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二月头:路边拾到的快乐…
路边拾到的快乐…
陈 农
晚睡晚起,中午醒来是清晨。吃了夫人备的例行早餐,便自觉地遵嘱驱车送夫人购物。
农历二月起十几天,连日的细雨笼润了天地,春是抑制不住地来了。杜甫有诗云:“二月六夜春水生”,正是此际时境,绿是在遍地生发,连温润的空气仿佛也带了淡淡的绿氛;还不到百卉艳发的时候,但望眼出去,早已映动着七分的春色了…
图1.春到二月头
到得附近购物中心,夫人是一如既往、聚精会神地购物去了;我则也循例随步、不疾不徐地出来散心…
一群稚嫩的戏剧人,在龙湖天街商铺间的小空地演出:场方藉以聚拢了人气,演者以此锻炼着技艺,顾客又却免费的观赏…各有所图、而又各取所需,商业博弈灵活地在生活中演动着一幕和谐的画面。
图3.华泾养老院
街对面,户外的绿地沿河一带,虽天色将晚光线暗了下来、又没有风,而脉脉绿水却漾动着春意,带来和暖的情氛。桥对面是个养老院,也算得是个壶天自春的栖老所在,这在上海是并不多见的…
也不知哪里来的几只鹅,摆了阵势以一贯的悍勇、圈了一小片水地;或引颈四望、或曲项梳翅,兀自聚集了宣示着领地,并悠闲地享用着团伙的权利……
几位带本地口音的中年人,正在偏静处持麦对歌。有意思的是,每一个音准从起跳到落地、几乎是一概地保持着不准,而中间飘忽的热切却是真实的。事非经过不知难:这贯彻始终的错音持有度其实是很难的。 譬如是个20道有4个选项的勾选题阵,要想精到的把握全对固然极其难;但随意之所至,在迷宫里左冲右突、基本上不允许遇到一个出口的,其难度值也就足以令人拊掌翘指的了!奇怪的是,他们好像一点儿也没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只是深情地沉浸在自己的深情中……于是,这种溢出的爽利很快便感染到大家,真实地为过路者带来了更多难得的快乐…
图6.好风送青云
一拨年轻的家长带着幼小的儿女在放风筝。风轻树静,跃跃欲试的孩子与焦急企望的父母一齐等着亟亟风来、送希望习习远上……
图6.谁人不怀春
早春二月,随手拍得几张照片,顺笔记下数行文字,对应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在一个普通的傍晚剪出的生活画面。
罗曼·罗兰曾经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不知道,这些周边的人们曾有的苦恼和艰难是什么,但我分明感受到了普通生活中传递出来的暖意…
到得家中,接到女儿的微信:“飞机已停落虹桥机场,随机带来了北京聚福源的酱牛肉和麻酱烧饼。”于是,厅房间便隐隐地添了一股酥热的香气,一会儿就要上桌了…...
作个小注脚:晚饭前匆匆草就,饭后觉得图5 所述文字,毋乃有所失之厚道?心下便有几分忐忑,想改个角度叙述一下。不料手下刚击向键盘,脑中却突然跳出了小时候看凌濛初话本、记熟了的一首词,还背得出:
“来往烟波,此生自号西湖长。轻风小桨。荡出芦花港。得意高歌,夜静声偏朗。无人赏。自家拍掌。唱彻千山响。”
好个“夜静声偏朗”复“自家拍掌”!如此便用古人境界,作为今人自娱自乐的注脚;笔者心安、读者也便增添了意趣,真真好词且好用也......
刚才索性又翻检查考了一番,找到原词的说法,也算是割了少时种下的草——
原来是南宋灵隐寺住持慧远禅师(1103—1176))的自题画像之语,原注云:“茂州陈时若大牧最喜歌此调,云`武林一老僧所填《点绛唇》也,忘其名。`余闻之,辄录出。往复咏叹,音调超绝。噫,此亦红姜老人之俦匹也。”
2021年3月13日 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