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从雨薇:城市再造中的土地 / 国王十字中心
城市再造中的土地:
国王十字中心
调研拼贴(Collage)
开始正文之前,横屏欣赏拼贴之后进入我们的采访部分。同时大家也可以思考作者是怎么利用图纸去讲述她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以及用拼贴是如何表达设计的侧重点和作者的关注视角的。
对话作者:设计与现实
Q: 感谢接受我们的采访,请你做一个自我介绍吧?
A: 我是从雨薇,2015届入校,今年刚毕业于AA完成 Part1和Part2学习。
Q: 可以对在AA这个学校的学习RIBA PT2专业的体会做一些分享吗?
A: 作为建筑老校,创新氛围很不错,课题很灵活,但对学生独立性要求比较高。教学资源方面非常开放,有很多机会可以与不同课题的老师学生沟通。具体Part2 课程,有比较宽泛的单元内容选择。因为都是小班一对一课程,老师能够很全面的的协助于指导项目的发展。
Q: 你的毕业设计是在Diploma 11(第11工作室)完成的,可以对diploma 11这个组和当时的brief做一个解释吗?
11组是一个非常“伦敦”的组,过去二十多年里的研究累积了很多关于伦敦工业化过后城市纹理的变迁,以及当代宏观规划设计与社区文化和城市记忆的对冲。我们当时的Brief是观察未建成的伦敦,就是未完成或者被荒废拆除的规划提案。以此作为主旋律,对当今伦敦城市发展项目的反思以及再创造。课题起始于伦敦收集伦敦未建成的规划案,我侧重研究的是城市架构(infrastructure),整理出了伦敦历史大规模的基建项目。这些项目往往对城市纹理进或是交通运输方式行革新性的规划,比如摄政运河,考文特市场,城市轻轨等。
研究手段主要是通过结合剪贴模型(collage)和叙事来开启一个关于伦敦的话题。随着研究进展,不断的为总故事线添加新的空间定义,讨论分题。
Q: 介绍一下项目的立意和出发点?
A: 近二十年的伦敦,城际铁路和欧洲交通系统的的更新正在再造各个落寞的城市区块。从连接欧洲的一号高速铁路(欧洲之星)到最近的2号高速铁路,全新的城市空间通过长时间的挖掘,拆除,再造来引入国际科技技术和医疗机构和人才。与此同时,城市文化的核心,那些居住在伦敦的社区群体,文化,逐渐因为难以负担新城市资源,在一轮轮城市再造中不断被推向消亡。
项目主张另一种观察方式,城市肌理是宏观规划和微观社区群体印记的对冲。如果将城市记忆分为两种,一种是宏观视角,通过城市基建来描述变迁,而另一种是通过个体视角。建设运河可能涉及到土地权的冲突,位移重建一个市场可能意味者商铺运输成本增加,或者新建一条通往欧洲的铁路意味着上百户居民的迁移。
项目跳跃于这两种不同的视角,纵看宏观性的以新换旧,优胜略汰的城市更新思路,也许城市更新的实验可以成为一种延续,“该旧续新”。
Q: 项目的选址原因?
A: 项目选址国王十字中心,当下是拓展于国王十字车站的城市大型再造项目,历史上是伦敦城市工业演变的一个缩影。层层叠叠的城市印记为项目拓展添加很多故事性的细节。
上个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时期是通往北部煤矿的运输要塞,上万煤矿资源穿越英格兰成为启动整座城市燃料。大面积的路面铁轨,和物流仓库替代农业用地,架构了一片城市运输纽带。1851年的万国工业博览会把伦敦推为世界焦点,来自中北部的人力资源通过铁路为整座城市带来革新的活力。随着铁路公司业务扩充和员工数量增加。住宅,市场,学校等生活基础设施激活了这城市土地。二战后的经济萧条以及公路运输取代铁路运输大背景下,彼时的繁忙的车站逐渐沦为的城市被遗忘的区块。过剩的铁轨被填充再造为停车场,荒废的厂房成为被嬉皮士占领的“爱之夏”社会运动中心。每段历史所留下的社区文化,暂存的社区共享空间,公园,市场,都转化成为国王十字未来发展的机遇。
Q: 在推敲建筑空间形态的过程中,做了哪些方面的尝试?
A: 项目前期的空间研究非常概念化, 与其称之为推敲功能性设计,我反倒觉得是城市体验的一个延申。从拼贴未建成项目的剖面作为一个起点,通过对空间碎片的再次组合,反应我对伦敦城市空间的一个理解。通过叙事的方式,将空间,时间,形态结合一体。如果我们去推敲国王十字的剖面,是层层叠叠被揉合的空间碎片。未建成的宏观规划体现于出其不意的地平面,比如被掩埋的地下通道,水源,或是被保留的铁轨凹陷。通过对多层的土地研究,我们再次诠释一个关于国王十字车站的故事,一个关于交通运输,基建,和社区居民的故事。
后期空间建造形态,主要是考量城市改造的具体过程。拆除挖掘,考古学家进入场地,接着大面积的土壤清理为新的规划基础做准备。假设我们来调整建筑师和考古学者的合作关系,利用城市考古所需要的间歇性空间,为城市更新提供更多间歇性,暂时的时刻和活动。
Q: 项目中的城市考古这个概念是从何而来?又是如何通过建筑手段诠释的?
A: 城市考古这个概念对来自于克罗地亚戴克里先宫(Diocletian's palace)。起始建造为罗马帝国宫殿,后期由不同时代的居住者的侵入,不同时代的城市纹理不断交错对冲。在考古学家,规划者,建筑师的合作下城市发展进程以一种新的协调方式,使地面更新规划跟随地下的新发掘产生位移,调整。
城市考古的概念在项目中被诠释为一种新的协调方式,来推敲国王十字中心的规划案。红,蓝,黑,分别代表近期被拆除的,未实现的,正在进行中的规划,三者犹如这张新的考古地图不断相互切割,交错,协调。
承接前期的拼贴,基础支撑施,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加固或者重新设计基础所采取的托换技术,成为建筑空间的主要的技术起点。通过模型测试探究其所创造空间的多样化,并在后期落实到场地具体的空间情况,比如洞穴,悬梁,排柱,间歇性的空间不断根据施工过程演变,并吸引不同社群的加入。
Q: 该项目是如何对待建筑在其物理表现之外的作用的?
A: 概念性的空间探索以及所叙述式的讲说,为呈现的不仅是对空间功能性解答,而更多是希望对当代大型城市改造项目进行一种反思。当从宏观规划使城市土地进入冗长的施工期,项目从下至上开辟个体视角,计程车司机,退休的铁路职工,本地学生,考古学者,通过城市居住者的故事再次了解城市纹理。
Q: 作为建筑师,你觉得你在项目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同时你的项目在你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中(你希望它)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A: 其实,我更希望在项目中是观察者,叙事者。在实践建筑师的语境下,往往面临最快速的设定问题,给出解答,并决策最优解决方案,但很多时候,城市纹理可能并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道自由题。希望这个项目播下一颗种子,叙述另一种城市发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