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混乱之美,服这本书

(一)

2018年,开年看的第一本书就是蒂姆 哈福德的《混乱》,说到哈福德,是经济学家出身,后来专职写作。早些年出版的《卧底经济学》,畅销百万册,风靡中国。

当我刚拿到这一本《混乱》的时候,头脑就在想混乱不就是不整齐、杂乱无章的样子吗,怎么介绍中与推荐序中有那么大的力量。

而说到混乱的力量,我大概能想到一些研究常在说的,一般桌面算七八糟的员工比较有个性、比较会创新,而桌面干净整洁的员工会被说成循规蹈矩。

但是看完这本《混乱》,我才发现混乱其实是一种事物的底层状态,更是一种底层的关键逻辑。我那种认识纯粹是混乱的表面,或者说连表面都还算不上。

这一本《混乱》提及了运用混乱的九大场景,从个人创造力,到团队合作,最后到我们的平常生活。用大量实证研究,深入浅出地为我们阐释混乱这种无序之美,更加阐发这种无序之美中蕴含的无序力量。

我呢,节选了二个我感兴趣的场景,接下来且听我慢慢道来吧。

(二)

和谐或许会扼杀一个团队

而矛盾可以成就一个团队

平常我们在工作中总说,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团结,要把大家的力量凝聚在一起,这样才好。

或者在团队努力去实现一个大目标是,往往意见统一,甚至人员的成分也是高度统一的。

然而事实可能出乎我们的想象。我们先来看两个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一个黑人犯罪,这位心理学家组织了一次模拟法庭审判,需要在场的临时陪审团作出审判,第一个陪审团全部是白人,第二个陪审团有白人也有黑人。最后实验发现,第二个陪审团做出的判决更加合理。第二陪审团,黑人陪审员可以从更多角度对这个案件开展思考,同时由于黑人陪审员的在场,第二陪审团的白人陪审员更加不敢马虎,会更加客观的进行思考。

再看一个实验,同样是推测犯罪嫌疑人。一组人员是相互熟悉的朋友,另外一组除了相互熟悉的朋友还加入了一位陌生人。果不其然,最后,第二小组人员对于案情的推理更加合理、客观,在第二小组中,那些相互熟悉的朋友们,也是因为陌生人的在场会思考更加认真。

我们发现对于一个团队来说,保持一定的多样性是可以激发团队的独立思考能力,或者激发团队的战斗力。

其实我们在工作中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创设团队的多样性。我那我们老师的一些活动举例。

举一个我们最常见的例子。我们平常自己上课,跟学生一起上课(此时上课老师与学生就是一个团队),平常上课应该是不紧张的,有些环节你也没有那么较真。

但是有一天你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有一位骨干教师来听你的课,不要说骨干教师就是实习生,对于你的上课都有一定激发作用的,你上课肯定比往常要有所不同,你在很多环节设计上,肯定想体现下自己的独具匠心。一个陌生老师做到你的班级听课,就是给了你原来这个班级团队一点多样性。

我们反过来讲另外一件事情,为什么学校同组教研课上完之后,那种讨论的氛围好像是不那么浓烈的。可能的一个原因就是大家是相互熟识的。在场的团队少了一点多样性。如果有发言,大家的发言也是基本与团队意见保持一致,容易陷入团队迷思。

(三)

即兴创作:一种更高级的精心准备

提到马丁.路德金,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他的那一片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发表这篇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如果把时间往回推8年,来到1955年的12月1日。这对于马丁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时间节点。

在当时他接到另外一位民权运动领袖的邀请,担任新成立的民权运动组织——蒙哥马利改善协会的主席。并且需要在当晚6点50发表就职演讲,而马丁准备的时间差不多只有15分钟。对于马丁这位演讲高手来说,这还是第一次,以往自己都是精心准备15个小时,一篇演讲稿反复打磨。现在只有那么点时间。

马丁感到十分的混乱。不过后来的演讲效果来看,马丁的演讲非常鼓舞人心,在场的反响特别好。对于习惯了精心准备的马丁来说,这是第一次即兴演讲。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种即兴创作:即兴表演。迪蒙是一名即兴表演家,有一次,女儿跟她说房间衣柜,有一只小怪物。大部分家长听到,大概会说,小宝贝,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小怪物啊。但是迪蒙是展开了一次即兴表演,跟着女儿与房间的小怪物来了一次正面交锋:我们一起去抓小怪物吧,我们给小怪物挠痒痒。

即兴创作之于精心准备来说,是一种充满不确定的混乱状态。从上面两个例子来看,即兴创作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灵活性强的特点。

更关键的的是,即兴创作是在主动迎难而上的,对现状是一种保持肯定的态度,而不是逃避否定。那是一种从来不说不的态度。马丁那怕再有压力,仍然前往就职现场来了一场就职演讲,迪蒙不说哪里来的小怪物啊,而是跟着孩子去找小怪物。

而当然,具备超强即兴创作能力的人,必然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刻意练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