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墓——山西侯马金代董氏墓(古物地域性研究资料必备欢迎关注、分享)

遗址名称:金代董氏墓

遗址时代:金大安二年(1210)

发掘单位: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发掘时间:1959年开始

地理位置:山西省侯马市

1959年1月,山西省文管会侯马工作站在配合侯马平阳机械厂基本建设时发现了两座仿木构结构砖室墓,墓主人分别为董明(大安二年、1210)、董玘坚。其中董玘坚傃墓保存完整。董玘坚傃墓平面近方形,墓顶是八角形藻井,在顶壁之间有砖雕斗栱。墓壁装饰砖雕,其中北壁砌堂屋3间,明间表现墓主人夫妇“开芳宴”场面,两次间表现雕花屏风和侍童侍女,东西两壁各雕6 扇格子门,南壁墓门两侧砌镇宅狮子和盆花。北壁上方正中还砌一小戏台,台上放5个涂彩的杂剧砖俑,正在作场,是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史的重要材料

1959年后,侯马地区又发现类似的金墓数十座,特点是方形墓室,八角形顶,有发达的砖雕装饰。许多墓都出土了戏曲遗物或戏曲砖雕装饰。

在此后的60年代,于同一地点又陆续发现六座形制相似的仿木构结构砖室墓,通过发掘清理,在两座墓室内发现了有明确纪年的题记,墓主人分别为董海(承安元年、1196)和董万(大定十三年、1173),由此断定这是一处金代中晚期的董氏家族墓地。

董氏家族墓地的墓室营造都极为精美,平面多为矩形或方形。墓室四壁下多为须弥座;上砌隔扇或厅堂场景,再上砌铺作;墓顶部分多为穹窿顶或八角叠涩攒尖顶。董明墓是唯一一座由前后墓室组成的墓葬,墓室装饰大多为砖雕,部分辅以彩绘,内容丰富多彩,有墓主人生活图、出行图、马球图、士马交战图、八仙人物图、吉瑞祥饰等。最为精美的是董明墓北壁正中的两垛铺作间,砌有山华朝前的戏台一座,台上有五个涂彩的戏俑排成一行,正在表演杂剧。侯马董氏家族墓地对于仿木构结构砖室墓的传承演变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同时对于我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董明墓和董海墓因其代表性,先后搬迁复原至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院内展示。

侯马金代董氏墓是盛行于北宋、金代的砖雕墓室墓的代表性实例,对研究金代建筑装饰、外檐装修和室内布置有重要价值。墓共两座,墓主为董氏兄弟。

侯马金代董氏墓墓I保存完好,已移建保存。墓室近方形,室高达4.2米,上覆斗八藻井,四壁雕砌成四面有木构房屋的庭院。北壁用海棠瓣形方柱分为三间,明间雕墓主夫妇像,分坐桌子两侧;两次间雕出插屏,外侧各一侍仆。东西壁各雕出六扇四抹格子门。南壁开门式墓门,门两侧各有一狮子。四壁下部雕须弥座,下为圭角,用二层束腰,近于宋式小木作的形式。四壁上部雕出垂莲柱和花版,北壁上雕斗、腰檐,上面雕一山面向前的歇山顶戏台,台口列五个杂剧砖俑。两侧和南壁均雕山花蕉叶,南壁蕉叶上面雕出匾额,墨书买地券。四壁装修之上为砖砌斗,承托叠涩和藻井。虚柱是外檐装修,匾额也是面向外,故可证明墓室所表现为庭院内景,对了解豪华的住宅庭院有参考价值。整个墓室各种建筑构件上均满雕图案纹饰和棂格,有些同《营造法式》所载相似,有些为《营造法式》所无,现存宋、金建筑的装修、图案多为后世所改,此墓的宋、金墓室雕刻恰好填补了空白。雕砖艺术也具有较高水平。

董海墓为前后两室,系我国北方地区传统的四合院形制。结构复杂,比例适当,磨砖对缝,原有的色彩尚在。

西墙与北墙:


 

东墙与南墙:


南墙戏剧场面局部:


 

西墙出行图局部:


内室入口:


 

董海墓的墓室门,题为“庆阴堂”:

董明墓虽然只有单墓室,但是它的局部砖雕手法是高浮雕,基本上已经接近圆雕。墓室北壁上方砌有一座小戏台及生、末、净、旦、丑五个戏俑,生动活泼,惟妙惟肖,是我国早期戏剧表演艺术的再现。

图院落一角一个小丫鬟表情生动,令人感到如同真实生活场景


墓外散放的护墓牲畜石雕

出土文物展览公示的多以砖佣、砖画为主,唯两件物件有做展览,请欣赏:

文物欣赏:


董明墓藻井背板——吕洞宾

金代

上宽0.18、下宽0.43、高0.6米

头戴软巾,颌下一缕长须,身穿右衽长衫,袖手而立,长须及长衫随风摆动,背后插一柄羽扇,凝目回首,一幅仙风道骨模样。共八块,分别为八仙人物,装置在左右有槽口的边框上。


红绿彩清字碗

其他:

古美征稿启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