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底气从哪里来?原生家庭是滋养底气的源泉!
我来自一个仪式感很强的家庭,作为富裕家庭可以叫仪式感,作为贫穷家庭可能就叫穷讲究了。80年代的中国还不富裕,过年是一个孩子最向往的,那时候每到过年,我们三兄妹一定会有新衣服和红袜子。我现在依稀记得,大年三十下午洗好澡,也就是在自家用大盆擦洗一下,空出一间屋子轮流让每个孩子换新衣服,仿佛要出席重要会议一样隆重。
东北的春节,外面天寒地冻,屋里飘着炖肉的香气,头发上滴着刚洗过的水珠,满脸红扑扑的,穿着新衣服。老妈忙里忙外准备年夜饭,嘴里还喊着我们的名字,催着我们换新衣服,贴春联儿、摆放年夜饭、糊灯笼……时不时还偷偷给老小嘴里塞块肉。家里人还是那么多,却比平常热闹了好多倍,现在想起来还是热气腾腾的!
那种温暖的感受是生命中的底气,是抵挡一切未知的信心。在人生中遇到困难或者痛苦的时候,这份底气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和无名的自信。我们家在东北比较偏远的地方,条件很一般,父母靠着种菜养活三个孩子。东北一年有半年冰天冻地,真正能劳动的是只有半年,一大家子靠半年收入维持全年,所以从我记事以来我们好像一直不宽裕,我读大学的学费还是自己上班后还清的。即便这样,不了解我的同学,还以为我来自富裕家庭,因为我从来没有任何自卑感,家里对于孩子尤其是学习好的孩子给予了最大的支持,我的内心无比富足!
记得大一那年我放假回老家,高中同学组织聚会,每人出100元在外面吃住。当时正赶上过年,全家才办完年货,家里只有200多块钱了,老妈二话不说掏出了100给我。我当时兴高采烈的就去参加聚会了,后来才知道那段时间家里都是靠借钱度过的。这也是老妈对仪式感注重到骨子里的表现,因为她觉得作为农场少有的大学生,如果同学的聚会都不参加,太说不过去了,所以竭尽全力满足我的各种要求。
我上班后攒了钱,第一件事就是帮爸妈完成了滚动多年的外债,三年后又为他们买了个楼房,让他们从自己烧炉子去户外上公厕的平房里搬进了楼房住,每年还能让他们出去旅游几次,他们感觉无比的幸福,在老家也算扬眉吐气了!
其实真正从小到大是家庭的这份穷讲究的仪式感,给了我很大的勇气,也让我在从那么小的一个地方可以一路摸爬滚打到大上海,在上海有了一份富足的日子!
我希望把这份仪式感传递给孩子,让他的人生中也有这样一抹幸福做底色,无论今后遇到什么困难挫折,这份底色都会给他勇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