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不一定为虚 | 教隙碎笔18
我们经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眼前看到的情景并非如眼前所发生的那样,或许还有另外一面,但是我们不愿去追寻。
我们亲耳听到的也许并非是谣言与谎言,也会有肺腑之言,但是我们不愿意倾听。
在教育的生活中,我们也是不常去追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我们也没有太大的耐心好好倾听,我们始终都是在赶时间,我们匆匆忙忙,我们总在错过。
我们用一种东西来代替,那就是我们的情绪,我们被一种道不明说不清的情绪状态左右,直到最后只会用情绪解决问题。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样,至少曾经的我如此。不要再用年轻气盛来搪塞自己了,说白了能力不够。这样看来“年轻气盛”真是个冤大头。
现在的我,偶尔如此。但是我一定告诉自己,要搞清楚状况,要好好听孩子说话。
一次,早读课,我走进教室,发现A同学,正转向他的后桌,好像在嘀咕什么,远远看去,其他孩子都在早读,就他们两个人没有,我气势汹汹走到这两位同学的面前,示意他们跟我出来,到了教室外面走廊,他们没有开口。
我说,刚才你们是不是在讲话,早读多么宝贵的时间,怎能讲话呢。
这个语气大家肯定很熟悉,而且听起来总是那么义正言辞。
一会,一个孩子开口,老师刚才我后面的同学笔掉了,我帮他捡起来,转向后面提给他,他跟我说了声谢谢,我说没关系的,就这样。
难道在我们所谓的正当时间里就不能做一件义不容辞的事情吗?
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做了一件在正常不过的事情有错误吗?我脑海里想着。
回过神来,我才知道,我批评错了,刹那间,我脸上露出一副难堪的表情。
上课已有几分钟了,还有两位同学没来上课,我讲过几个题目,这两个同学姗姗来迟,喊了报告,就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之前已经多次强调上课要准时,还这样子。我压制着心中怒火把课上完,到了下课,我叫来这两位孩子,其中一位有课间经常跑到学校小店买零食的习惯。
我就说,又去买了什么吃的,课间10分钟,是用来简短休息,准备下节课的,就这么白白浪费要去小店。
其中一个孩子一手捂着一只手的手臂,丁老师,我们没有去小店,是这样的,课间我不小心摔倒了,手臂这边的皮破了,我们去了医务室擦了点碘伏。
我又是无言以对,因为我又是先入为主,没有搞清楚状况。
其实,在身边这样的事情,举不胜举,可以讲上几天几夜。
但是,为什么总在出现呢,我该如何改变。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目睹各种情况发生之后,应该先问下孩子到底怎么回事,把事情的本来面目弄清楚。在上面的两件事情上,我主观臆断,事情本来的面目就被扭曲了。
扣帽子、凭感觉、翻旧账,都会让事情变得模糊。
谁说孩子本性难移了!
谁说自己的感觉就千真万确了!
谁说曾经如此现在也就如此了!
去掉偏见,只是问问孩子发生了什么,把原因问清楚。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因为他们才是事情的亲历者。
有时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想在我们面前袒露心声,原因是我们太能说了,看到什么说什么,我们对于自己的推理能力太过自信。
其实有时候,不问,会更好,观察清楚状态之后,在孩子面前转悠下就好了,因为本来就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只是我们没有察觉出来,在特定环境下把事情扩大了。
但是光是问清楚,挺清楚,还是不够的。
孩子在一个不能做这件事情的环境下如果还做这件事,说明孩子并没有找到最佳或是合适的做事方式。我想应该要去引导孩子想想还能怎么办。
说起来真是都很简单,但是知易行难啊。
但是我一直在告诉自己,意识到总比没有意识到好啊,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总是会离行动近点。
加油,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