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藏不得是拙,露不得是丑
(2021-03-04 16:37:15)
藏与露是一门大学问,做人有时当露,有时当藏。《小窗幽记》
庄子有一次带着自己的弟子出行,来到一座山的山脚下,见到一棵大树,高耸入云,挺拔笔直,粗壮处可以达到几百尺,树冠稠密宽广,能遮盖十几亩地,生长得如此繁茂却没有被伐木者砍伐掉,实在是奇迹了。
随后,一名伐木者到来,见到这棵大树,仿佛没看见一样,径自就从树旁走过了。庄子觉得十分奇怪,于是就问伐木者:“这位师傅,这棵树如此挺拔巨大,为什么却不见你去砍伐它呢?”
伐木者看了大树一眼,摇摇头说:“这树其实是一种用处不大的木材,你说拿它来做舟船吧,做出来的船很容易沉底,你说要拿它来做棺材吧,又很容易腐烂,若是用来做器具,也很容易毁坏,用来做门窗,那上面的树脂又很难干,用来做柱子吧,则容易遭虫咬,这种百无一用的树木,你说我砍它干什么?纯粹是白费力气嘛。”
听了这解释,庄子感慨异常,然后对弟子说:“这树因为把自己无用的地方都展示给世人,于是能够保全自己,长成这样参天之状,这便是藏拙以避险,无用之用,无为之为了。”
弟子若有所思。庄子接着说:“这树因为显露在外的是不成材的样子,所以能够终其天年,白额的牛,沆瀣的猪,有痔疮的人,因为显露在外的缺陷,而不被人用来祭祀河神,从而得养天年。所以我们不要急着将自身的缺点包藏起来,说不定这些缺点能够成为保全自己的关键。”
庄子说到兴处,总结说:“人只知道拼命显示自己的优点,却不知道也应该显露自己的缺点,殊不知后者于人的重要性要超过前者。”
随后,师徒二人出山,到一位朋友家借宿。主人家十分热情,打算杀掉一只鸡来招待客人,于是吩咐儿子去抓鸡。儿子就问:“一只鸡能打鸣,另一只不打鸣,杀哪只?”
主人说:“这还用问吗,当然是不能打鸣的,谁叫它没用呢。”
于是那只不能打鸣的鸡便被杀掉用来招待庄子师徒了。
第二天,离开朋友家,走了没多远,徒弟就问庄子:“昨天山中的那棵树,因为显露出自己无用,所以能够得以免遭砍伐,可是主人家的鸡,却因为显露在外的是自己的缺陷,因而被杀掉,如此矛盾的局面,我应该怎样理解呢?老师若是遇到这样的事又会如何来应对呢?”
庄子沉思片刻,说:“这真是不太好解释,有时当藏拙,有时又当露丑。也许,当我遇到的时候,我庄子会介于其间,当藏时便藏,当露时便露。”然后又问徒弟,“你知道鹌鹑、鸟是怎样饮食起居的吗?”
徒弟说:“老师的意思是说,人应该像鸟一样,四海为家,随遇而安,像鸟一样不挑肥拣瘦,吃饱就行,像鸟一样行走,自在逍遥?”
庄子点头称道:“不错,这样才能在藏与露之间找到平衡。”
很多人都喜欢将自己的缺陷捂得严严实实,生怕别人发现了笑话自己,这其实是虚荣心在作祟,若是能够抛下这种虚荣的心思,耐心分析外在情景,就会发现,其实有时候,不包藏自己的缺点反而对自己有利,因为人皆有嫉妒心,一味显露自己的优秀自然会引来他人的嫉妒与愤恨,若是将自己的缺点一并暴露出来,那么麻烦便很可能远离自己。
而有些时候,也不要将自己的无用显露得明明白白,在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的时候应该当仁不让地显露自己的才华,否则别人又如何知道你的真实水准呢。当藏则藏,当露则露,是我们应该把握的关键。
现实生活中,许多身怀绝技的人都显得谦虚谨慎,把自己的“绝世武功”隐藏得非常严密。其实,这么做的主要原因就是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里所谓的隐藏只是为了更好地释放,预示着他们正在寻求有利的释放时机,一旦时机成熟再充分地表现自己,使自己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的焦点。
三国时期,庞统是与诸葛亮齐名的能人。但庞统天生怪异,相貌丑陋,因此不太受人喜欢。他先投奔吴国,孙权嫌他相貌丑陋没有留用他。
于是,庞统便投奔了蜀国的刘备。临行前,孔明交给庞统一封推荐信,表示一旦刘备见此推荐信定当重用他。
可是庞统见到刘备时并没有将推荐信呈上,而是以一个平常谋职者的身份求见,因此,刘备只让他去治理一个不起眼的小县。
虽然如此,身怀治国安邦之才的庞统,并没有为此而耿耿于怀,他深知靠人推荐难掩悠悠众口,他要在该露脸的时候才露脸。
于是,庞统当着刘备的心腹、爱弟张飞的面,将一百多天积累的公案,用不到半日就处理得干净利索,曲直分明,令众人心服口服。
庞统这种该藏则藏、该露则露的做人方式,使得他步步高升,不久后便被刘备提升为副军师中郎将。
该藏则藏该露则露实乃处世的最高境界。做人最聪明的方法就是不要锋芒太露,许多人认为那是自我欺骗的象征,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团体交往中,如果表现得太拔尖、太露骨势必会遭人妒嫉,此时,就需要你将锋芒藏起来堵住别人的嘴。
当你认为一旦你施展才华就能够一举成名时,千万不能吝啬,把所有的技能展现出来,使自己脱颖而出,此时他人再生嫉妒心也没有实在意义了。
有些时候隐藏一下自己的才能,通过合适的机会向领导展示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样会加重你在领导心目中的分量。
感悟:老人言是老祖宗用血泪和脑浆写下来的忠告。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他们会落得如此境地?究其原因,还是对老祖宗留下来的处世之道悟得不深。有句常常在我们耳边响起的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们经过的事多,走过的路多,接受过的历练多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就深刻得多了。这些口耳相传的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去领会。老人言不是教你违心、虚伪、奸诈地迎合别人,钻空子,占便宜,而是告诉你做人做事如何掌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不吃亏。“老人言”看似自言自语,却是人间至理,老人言堪称“不立文字的经典”。老人言虽然已经很老很老了,比我们的爷爷的爷爷还要老,但是仍然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散发着自然的清新气息。因为老人言从生活中来,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最大程度地回避了各种思想毒素的污染,可以谓之最纯粹的智慧……文/单眼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