻到腥味般地兴奋,竖起耳朵四处打听。而且,他们大多会添油加醋地渲染一番,再把深加工过的“新闻”贩卖出去,或成了办公室里闲聊的谈资,或成为午餐时开胃的“小菜”,结果有时惹得同事反目、邻里不和,被骂挑拨离间惹是生非,有时引得流言满天飞、妖言惑众,被指恶意诽谤中伤,真可谓是“知事多者广招烦”。
“多个朋友多条路”是许多人交友时的口头禅,于是,他们便会广交天下“英雄”,见一回面就称是熟人,聊一次天便说是老朋友,经常吹嘘:咱301医院里有老乡,海淀分局有校友,马云是我哥儿们的拜把子兄弟,好像世上没有他不认识不熟悉的人。他遇上饭局能呼朋引伴招来一堆人,别人遇到困难钱紧时他躲得比兔子还快,你风光时他如影随形,你落魄时他人间蒸发,不可不谓“识人多者常讨嫌”。
其实,这些人“知事多”通常是为了显摆,在众人面前滔滔不绝可以引来关注的目光,他们的脸上便会掠过一丝得意之色;这些人“识人多”一般是为了牟利,在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的穿插间寻觅“商机”,得了好处就会犹如偷了油的耗子似的窃喜不已。无论是“知事”还是“识人”,不管是为了虚荣还是为了实惠,这些自诩的“能人”都不过是仰人鼻息的可怜虫,但又像是嘤嘤嗡嗡围着你乱转的苍蝇。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的古训是一则修身之道,同样也可以作为防身之术,远离“知事多者”,谨防“识人多者”,就可以避免躺着中枪的无辜,就能够躲开不胜其扰的无奈,或许这更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吧。
(注:2018.1.22 星期一,本文特为《温馨微语》供稿。)
因为慈悲,所以深爱;因为宽容,所以懂得
民国才女张爱玲说过一句十分经典的话:“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然而,从她的人生经历中,人们不难体味出这其中蕴含的悲凉和凄婉。
张爱玲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重外孙女,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她从小就展露出天才的一面,12岁时发表了短篇小说《不幸的她》,22岁即开启了写作生涯,并很快成为十里洋行上声名鹊起的作家。1944年,张爱玲偶遇大她14岁的才子胡兰成,情感的洪水便一发不可收拾,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当时,胡已是有妇之夫,而且不久沦为汪伪政权里的大汉奸,他的滥情也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从护士到学生见一个爱一个,匪夷所思的是,张爱玲对丈夫的“红杏出墙”心知肚明,一而再再而三地予以谅解,有时甚至还和“小三”和平共处。一直到1947年,张爱玲才斩断了这段维持了三年多的畸形之恋,后来孤身漂洋过海去了美国。1995年9月,张爱玲在洛杉矶的公寓里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张爱玲把慈悲理解为爱情,将宽容诠释为懂得,这大概就是她悲催平生的根源吧。也许是落寞贵族家庭的出身造就了她高傲的个性,但其中又掺杂着太多极力掩饰不堪的自欺欺人,或许是早熟的文学熏陶促成了她才子佳人的幻想,但其中又夹杂着过多不忍直视梦境破灭的掩耳盗铃。她意欲高飞,却掉落尘埃,她梦想清纯,可深陷染缸。文字给她插上了翅膀,在浩瀚无垠的寰宇纵横驰骋,然而,现实却给她套上了锁链,在狭小的生存空间举步维艰。她看似仁厚,悲天悯人,却将爱恋涂成了贴身的血衣,她貌似豁达,宽宏大度,却把孤傲咀嚼成了独吞的苦果。不禁令人哀其不幸,怜其不怒;羡其文采,恨其文弱。
可是,谁又会是张爱玲镜子中的影子!我们无法替代她的履历,怎能有她的心路历程,她拿慈悲比作爱情的结晶,可能就是一种大彻大悟,她用宽容看作懂得的极品,可能就是另类的洞若观火。她有过辉煌,也有过沉迷,她走过金光灿烂的大道,也走过阴暗潮湿的小巷,如此的丰富多彩,如此的跌宕起伏,或者,她真的已经超脱,站到了无人企及的峰巅,已然看透因果,看穿彼此,或可以说是:因为慈悲,所以深爱;因为宽容,所以懂得。
(注:2018.1.23 星期二,本文特为《温馨微语》供稿。)
作者简介:石岩磊,一个漂在北京的满城人,一个年龄逼着早起的知命人,一个不会抱怨的傻子,一个不知后悔的呆子,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我与10W+之间只差您的一个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