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虚无主义是一种丧文化吗?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 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虚无主义是一种丧文化吗?
在介绍道家老子的思想之前,先谈这一集,最主要目的是要说明老子的挑战有多大。
所谓的丧文化,就是这种文化已经让人觉得颓废、消极、无奈、悲观,最后出现了普遍的抑郁症,甚至有自杀的风潮,这当然是很危险的事情了。
所以,这一集要谈三点:
第一, 什么是虚无主义?
第二, 中国古代有两种虚无主义;
第三, 道家所面对的挑战。
第一点:什么是虚无主义?听到这个词你就知道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虽然是翻译的,但它可以描述人类普遍的社会现象。在乱世的时候,虚无主义就出现了。在西方也一样,它有两种明显的趋向,第一种所有的存在最后都是虚无,存在本身已经不再能支撑所有一切在变化中的东西。另一方面是特别针对人类的世界,人类的价值观,行善避恶的基础都已经消失了。所以,第一种是:“存在上的虚无主义”;第二种:“价值上的虚无主义”。这两个一起出现的时候造成很大的威胁。
西方近代以尼采来说,尼采的年代是1844~1900,他开始的出发点也是发现了西方的虚无主义的威胁。因为西方传统以来一千多年所信仰的天主教、基督教,现在他指出来上帝已死。因为,很多信徒阳奉阴违,表面上信仰上帝,事实上他们所作所为完全是人性的弱点,非常自私自利的表现。所以,尼采才会特别指出西方的危机,他提出超人也没有办法去化解这样的困难。这点我们将来谈到西方哲学讲到尼采的时候,会做比较详细的说明。
我们现在知道虚无主义有两方面,第一个是“存在上的虚无主义”;第二个是“价值上的虚无主义”。那么,中国古代有没有这样的虚无主义?就要看到第二点,你如果要找资料,最简单具体的材料就在道家庄子的书里,《庄子》有一篇叫《盗跖篇》,盗就是强盗,跖是他的名字,他被称作盗跖。代表他是天下最有名的强盗,完全不走正路,在社会上构成很大的威胁。
孔子是一位老师,就带着很大的信心跟热忱,主动去跟盗跖见面,希望能够劝他改邪归正。《盗跖篇》就谈孔子跟盗跖的对话或是辩论,结果你发现什么?在庄子笔下孔子完全不是对手,因为盗跖说出来的理由,你听听看是不是觉得是歪理,同时也不是没有根据的,他所讲的是两方面兼顾的。
价值方面,事实上在古代社会,讲忠、讲孝、讲信、讲义的人,下场有的很惨。讲忠的像比干,就被商纣王把心都挖出来了;讲孝的像曾参,他的父亲就是不喜欢他;讲守信的像尾生,跟女子约会,约了在桥下,结果洪水来了抱柱而死;讲义的像伯夷,这么讲道义的最后也饿死在首阳山上。盗跖收集了很多这样的资料,说明善没有善报。这样,人为什么还要行善避恶呢?价值观不就是瓦解了吗?这就是“价值上陷入虚无主义”。
另一方面,盗跖说人活在世界上,上寿一百,中寿八十岁,下寿六十岁。他这个算法今天还可以理解,古代是有点夸张。唐朝杜甫写诗的时候还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是,盗跖认为人最多活一百岁,八十岁算中寿,六十岁算下寿。重要的是后面,他说除了生病各种忧患之外,开口而笑一个月不过四五次而已。
换句话说,一个月三十天,开口而笑的也不过四五天,那请问,活着不是很累吗?他还说天地是无穷的,但是人生死是有限的,人生是忽然而来,忽然而走,无异于骐骥之过隙也。我们现在说白驹之过隙,一匹白色的快马跑得很快,从房子的空隙一看一闪而过,代表人终是要结束的,而结束的时间非常的快速。请问,人死了之后去哪里?盗跖认为这根本不是问题,死了结束就没有了,这就是“存在上的虚无主义”。
我们值得思考的是,在一个乱世里,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如果坚持行善避恶,就会碰到什么问题呢?善恶根本分不清,没有足够的信息,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可以判断谁善,谁恶,更麻烦的是分辨了也没用,因为善恶没有适当的报应。这样谁还愿意行善避恶呢?
儒家是面对这个挑战,我们以前介绍儒家的时候,特别说过孔子要“承礼启仁”,真诚由内而发,产生行善的动力。换句话说,行善的基础在于人性,人性向善,所以就应该行善,“善是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儒家思想是希望重新建构人间的价值基础。
但是,另一方面有更大的问题,这就是第三点要谈的,道家所面对的挑战就是“存在上的虚无主义“,这有点像跟儒家分工合作,但事实上比儒家更为深刻完整。
如果人间发生问题,要如何解决?两个方法,第一个从人性去找他的关键。所以,儒家就说人性有他的问题,需要好的教育跟政治,来让人的社会安定。
但是,老子认为问题就出在人上,从人设法去解决,不但事倍功半,可能永远无法达成目标。因为人的社会需要教育,一代一代的人上来,去哪里找这么多好的老师?人的社会需要政治,怎么能想象天下都是好的领导人物?所以,老子认为要跳出人的世界,这样才能看清楚应该怎么做。在根本上就把自然界跟人类放在一起来了解。因为,自然界跟人类都充满变化,他们都需要有来源跟归宿。
老子整个思想就是要找到存在上的最后基础,也就是西方所谓的存在本身。老子为什么要提出道家的“道”这个字?就是因为存在已经失落了,被虚无化了,所有的一切都像镜花水月,南柯一梦,最后都是幻灭。请问既然活着是受苦,死亡又结束一切,为什么还要活下去呢?在庄子书里有好几个地方看出来,当时确实有自杀的风气,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老子面对的是存在上的虚无主义的挑战,他提出来“道”就是要重新为所有的存在,不但是人类的,也包括自然界,找到共同的基础,作为来源跟归宿,那就是“道”。道家面对的挑战比儒家的更大、更深刻,而建构的思想系统也更广阔更圆满。
我们这一集学到三点。第一个,了解了什么是虚无主义。知道它是古代到现代,中国跟西方都可能出现的,只要社会乱了,虚无主义就会展示出来,让人觉得活着没什么希望,人生没什么意义。这当然是一种丧文化,是一个严重的危机。
第二点,中国古代确实有两方面的虚无主义的威胁。在价值上,善恶很难分辨,善恶没有报应。庄子的《盗跖篇》里就提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如果有人专门收集善恶没有报应的例子,确实很多的。那请问,为什么还要有信心继续行善避恶呢?儒家面对的就是这个挑战,要重新找到善恶的分辨基础,跟行善避恶的动力,要回归到人性,这确实需要很大的功夫才能说清楚。我们前面介绍儒家的思想目标就是要“承礼启仁”,化解价值上的虚无主义。
另外,就是“存在上的虚无主义”。我们常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忧有用吗?事实上,人生在整个宇宙来看确实非常短暂而快速。如果死亡结束一切,那为什么要奋斗?为什么要忍耐人生所有的烦恼跟痛苦?但是,如果死亡不是结束,就要提出一套理论,老子面对的挑战就是这一点,也是我们今天学到的第三点。
后面谈道家的时候,我们要有心里准备,虽然看起来道家所说的是安静的,不争、无为、顺其自然等。但是,真正做到的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西方对老子的思想也都能够相当的欣赏,原因就在这里。
我们下一集会谈到:无为的道家是最具革命性的学派。我们再做进一步的说明。
这一集就谈到这里。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