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学习者丁立占”当做一套打卡系统
在写之前,看了下“学习者丁立占”到上一次一共更新了115条,也瞄了下之前的老号“与四班同行”,一共更新了211,加起来326条,也就是说在将近一年半的时间里,我推送了326条信息,除去100条左右的周末照片等活动图片类的信息,那应该有大约200多篇小短文,当然也有一些长篇大论,当时看到这个数字着实吓到了我,想不到自己也就在这么点时间里,死磕出近200多篇文章。按照一篇1000字来算,200000多字啊!
这样的情境下,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自己写公众号的目的,一直是要做一个大号,有很多人关注,然后又有很多给我留言,有一种一呼百应的感觉。这个目的在我做与四班同行这个公众号就特别明显,时不时把二维码发到家长群,让家长们去转发关注,也经常把自己更新的信息分享到朋友圈,希望更多的人看到,感觉就在叫卖,我这个摊子的水果好吃哦。
所以很明显我是在兜售。
那个时候就一个思想:酒香也怕巷子深。用了很多方式让人们走进深巷。但是时间长了,就有一种谄媚的感觉,总感觉哪里不对,总感觉这样其实挺累的。写了东西,分享出去,等着别人看,别人看了就高兴,一看下面的阅读数量可怜吧唧,就提不起劲来。渐渐就是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渐渐自己的写作动力变成了那冷冷的阅读数量,为别人而写战胜了为自己而写。
后来明白,关注你的一定会关注你,阅读你的文章,你们志趣相投,在这个虚拟空间,在文字之中,你们一定存在着一些相同的特质,也不管你是否有没有转发至朋友圈,看的一定会看,不看的怎么样都不看。
这样看来自己当时对于写公众号的定位是十分不准的,定位不准,行为怪异,心理扭曲,自己终不成自己,活着越来越累,不是为自己活,而是为这那些易破碎的东西,人是不快乐的。
关于定位,我想起了大学的一件事情,当时我们几个好朋友合伙开了一个工作室,开始我们的定位是什么呢,当然是要在大学里捞一把,狠狠赚一把,这样自己就能够买很多自己想要的东西,用现在的话来说有钱就可以获得更大的自由。可想而知,这个目标定位下,那段大学时间有多累,不是身体累,是心累,算计这算计那。后来及时悬崖勒马,不以赚钱为主要目标,以磨练自己口才交更多朋友为主要目标,所以一个经典的场景是我们工作室门口放了很多小凳,人来了,赶紧招呼坐下,开始聊天。这个目标驱使下,我们快乐了很多,哪怕每一天赚的钱不多,因为我们在做买卖的时候是用交朋友的方式与他人交流。有了这一层交往,很多朋友对我们工作室提出的意见也是很真诚的。那时没有互联网思维,有的话应该可以叫做用户思维吧。
说回公众号,我不再以做一个超级大号为目的,也不再以超多阅读数为指标,我的目标应该是遵从一种内心的需要,文字只是有感而发,只是我在时间长河中留下的一道可以看得见的波痕。
它是我个人的一套打卡系统,看吧,我这不就是按时打卡吗,每周两到三篇的1000字左右的文章,我写了很多教育随笔,我还给我的女儿写了22封信,我还赵老师给情书,赵老师给了我一个大大的赞赏,我还我妈妈写感谢信,感谢她在我成长中为我付出,我也给我的家长写理解信,感谢他们这几年对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的支持。
这套打卡系统,打下了我过往每一个阶段的印迹,困惑岁月中抒发苦闷,快乐时光里让快乐永恒,思索时刻让思绪飞舞。
现在的我,写了任何文章都不在转发或分享到朋友圈,写了就放着,好与坏,也没有关系了。一切交给时间就好。我要做就是每一周按时在这打卡,把自己这段时间的感受记录下来,有关工作,有关理想,有关生活。
这些犹如种子一般的文字,安静沉睡也好,发放异彩也好。我只忠于自己,快乐就好。
做老师有一点是十分惧怕的,那就是未来十几年的道路,一目了然,看到年长的老师你就可以知道以后自己的生活。
而这套打卡系统延伸到很远的地方,似乎看不到尽头,可以遇到很多新鲜的想法与活法。
最近方励为《百鸟朝凤》跪求影院,这让我想起了之前一场他的演讲,听了也是跪了。要快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