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不一定为虚 | 教隙碎笔18

1

我们经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眼前看到的情景并非如眼前所发生的那样,或许还有另外一面,但是我们不愿去追寻。

我们亲耳听到的也许并非是谣言与谎言,也会有肺腑之言,但是我们不愿意倾听。

在教育的生活中,我们也是不常去追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我们也没有太大的耐心好好倾听,我们始终都是在赶时间,我们匆匆忙忙,我们总在错过。

我们用一种东西来代替,那就是我们的情绪,我们被一种道不明说不清的情绪状态左右,直到最后只会用情绪解决问题。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样,至少曾经的我如此。不要再用年轻气盛来搪塞自己了,说白了能力不够。这样看来“年轻气盛”真是个冤大头。

现在的我,偶尔如此。但是我一定告诉自己,要搞清楚状况,要好好听孩子说话。

2

一次,早读课,我走进教室,发现A同学,正转向他的后桌,好像在嘀咕什么,远远看去,其他孩子都在早读,就他们两个人没有,我气势汹汹走到这两位同学的面前,示意他们跟我出来,到了教室外面走廊,他们没有开口。

我说,刚才你们是不是在讲话,早读多么宝贵的时间,怎能讲话呢。

这个语气大家肯定很熟悉,而且听起来总是那么义正言辞。

一会,一个孩子开口,老师刚才我后面的同学笔掉了,我帮他捡起来,转向后面提给他,他跟我说了声谢谢,我说没关系的,就这样。

难道在我们所谓的正当时间里就不能做一件义不容辞的事情吗?

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做了一件在正常不过的事情有错误吗?我脑海里想着。

回过神来,我才知道,我批评错了,刹那间,我脸上露出一副难堪的表情。

3

上课已有几分钟了,还有两位同学没来上课,我讲过几个题目,这两个同学姗姗来迟,喊了报告,就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之前已经多次强调上课要准时,还这样子。我压制着心中怒火把课上完,到了下课,我叫来这两位孩子,其中一位有课间经常跑到学校小店买零食的习惯。

我就说,又去买了什么吃的,课间10分钟,是用来简短休息,准备下节课的,就这么白白浪费要去小店。

其中一个孩子一手捂着一只手的手臂,丁老师,我们没有去小店,是这样的,课间我不小心摔倒了,手臂这边的皮破了,我们去了医务室擦了点碘伏。

我又是无言以对,因为我又是先入为主,没有搞清楚状况。

4

其实,在身边这样的事情,举不胜举,可以讲上几天几夜。

但是,为什么总在出现呢,我该如何改变。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目睹各种情况发生之后,应该先问下孩子到底怎么回事,把事情的本来面目弄清楚。在上面的两件事情上,我主观臆断,事情本来的面目就被扭曲了。

扣帽子、凭感觉、翻旧账,都会让事情变得模糊。

谁说孩子本性难移了!

谁说自己的感觉就千真万确了!

谁说曾经如此现在也就如此了!

去掉偏见,只是问问孩子发生了什么,把原因问清楚。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因为他们才是事情的亲历者。

有时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想在我们面前袒露心声,原因是我们太能说了,看到什么说什么,我们对于自己的推理能力太过自信。

其实有时候,不问,会更好,观察清楚状态之后,在孩子面前转悠下就好了,因为本来就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只是我们没有察觉出来,在特定环境下把事情扩大了。

但是光是问清楚,挺清楚,还是不够的。

孩子在一个不能做这件事情的环境下如果还做这件事,说明孩子并没有找到最佳或是合适的做事方式。我想应该要去引导孩子想想还能怎么办。

说起来真是都很简单,但是知易行难啊。

但是我一直在告诉自己,意识到总比没有意识到好啊,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总是会离行动近点。

加油,努力吧!

(0)

相关推荐

  • 传达无条件的爱与尊重

    传达无条件的爱与尊重 请回忆一次惩罚他人的经历.思考是什么导致我做那件事, 文献老师:班级一位女生放学打扫卫生拖延,导致班级完成不了扫除任务,就被奶奶接走.老师惩戒第二天再做一次扫除任务,第二天孩子还 ...

  • 对人对事的‘‘感受’’,为什么对孩子的影响这么大?怎么办?

    对人对事的‘‘感受’’,为什么对孩子的影响这么大?怎么办?

  • 萌茶茶:17岁男孩当场跳桥身亡:你的负面语言,可能正在杀死你的孩子。

    哈喽,你来啦! 我是萌茶茶,卖茶为主,码字为乐, 每天喝茶读书陪娃,记录萌茶萌事, 欢迎关注. 也许有一天,这里也会出现你的故事... 日更第53篇 早上,朋友圈常思危大叔分享一篇文章--<母亲 ...

  • 价值感流失、不停地自责:是“反刍思维”在折磨你!

    大学生活的开始,意味着与高中生活的离别. 部分同学会有一种别扭的情绪,尤其是考差了的同学,他们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优秀的同学面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在日后的生活中,"高考没考好" ...

  • 作为父母,你会不会想:这些错误说明了我需要怎样的成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前几天,有位妈妈来电对我说:"我的孩子现在又不去上课了,原本昨天就收假应该回学校的,结果她怎么说都不去,还诬赖说是我不让她去.我发现她就是懒病发作了,她就是想玩,其他的什么都 ...

  • “感觉和知觉”,眼见为虚、耳听不实:津巴多心理学读书笔记3

    按照津巴多教授的6个心理学视角,我们可以把感知觉作为生物学视角和认知视角的结合,当然会更多侧重认知视角. 感知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术语,这是我们接触这个世界并形成初步认识的关键环节,也可以称之为感性认识 ...

  • 眼见耳听,也可能是虚

    眼见耳听,也可能是虚 时间:2016-07-07 作者:未详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陈蔡国境之间,七天未进食.弟子颜回讨到一些米来煮饭.饭熟了,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饭吃.当颜回把饭端来时,孔子并 ...

  • 1、三国序章:耳听未必为真,眼见未必属实

    今天,我们来系统的讲一讲,汉末最大的变局,三国时代的开场曲,真实的十常侍之乱,到底是怎样的情形.局势. 我很少写这种比较通俗的科普文,但这个节点,对于真正理解好三国时代,太重要了. 很多人对这段历史的 ...

  • 三国序章:耳听未必为真,眼见未必属实【三国争霸1】

    今天,我们来系统的讲一讲,汉末最大的变局,三国时代的开场曲,真实的十常侍之乱,到底是怎样的情形.局势. 我很少写这种比较通俗的科普文,但这个节点,对于真正理解好三国时代,太重要了. 很多人对这段历史的 ...

  • 耳听也不一定为实,AI语音已能骗得百万巨款

    日前,AI换脸应用ZAO在国内市场引发了大量的关注,而人工智能的普及也让日常生活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但AI作为工具来说,自然是无所谓善恶的,就像ZAO以AI为武器试图获取用户隐私相关信息一样,在国外市场 ...

  • 戏说网事|耳听未必属实,眼见未必成真

    虽然从一夜爆红到名声狼藉只有短短一个周末的时间,不过ZAO所带来的余波,却依然让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安全成为了本周的热门话题,甚至连开学这档大事都隐隐有被盖过风头.毕竟"开学"年年有 ...

  • 今日随笔|有时候眼看和耳听,都不一定为实!!

    假如一个人突然说你孩子"狡猾",也许你立马就会跳起来,我孩子哪里狡猾了?假如像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所说:你孩子真"狡猾"(因为那是" ...

  • 三国序章:耳听未必为真,眼见未必属实

    今天,我们来系统的讲一讲,汉末最大的变局,三国时代的开场曲,真实的十常侍之乱,到底是怎样的情形.局势. 我很少写这种比较通俗的科普文,但这个节点,对于真正理解好三国时代,太重要了. 很多人对这段历史的 ...

  • 视觉欺骗——眼见不一定为实!

         视觉欺骗,是指人在看某些特殊的图像景物时,出现的视幻觉. 视幻觉,是指人感受到的景物印象,与现实中的景物不符,使人感到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由于大脑内部功能区域的分工不同,就会导致的眼睛所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