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体检正常,42岁男子查出肠癌晚期——肿瘤标志物靠谱吗?
“我才40多岁,
怎么就得了肠癌,
还是晚期了?”
让王先生懊恼的是,仅仅半年前,他的体检状况一切正常,特别是几个肿瘤标志物没有一项异常,怎么只有半年时间,晚期肿瘤就找上门了?
王先生的悲剧并不是孤例,在各大医院的体检中心以及肿瘤科,那些只看重肿瘤标志物而忽视相应影像检查的病人并不少见,当他们确诊癌症后,都会忍不住抱怨:
为什么体检时肿瘤标志物检查正常?
肿瘤是什么时候跑出来的?
肿瘤标志物的“障眼法”
让他没能早早发现肠癌
王先生是一家国企的中层领导,身材削瘦的他工作很忙,不过王先生很注重每天的饮食,工作再忙也要保证按时的一日三餐。
半年前,单位组织了体检,已经步入中年的王先生把每年的体检当做一次大考,而这次的“考试成绩”很不错,除了肺部有些结节需要进一步检查外,同龄人开始出现的毛病在他身上一点都没有。
这其中,就包括肿瘤标志物,王先生检测的肿瘤标志物共有5项,这些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
这样的体检结果,让王先生放心了大半年,直到一个月前,王先生出现了频繁腹痛,以为是胃部毛病的他,吃了几天胃药都不见好,这才想到上医院做检查。
直到做了肠镜后,医生才在王先生的肠子里发现了肿瘤,活检显示这已经是恶性肿瘤了。
“半年前体检完全没问题,怎么突然就有了肠癌?”
看到结果的王先生傻了眼,再翻出体检报告仔细看了一遍,肿瘤标志物正常,指检也正常,肠癌到底是怎么来的?
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医生仔细询问了王先生的病史,却忍不住摇起了头,“你太大意了,其实你的肠癌可以更早被发现的。”
原来王先生的父亲就是一位肠癌病人,翻出他的病理报告,发现两人的肿瘤细胞位置都出奇一致。
王先生有肠癌家族史,体检时更应该关注这个毛病,比如加上肠镜检查项目。不幸的是,王先生属于肿瘤标志物不敏感的人群,这项检测没法反映出体内的肿瘤情况,半年前的体检报告单看上去很健康,其实早已经埋下了隐患。
肿瘤多处转移
肿瘤标志物仍然正常
在王先生身上,肿瘤标志物像是在施展“障眼法”,让后知后觉的王先生追悔莫及,而更夸张的例子发生在71岁的毛奶奶身上,她体内的肿瘤已经多处转移,可肿瘤标志物仍然在正常范围内。
在杭州市肿瘤医院中医肿瘤综合科病房里,毛奶奶正在接受化疗,床边陪护的子女细心照护着。
“2年前,我妈妈莫名出现阴道出血,上医院一查确诊是子宫内膜癌,我们很快就接受了手术和化疗等治疗,可现在短时间内又出现了肺和腹部淋巴转移。”
孩子们看着备受病魔折磨的老母亲心里总隐藏着一丝自责,如果以前能重视体检,尤其是肿瘤指标的检查,或许就能更早发现问题,更早接受治疗说不定就不会发生转移。
2年前老太太第一次来做治疗时,全套15项肿瘤指标检查结果没一项异常。多数患者到了晚期基本上都会在肿瘤指标上有所表现,而毛奶奶如今已多处转移了,肿瘤指标依然是全部正常。
从大数据看
肿瘤标志物和肿瘤确诊的关系
那么,肿瘤标志物的异常和确诊肿瘤之间有什么关系?
浙江省人民医院做了统计,去年1-10月体检人数69725人,每一个人的体检套餐中都有至少4项的肿瘤标志物检查,近7万人的体检中,有99人确诊出肿瘤,而其中只有10人的肿瘤标志物显著升高。
换句话说,另外的89人的肿瘤标志物没有出现重大异常,而他们分别是通过CT、B超、胃肠镜等影像学检测发现问题的。
光看肿瘤标志物不能确诊肿瘤
为什么还要检查?
肿瘤标志物异常不意味着得了癌症,得了癌症肿瘤标志物也不一定异常。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确诊上只有参考意义,我们为什么还要在体检中做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因为在临床中,不同的标志物,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有些人因为肿瘤指标一点升高而乱了方寸,睡不着急,焦虑过度;而有些人不当回事,忌疾讳医,没按要求就诊。这两种态度都不正确。
对于肿瘤指标,对待原则是:
个别肿瘤指标略微升高,不一定得了肿瘤。应该正视、重视、理性对待,有时炎症也会导致升高,所以过半月左右复查并动态观察,结合其他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对于肿瘤指标二倍以上增高、进行性升高、几个指向同系统的指标同时升高,或者有肿瘤家族史、有肿瘤高危因素者,这几种情况临床意义都比较大。
为什么癌症发现都是晚期?
因为很多人都在“假装防癌”
首先是技术限制的问题,其次是技术水平的问题。
比如以死亡率最高的肺癌为例,现实中,我国很多地区检查肺癌还在用X光片。
要知道,X光片检出早期肺癌的概率只有0~15%,非常低。通常,X光片所发现的肺癌基本已经属于中晚期了。
这是因为,43%的肺部面积和心脏、纵隔等组织重叠,早期肺癌很容易被当作慢性炎症治疗。
而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拍个正片就走人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上班族每年都有单位体检,却依然无法发现癌症的原因。
所以,虽然现状许多医学专家都在呼吁科学防癌,可是过了这么多年,但很多中国人都在假装做预防。
人人必知的8种常见癌症筛查
世界范围内,关于癌症筛查的研究有很多,有的已经达成较广泛的共识,也有相应的筛查指南或专家共识。
癌症筛查是一种更专业、针对性更强的体检方式。哪些人要做,要做哪些项目,怎么做,都是有讲究的,也正是其与一般健康体检的根本区别所在。
1、肺癌筛查:千万记住用CT
X光片检测肺癌,由于其分辨率低,因此检出率比较低,如果胸部X光片检查诊断是肺癌,临床常常就已经到晚期了。可以说,用X光片查肺癌,完全是在假装防癌。
专家建议:
用高清CT检测肺癌由于分辨率高,肺癌肿瘤在1厘米,甚至0.8厘米时即可被查出。建议5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体检中把X光片换成CT。另外,更推荐大家用低剂量螺旋CT查肺癌,加上几个生物标记,检出率可以到90%以上。
2、乳腺癌筛查:千万记住用乳腺钼靶
有些人认为CT是万能的,其实并非如此。当CT用于乳腺癌检测时,存在灵敏度不高,对乳腺的特异性也不强的劣势。另外,还有一些地方会用红外线检测乳腺情况,这个也不推荐,因为红外线检测不是按国际标准,机器的性能差、灵敏度低、误差大,并且医生的主观判断强,现在的大医院里都不用这个方法做检测。
专家建议:
对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首先建议通过乳腺钼靶照片来判断。相对于乳腺CT,核磁检查效果明显更好。
3、宫颈癌筛查:千万记住用TCT
很多人一说检查宫颈癌,首先想到的是HPV检查,其实HPV是对病因的检查。真正有效检查宫颈癌的是TCT检查。
专家建议:
TCT即液基薄层细胞检测,与传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目前已普遍应用于临床。TCT宫颈防癌筛查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能达到90%以上,同时还能发现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衣原体等。
4、前列腺癌筛查:千万记住做PSA筛查
体检中除了大家平时熟悉的腹部彩超。不过专家指出,腹部彩超却根本查不出早期的前列腺癌,甚至连确诊作用都没有。筛查前列腺癌,最好的检查就是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专家建议:
50岁以上的男性,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项目来排查前列腺癌。PSA价钱更加低廉,是早期筛查前列腺癌特异性的最方便、敏感的方法。
5、食管癌筛查:千万记住做内镜检查
提到食管癌,很多人都不知道该做什么检查。做好的方法就是做内镜检查。
专家建议:
推荐对食管癌高危人群先做普通内镜检查,并行食管黏膜碘染色或电子染色内镜等精查,如内镜下没有发现可疑病灶,则定期随访;
如内镜下发现可疑病灶,则进行活检病理,根据不同的病理结果采取相应随访复查和处理方案,比如轻度异型增生建议3年随访一次。
6、胃癌筛查:千万记住做胃镜检查
胃癌的筛查主要是胃镜检查,其他方法检出率都很低。
专家建议:
胃癌高危人群可考虑直接进行胃镜筛查。如果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则取活检送病理学检查,后续根据活检病理结果采取相应的随访复查和处理方案。
7、结直肠癌筛查:千万记住做肠镜检查
结直肠癌筛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肠镜检查。在很多体检中,很多人最不愿意做肠镜,往往会忽略。
专家建议:
45~75岁:粪便免疫化学试验(每年);或高灵敏度愈创木脂粪便隐血试验(每年);或多靶点粪便DNA检测((每3年));结肠镜检查(每10年);或CT结肠成像(每5年);或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每5年)。非结肠镜筛查试验的所有阳性结果都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健康状况良好,预期寿命大于10年的成年人应继续筛查至75岁。
8、肝癌筛查:千万记住甲胎蛋白+B超
很多人体检时都会选择做腹部B超,以为这样可以查出肝部问题,其实很容易漏诊。
专家建议:
高危人群(乙肝病毒和/或丙肝病毒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年龄40岁以上,建议考虑每半年筛查一次,国内多数专家建议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发现异常进一步考虑CT或磁共振检查。
最后,请记住这些方法,千万别再“假装查癌”!
感谢关注胃肠病:科学 严谨 专业 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