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出息的人五花八门,归纳起来最核心的是下面的三个问题。
但有前途、有潜力的人,无论他们做什么领域和行当,都具备差不多的能力。
概括起来是三点:他们的目标方向明确、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并会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思维能力强。
目标和方向
女人一辈子听不够的话是“我爱你”,男人一辈子想不明白的问题是“我到底爱谁啊?”。
许多天赋很高但到最后却没有成就的核心原因,跟大部分这辈子不知道该爱谁的男人一样:觉得女神很好、大家闺秀也不错、小家碧玉别有风味、另一个女生也有自己的特点~没有明确可行的方向和目标,或者贪婪到希望都娶到,或者认为更好的还是下一个,最后谁也没娶到。大部分人可能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但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够做到Follow your heart选到自己最喜欢、感兴趣的工作当然好,但如果找不到怎么办?
更可怕的是,许多人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甚至许多人根本没有:他们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兴趣点和方向的,那怎么办?
面对这种情况,“兴趣党”总是说:
我现在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可能是根本没有明确的兴趣),等某一天我找到了,某一天突然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然后我就势如破竹,做出一番大成就。
现在情况下,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竞争都已经很深入,想仅仅靠小聪明就取得大成就基本上已经不现实,每个行业和领域都需要下大功夫、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优势。
结果是,那些没有方向的人或者方向太多的人,基本上很难做出成绩来,最后就变成人们眼里不行的人。
学习能力知识体系
当一个农民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估计三五年就学个差不多,然后可以用一辈子。
可以想一下:你五年之前工作中用到的知识和经验,与今天用到的是不是一样?如果完全一样的话,可能就麻烦了:你的岗位存在的必要性不高,被替代的几率却很高。知识工作者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这是由环境和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的:信息爆炸、知识加速更新、外部环境瞬息万变、客户需求变化多端。这样的情况下,持续学习就成为“知识工作者的宿命”:不学习一定没戏!但我们的教育体制造成的,只有极少部分人真正是因为热爱知识去学习的,大部分是被逼的学习。所以当工作后,没有了考试和外界要求的时候,许多人就完全放弃了学习,即便想学习的人,也大都不具备自动自发没有人要求情境下的学习能力。一个不学习、或者虽然爱学习但不会学习的人,一定是没有竞争力的,也不能奢望这样的人做出创新的成绩来!
会思考,有独立想法
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主要是鼓励人们听话: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些有独立想法的人大都没有好下场。
某个聊天不到5分钟的年龄35+以上的人,说田老师你能告诉我,未来我应该做什么吗?我觉得自己不擅长研发,我是不是该去转行做销售?“我们创业,一个合伙人不全身投入还说风凉话,是不是该将他赶走?”“移动互联网出来后,我们的主打产品不行了,田老师你觉得该做什么产品?告诉我个方向,我可以付费。”从没有自己的主见,总想着别人给你拿主意,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父母从小教育孩子要“听话”、要“乖”,顺从的孩子在家庭和学校都会受到表扬,是“好孩子”。根深蒂固养成的、不需要独立思考只要按指令去做的习惯,培养出了许多“妈宝男”,培养了许多职场上的“操作工”:当有人明确告诉他该如何做的时候,也许能做的不错。但只要需要他自己产生想法、需要自己判断的工作,则基本上没戏!世界已经变了:未来有明确规则的事情大都可以被机器替代掉。如果你没有自己的主见和稳定的观点,结果就是:最基础的,你会成为骗子们最好的“潜在客户”:因为你没有主见,怎么骗都行啊。稍微设计一下,你可能就跟着人家走了。
被忽略掉的、不重要人:即便你可能干了很多工作,但这些工作都是别人规划好的你只不过是一个“手”去实现。稍微需要思考、分析、判断的工作就不敢交给你了,因为你没有自己的判断。
不会自己思考,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观点的人,一定不行。概括一下可以看到:那些不行的人一定命中了上面的某一条或者某几条;而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大都善于学习和思考,目标明确并能够持之以恒,所以才有最后的成绩。(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田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