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孙遥城、南王庄、台城来了一群红色逐梦人
金光秋润聚群英,
红色文华踏骏程。
故里荷香闻雅韵,
王庄方向绽新容。
仲韬夜校明灯亮,
县委金声燕赵鸣。
聚力延传文素养,
中华万代战旗红。
金秋九月,硕果飘香,共和国的丰收美景来之不易,这是老一代革命仁人志士用献血和生命换来的。
今天是9月3日,也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更是安平红色文化研究会成立6周年的日子,为了缅怀先烈,继承革命意志,延续革命传统,安平红色文化研究会、全国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安平县文联组织了红色文化研究会的部分会员,举办了这次走进红色阵地采风学习活动。
一行20来人先来到著名文学大师,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孙犁的老家——孙遥城村,拜谒了孙犁先生的故居。
孙犁故居建筑风格为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北方民居特色,建筑布局为外院套内院的四合院形式,内院建有正房三间两跨、东西厢房,外院建有佣工房、牲口房、磨房、门房、大车棚和大门、二门等设施,在外院建设纪念广场和孙犁著作碑林,同时正在设计雕刻汉白玉孙犁坐像。在每一幅照片前驻足观瞻,听从讲解员的一一讲解,更有著名的衡水市孙犁研究会副会长王彦博先生不时插话讲述他与孙犁先生的交往佳话和历史典故,为了解孙犁先生大道低回的人生信条增加了深刻认识。
之后一行人来到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全国五亿农民的方向的南王庄,参观了南王庄纪念馆,据讲解,1955年,安平县南王庄村王玉坤、王小其、王小庞三户贫农,在“散社风”和缺牲口、少农具的情况下坚持办社,依靠集体力量增产增收。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高度赞扬:“这三户贫农所表示的方向,就是全国五亿农民的方向。”
一行人除了被全国劳模王玉坤等三户贫农办合作社的事迹深深打动外,还对王玉坤的儿子,上校村官王晓勋的事迹深深触动,本来已经退休,可以安享晚年生活的王晓勋,为了继承父亲遗志,改变家乡面貌,王晓勋不顾他人的劝阻,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安平县南王庄担任党支部书记。他和班子成员带领乡亲们,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治散治乱,化解矛盾,开拓进取,使党支部建设得到加强,社会风气和民居环境得到改善,集体公共积累和群众收入得到大幅度增长,一个一度远近闻名的乱村、“上访大户”,成为衡水市首批命名的“文明生态建设示范村”。王晓勋解甲不矢志,退休不褪色,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军队退休干部的先进性,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最后,一行人来到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缅怀她的创建者弓仲韬的光辉伟业,1923年8月,在安平县台城村,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弓仲韬,带领两名刚刚入党的农民党员,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此后,在党领导下,这个农村党支部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
最后,在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会议室,参会的部分会员都谈了此次参会的感受,都纷纷表示,今后,要多挖掘安平县的红色文化资料,讲好安平革命故事,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富美安平的创建再立新功,安平县文联主席王彦博,安平县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建抓,安平县全国第一个农村纪念馆馆长马腾飞,原馆长王彦芹女士等都纷纷讲了话。
据悉,安平县红色文化研究会成立6年以来,队伍不断增大,由成立时的50人增加到目前的117人,这6年来,协会领导会员们,抢救性挖掘红色文化故事,在李建抓会长的带领下,协会会员们先后到184个有革命历史的村庄,并深入挖掘了冀中子弟兵的母亲李杏阁、抗战时期五区区长烈士王仁庆、抗战时期民政科长何荣耀等有红色故事的人物113名等,经协会提议并协助有关部门建设了敬思村河北省第一个县委纪念馆、冀中革命纪念馆。对杨各庄村烈士塔、北牛具村二区烈士塔、付各庄村烈士亭等进行了翻新、修缮和装点。
安平县红色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会长李建抓与县电视台拍摄《北上干部闫群昌》、《老兵张建敏》等红色文化专题片6部。
红色文化研究会坚持,李会长等人每月上稿文章在2篇以上,6年来共撰写红色文化相关信息通讯报道等文章178篇。
2019年参加了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主办的“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研讨会。
6年来,李建抓除担任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以外,还先后担任了春晖园养老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中华抗战研究中心一级研究员、博陵崔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和安平县阳光青年志愿者协会、德馨青年爱心企业家等4个爱心协会顾问,经常利用重大节日慰问老党员、老兵以及困难户,通过慰问活动搜集一些红色文化故事。有力的彰显了安平红色文化的研究力度,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赞扬和社会好评,李建抓会长被评为全县道德模范光荣称号!(文章开头引用了安平文联主席王彦博先生的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