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yl陪你每天认识一个新物种(总第1473篇)好好学习 天天想上界:动物界 Animalia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纲:昆虫纲 Insecta目:鳞翅目 Lepidoptera总科:凤蝶总科 Papilionoidea科:蛱蝶科 Nymphalidae属:斑蛱蝶属 Hypolimnas种:幻紫斑蛱蝶 H. bolina物种介绍 Introduction中文名:幻紫斑蛱蝶(拼音:huàn zǐ bān jiá dié)英文名:Great Eggfly学名:Hypolimnas bolina (Linnaeus, 1758)幻紫斑蛱蝶,亦称琉球紫蛱蝶,在台湾又名幻蛱蝶,是属于蛱蝶科的一种蝴蝶,是斑蛱蝶属的一种。广泛分布于埃塞俄比亚界、古北界、东洋界至澳新界,包括非洲,经印度、中南半岛、中国南部、东南亚至澳洲及西太平洋一带岛屿。同种异名:Papilio bolina Linnaeus, 1758,Hypolimnas parva Aurivillius, 1920,Nymphalis jacintha Drury, 1773外形特征 Description幻紫斑蛱蝶,是中型蛱蝶,翅展约70-85毫米,驱体黑褐色,腹侧有许多白点,腹面中央亦常有一白色带纹。前翅近三角形,翅端呈圆弧形,前缘呈弧形,外缘中段略凹人后翅近圆形,外缘略呈锯齿状。后翅背面中央有一蓝紫色圆斑,内亦有模糊白纹,亚外缘或有齿状白斑列,内则有白点列,比前翅的大而整齐。翅背面底色黑褐色,前翅翅背外侧有一蓝紫色长斑,内有模糊白纹,近翅端有两个小白斑,亚外缘或有白斑列排成“S”形。缘毛黑白相间。▲翅膀背面的紫蓝闪斑为结构色,在光线充足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可见色彩幻变。▲雄蝶▲雌蝶雌雄异型,即两性个体之间的斑纹不同。雌蝶背面斑纹多样,有具蓝紫色光泽,白斑,红斑者。多态性明显,不同个体间的齿状斑和相邻圆点等斑纹的大小变化很大。外型拟态模仿有毒的蝶种幻紫斑蝶,使天敌难以分辨而避免捕食。卵呈淡淡的玻璃绿色,除顶部外均有纵脊。大约四天后,卵孵化。毛毛虫黑色,头部是橙色的。最后一段也是橙色的。头部生有一对长长的分枝黑角。体表也布满了长分枝的橙黄色黑刺。这些刺在蜕皮后看起来是白色透明的,但很快就变成了通常的橙色。在晚期的时候,这些刺被薄薄的橙色环所包围。蛹仅由一个点固定。棕色,翅膀上有灰色的色彩。腹部各节有明显的小瘤。蛹的表面是粗糙的。蝴蝶经过7-8天后出蛹(雌性发育的时间总是稍长)。亚种与分类 Subspecies and Taxonomy1、H. b. bolina (Drury, 1773)- 指名亚种,又名“红斑型”,前翅腹面近内缘有明显橙红斑。分布于印尼至澳洲及西太平洋一带岛屿;▲前翅有红斑的型态 (雌蝶)2、H. b. jacintha (Drury, 1773)- 华西亚种,又名“大陆型”,缺乏蓝紫色光泽,后翅外缘白带发达。分布于亚洲大陆地区;▲3、H. b. kezia (Butler, 1877)- 台湾亚种,翅膀背面有蓝紫色光泽,白斑不发达,主要分布于台湾本岛低、中海拔地区,龟山岛、基隆屿、兰屿、绿岛、澎湖、马祖、金门、东沙岛、太平岛等也有发现。;▲白斑不发达的型态 (雌蝶)4、H. b. philippensis (Butler, 1874)- 菲律宾亚种,翅膀背面有蓝紫色光泽,前翅白带十分鲜明。5、H. b. constans (Butler, 1875) - (塔斯马尼亚)6、H. b. enganica (Fruhstorfer, 1904) - (恩加诺岛)7、H. b. gigas (Oberthür, 1879) - (桑义赫群岛)8、H. b. incommoda (Butler, 1879)9、H. b. inconstans (Butler, 1873) - (航海者群岛)10、H. b. jacintha (Drury, 1773)11、H. b. jaluita (Fruhstorfer,1903)12、H. b. kraimoku (Eschscholtz,1821) - (利富岛)13、H. b. labuana (Butler, 1879) - (纳闽)14、H. b. lisianassa (Cramer, 1779) - (摩鹿加群岛)15、H. b. listeri (Butler, 1888) - (圣诞岛)16、H. b. montrouzieri (Butler) - (伍德拉克,弗格森,特布里亚德群岛)17、H. b. naresii (Butler, 1883) - (斐济)18、H. b. nerina (Fabricius, 1775) - (东帝汶-Kai,Aru,Waigeu,西伊里安州-巴布亚,澳大利亚北部-维多利亚东部,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新西兰)19、H. b. pallescens (Butler) - (斐济)20、H. b. pulchra (Butler) - (新喀里多尼亚)21、H. b. rarik (Eschscholtz,1821)--(利富岛)生态习性 Ecological Habit幻紫斑蛱蝶成虫全年可见,湿季数量较多。出没于海拔0-2000米地区的常绿阔叶林、海岸林、乡郊农地和花园,倾向潮湿、遮荫和附近地面长有幼虫寄主植物的生境。爱访花、吸腐果、树液和水。幼虫食性广,寄主繁多,寄主植物包括爵床科、唇形科、旋花科、锦葵科、梭树科、荨麻科、桑科、马齿苋科、苋科、蓼科、茜草科、菊科、鸭跖草科、豆科等多种植物。多态性常见而明显,包括个体之间及两性异形。出现在多种栖地,包括农田,一年多代,成蝶会访花。幼虫多取食旋花科甘薯、瓮菜;锦葵科金午时花、赛葵;菊科之金腰箭等植物叶片。生长繁殖 Growth and Breed雄幻紫斑蛱蝶会在一般视线水平的高度飞行,有领域性,经常停栖在空旷地方周围的地面上,或离地面一至两米的树叶上,或者贴近幼虫的寄主植物,占领及监察周遭环境,并会互相追逐。天气晴朗的早午时份最为活跃。雌蝶通常近地面飞行,找寻合适的寄主产卵,也会停在地面和树叶上。产卵时,从单产到十数颗皆有,虽然雌蝶的体型不小,但卵粒却不大,因此一只雌蝶可以产下数量颇多的卵。虽然幻紫斑蛱蝶的卵有时是聚产,但幼虫孵化后即各自散开并不会群聚在一起,小幼虫直接于叶下表啃食叶片,在叶片上形成孔洞状食痕。幼虫化蛹时是选择地面附近的枯藤,树枝等隐蔽处化蛹。地理分布 Distribution幻紫斑蛱蝶发现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到南亚和东南亚、柬埔寨、南太平洋岛屿(法属波利尼西亚、汤加、图瓦卢、萨摩亚和瓦努阿图),并出现在澳大利亚、日本和新西兰的部分地区。新西兰出现的幻紫斑蛱蝶与澳大利亚4-6月迁徙期的有利风向有关,1956年、1971年和1995年都记录到这种蝴蝶。保护状况 Conservation status幻紫斑蛱蝶是一种相当常见的蝴蝶,常见于轻度林地、落叶林、茂密潮湿的灌丛和人类栖息地的绿化带。知识 Knowledge幻紫斑蛱蝶以母性著称,雌性会守护产卵的叶子。雄虫也有很强的领地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地点的忠诚度也会增加。在萨摩亚的乌波卢岛和萨瓦伊岛,一种寄生虫(可能是沃尔巴克氏体)一直在杀死幻紫斑蛱蝶的雄性成员。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到2001年,雄性成员只占种群的1%。然而,在2007年,有报道称,在短短10代(约5年)的时间内,雄性成员已经进化出对寄生虫的免疫力,雄性成员的数量增加到近40%。 这一进化事件涉及到25号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组区域的变化,这是迄今为止在自然种群中观察到的最快的自然选择的例子之一。艾德-勇曾写过一篇科普文章,对这一极不寻常的进化事件进行了描述。幻紫斑蛱蝶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Hypolimnas bolina, the great eggfly, common eggfly or in New Zealand the blue moon butterfly is a species of nymphalid butterfly found from Madagascar to Asia and Australia.H. bolina is a black-bodied butterfly with a wingspan of about 70–85 millimetres (2.8–3.3 in). The species has a high degree of sexual dimorphism. The female is mimetic with multiple morphs.在神秘的大自然面前,我们无知的像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