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微心印原序 道者,盗也,得人则传...

道者,盗也,得人则传,不得则秘,自古仙圣大贤,孰不慎哉?道者,天地之道也,所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以上圣大贤慎于秘,不著于象。行于密,不显于机。咦!混沌未分,乾坤何由而设位?圣人何由而得其妙乎?然天地未判,更有何物,嗟乎!
说到这里,毕竟是无人承当。有丈夫日:“愿领其旨。”余日:“难矣哉!微乎,微乎!微也者,天地之骨髓,阴阳之命脉,万物之祖宗。予欲知之,即一也。一者,道也。道何载?载于二。二者,一阴一阳之谓也。天无地非天,地无天非地。圣人何由而得其理?日无月不明,月无日不显,万物何由而得其润?由此观之,天地圣人,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天地之象,日月之形,男女之身。夫男女何谓哉?天动地静,男动女静,是以否生焉。天清地宁,男清妇浊,是以泰生焉。
或日:“敢问否泰之由。”
余日:此不敢擅言也。有《天心赋》日:“杳乎天地之未判兮,理著于何处?妙矣氤氲之盘媾兮,乾坤乃始奠。浩乎阴阳之祖兮,生人物不已。微矣罔象之得兮,玄风始所灿。'玄风即道妙之无穷。既云无穷,须得其要。其要有九,在于人行耳。行之要不在于天,即执天之行;不在于地,即握地之要,不在于日月,即察日月之道。天地者,行道之具也;日月者,行道之道也。阴符去,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然尽之之道,在于知时。时者,天地之纲领,日月之窃妙,四时之出入,万物之发脉,圣人之仁义。故孟子日:“孔子,圣之时者也。”孰能及之?千古以下,孔子一人。圣贤虽多,所处之时不同,是以孔子独尊耳。大道,非孔子不明;是非,非孔子不著。余何然之?《中庸》日:“君子之道在于慎独,故能致和”。天地位,万物育,人胡不谛思之?必得智人勇三者俱备,方可人室对妻子无惭,见青天不怍,斯为尽性,乃可至命。命从何处下手?《仙源篇》日:“明性积德,道之首也;铸剑筑基,道之行也;炼已持心,道之定也。”玉液与金液不同,阳火与阴符有异。玉液则血化白膏,飞升轻体。金液则形神俱妙,证道成真。温养之功无他,只在揭地掀天。面壁之事何难?惟有抱元守——。

(0)

相关推荐

  • 读《中庸》一书,悟“诚”之境界:你处于哪层?

    <中庸>作为思孟学派的代表作,其中有多处论及"诚"的部分,总体说来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言天道之"诚","诚"是天道之本然.二是& ...

  • 茶话《伤寒论》讲义,第2讲:《伤寒论》的成书背景、仲景原序和学前删减

    朋友们好,这是"茶话<伤寒论>"的第2讲.第一讲播出以后,比我播出前预计的更受欢迎,说明中医的实际价值更受人们的重视,有这么多的朋友和我一起学习<伤寒论>, ...

  • 原序

    遼海叢書 作者:(近人)金毓黻 主編 中書省掌書記李暐一日抽書一編詣余曰此雙溪之歌詩也即公蒙年所為者約千首且十竊其一焉并附近作共得一百五十餘篇離為五卷今欲廣傳之庶在綺紈者見而思齊焉因之可以起吾風之已僨 ...

  • 你过来,我不打你!!!张仲景原序如何一语道破医道乃易演?

    中医武将刘东军 张仲景原序全文如下: 余每览越人入號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研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 ...

  • 义乌之狼:闽商纵横/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一)(玄微术)

    一,互联网平台 1,音频平台 喜马拉雅FM(主攻) 企鹅FM 荔枝FM 蜻蜓FM 考拉FM 懒人听书 百度乐播 心理FM 2,视频平台 短视频平台 抖音(主攻) 快手(主攻) 微视 火山 微信视频号( ...

  • 凯注《伤寒杂病论》原序

    伤寒论原序 余每览越人(扁鹊)入虢[guó]之诊,望齐候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每次看到扁鹊入虢国去诊病,给齐侯治疗,都感叹他的才华.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 ...

  • 《伤寒论•张仲景原序》 里所蕴含的行医准则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理法方药思路完备的奠基之作,它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由于其成熟的六经辨证思想,对内科杂病的诊治等也具有普遍指导性 ...

  • 《伤寒论•张仲景原序》里所蕴含的行医准则

    <伤寒论·张仲景原序>里所蕴含的行医准则 原创铁杆中医贾行僧2021-05-28 15:47:00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理法方药思路完备的奠基之作, ...

  • 八卦玄论的卦序排列规律

    八卦玄论卦序 上一节我们以几何图形分析了先天八卦图.除了先天八卦以外,历史上还出现过连山易,但是连山易目前已经失传.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就连八卦图还是在宋朝才出现的.那么连山易为何失传,我们不做推测. ...

  • 《玄微二十四山定局》清代民间抄本

    玄微二十四山定局,明末清初民间抄本,堪舆二十四山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