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初筛”检查,可能是消化内镜预警!
我们知道,胃肠镜是食管癌、胃癌、肠癌诊断的“金标准”。但我国每百万人仅拥有22个消化内镜医师,单靠胃肠镜尚无法满足全民筛查的需求,因此,掌握一些对食管癌、胃癌、肠癌进行“初筛”的方法十分重要。
1
初筛的作用
一、通过初筛,就可以知道要不要做胃肠镜了吗?
初筛结果为阳性时,仍然需要做胃肠镜,但结果阴性也不代表不需要做,还要看患者是否属于高危人群。
对于胃癌患者来说,初筛则用来评估多久做一次胃镜,即使评分结果为低危,也需要每三年做一次。
二、平时体检查的血清标志物是不是初筛?
是的,但并非专家共识所推荐的,原因还是漏检率较高。体检时肿瘤标志物都正常,但不久就查出癌症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不能单凭血清标志物定是非。
由此也说明,初筛的作用,不是替代胃肠镜,而是提示无症状的人,要去做胃肠镜,多久做一次。
那么,不做初筛,定期做胃肠镜可不可以?当然可以,但从我国胃肠镜检查的人数来看,这样做的人还是少数。
2
食管癌初筛方法
食管癌筛查的目标人群是存在风险因素的人群,对并非出生或长期居住于极高发地区的人,需要进行初筛,初筛除了风险预测模型的评估外,还推荐食管新型细胞收集器进行细胞学联合生物标志物检测。(极高发地区:山西阳城县、江苏扬中市和河北磁县)
3
胃癌初筛方法
胃癌筛查的目标人群是年龄大于40岁且有风险因素的人群,“初筛”推荐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抗体的联合检测。在这三项结果的基础上,加上年龄、性别,综合进行评分,分数越低,风险越小。
0~11分属于胃癌低危,每三年做一次胃镜就可以了,12~16分为中危,需要每两年做一次胃镜,17~23分为高危,建议每年做一次胃镜。
4
结直肠癌初筛方法
结直肠癌筛查的目标人群是所有50~75岁的人群,“初筛”推荐每年做一次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检测,或1~3年做一次粪便DNA检测。如果属于高危人群,即使初筛阴性,也需要进行肠镜检查。
胃肠道内有肿瘤的话,往往会有少量出血随粪便排出,但出血量少,肉眼无法分辨,因此需要粪便隐血检测。粪便DNA检测的是肠道脱落细胞中DNA的基因突变或甲基化。
5
多癌种初筛方法
综上所述,要进行这三种癌症的初筛,需要通过三种不同的方法。
那有没有一种方法,
可以一次对多种消化道肿瘤进行初筛呢?
全球许多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就是这个,他们大多检测血清游离DNA的基因突变或甲基化信息,也有多种指标的联合检测,能筛查的癌症种类也从3个到50多个不等。如果此类检测被证实漏检率较低,且价格适中,应该会比单一癌症的初筛方法更容易为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