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 通 ——读周汝昌论书有感
旁 通
——读周汝昌论书有感
张怀瓘在另一段话里又说:“……必先识势,乃可加功……”学书的,都知道用功练习的重要,可是如果不识势,盲目的下功夫,即使真像传说中的张芝之“临池”学书,至于“池水尽墨”,也收效不多,甚至功夫越深,“受病”越大。
“势”的内容,包括很广,每一笔画本身的势,众画结联上的势,字与字间“章法” 上的势。大约可概括为一句简单的话,是就是关系问题。
——摘自 周汝昌《书法艺术答问》32页
1982年8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1985年10月北京第二次印刷
文化艺术出版社
看到上述这两段话,真的似曾相识!
不由得想起杨兄的,一句话:“重复错误,不是'功夫’的增长,而是在巩固错误,你越下功,与'艺’离得越远。”我呢,虽拜师学过“艺”,但先师猝然而去,没能窥“艺”于一斑。但就凭心中的一份挚爱,就在这拳艺的范围里,浸泡着,东一脚西一脚的瞎走。
上苍的眷顾?使我能遇到好心的田兄、程兄、张兄、许兄、郭兄,能告知一二。尤其杨兄,能倾心相待,才明白,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了很久,从而“受病”很大。
又,幸遇王师,能从“一”从头开始,才知,桩功也有“势”在里边。
“势”的内容有:全身每一部位的“势”,每一部位相互联系结联的“势”,每一动作与下一动作“章法”上的“势”。
每一部位的“势”,祖师用六个动物形象的作了比喻。
每一部位相互联系结联的“势”, 祖师用了一个字“合”,又细分为“六合”。
每一动作与下一动作“章法”上的“势”,祖师用口诀来形容——出手如电,回手如箭,循环反复,若即若现。
不管如何,知道了点其中的味道,慢慢品味吧!
也愿看到此篇的友人,放下执念,平和的前行。国学核心其实就是一个“和”字。
最近,连雨不断,无非也是天气不和。
既然我们都喜欢一个“和”字,天公的事,我们无能为力,那我们就奈何自己的“和”。
那样,我们在自己事情上就逐渐会“和”起来。
那样,也不妄我们在“艺”的道路上走过一回。
写来,与同道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