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奇案:商人意外惨死 特留遗书、珍品和计策 指引官员为自己雪仇
明朝时,在横溪县萧胡二家因坟山争界,官衙派出了吴推官前去勘察地界,竟在地界处意外发现了一具死尸,吴推官赶紧派人回县衙禀报。
很快,来了几位公差和衙役仵作。经现场勘验,确定死者是一名四十多岁的男性,从穿着打扮来看,应该不是本地人。死者身中两刀,第一刀也是致命刀伤,是在脖颈处;另一刀在胸口,显然是朝着心脏去的,但这一刀扎歪了,没有致命。
在初步检查之后,尸首被抬回了县衙,以做进一步的检验,而萧力胡宗二人也被带回了县衙。
横溪单知县升堂审案,先问萧力胡宗二人,可知死者,为何会死在二人祖坟的地界之处?
胡宗和萧力连忙否认:自己怎么可能知道?又怎么可能和自己有关呢?这是祖坟,又不是家,不可能天天有人守在那里啊!
单知县想想,也是那么回事,要不是二人起争执,也不可能发现这具死尸。如果真是二人中某一人所为,又为何会光明正大地让人发现死尸呢?
就这样,确认了两家都与死者无关,并签字画押后就将二人释放回去了。
待二人走后,吴推官对一筹莫展的单知县说道:“看起来死者是过路之人,在荒郊野外被人杀害,然后匆忙埋于山间,表面看起来确实是毫无线索,但死尸还在,让仵作仔细查看死尸身上,看有没有什么身份特征,先找到死者身份,就有可能破案。”
在单知县的允许下,吴推官和仵作一同检查尸体,果然,在死者贴身的衣服上发现了一个缝在衣服内侧的小包,包里有一个油纸,油纸里还包着一段丝绸,打开丝绸,上面写着:本人广东南雄府宝昌县祝寿,见此绸时,我已遇害。如蒙相助,将此绸还于我家,谢纹银一百两;如蒙相助,将我身还于我家,将谢纹银二百两。
看这意思,祝寿这人提前就知道自己要死了,要不然怎么会写下这段文字呢?难道说他在躲避仇家追杀、不幸被仇家追上了?或者说此人能掐会算,算出自己不久就死,所以写下这封遗书?但能掐会算,又为何不早早地回到家中呢?
单知县是一脸的疑惑,始终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时吴推官又对他说道:“大人,不必疑惑,既然丝绸上写明了地址,咱们就派人到他家找到他的家人,不就可以问出真相了吗?”
单知县一想,对啊,自己只知道苦苦纠结这封信,反倒忽略了其家人,于是令吴推官带着几名公差,亲去广东找祝寿的家人。
半个月后,吴推官回来了,除了同去的人外,还带回一男一女两人。男的是一位老者,是死者祝寿的管家祝福;女的是祝寿的夫人罗氏。
到了横溪县衙,并没有急着问案,先让两人确认死者身份,待二人确认此人正是祝寿时,单知县才开始问道丝绸的事。
据罗氏称:自己丈夫祝寿长年在外经商,贩卖杂货丝绸和布匹,身上也总会带着大量的钱财。有一次外出时,祝寿在路上亲眼目睹有人被抢劫,随身的钱财被洗劫一空,而祝寿虎口脱险,侥幸逃得了性命。自那以后,祝寿担心外出再遇上强盗,失了钱财事小,丢了性命事大,抛尸在外,家中还无人知晓。所以每逢出门前,都会写上一封遗书,放在贴身衣物内,希望有好心人看见这封遗书,能将自己被害的消息或尸首送回祝家。
听罗氏这么一说,可见祝寿不是什么能掐会算之人,而是在横溪县境内遇上了强盗,被害身亡了。
既然弄清了遗书的来龙去脉,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到害死祝寿的强盗。但山里的强盗,往往是流窜作案,在一地犯了案后,很可能早已逃去别处了,要找到谈何容易?
但单知县还是拍着胸脯对罗氏说道:“你放心,我会将此事联络附近州县,一同查找贼人,不管费多少精力费多少时间,哪怕贼人走到天涯海角,只要他还在世上,我就一定会追查到底!”
单知县嘴上这样说,但心里却在打鼓,他心想着,这件案子恐怕就要成为悬案了。
看着单知县的信誓旦旦,罗氏有几分被感动,她止住哭声,对单大人说道:“大人,不需要找到天涯海角,我丈夫曾设下一计,按照此计去找,即刻擒获凶手!”
罗氏的话,让吴推官和单知县又惊又喜,连忙追问是何计。
原来祝寿随身携带了两件东西,一个是烟袋,这个烟袋是黄金打造的,非常值钱;一个是丝织品,是在一个大红的丝绸上,用白线绣的一幅牡丹图。
一般的烟袋是铜的,祝寿的烟袋却是金的;一般绣的牡丹是红的,祝寿绣的牡丹却是白的,还镶了金线,贴了金边。这一切就是为了与众不同,让人一眼就能够认出来,也明白其价值所在。
祝寿曾说过,杀他的人,一定是为了钱财,那么就肯定会拿走这两件物品,所以只需要追查到这两件与众不同的物品的下落,就一定能够找到凶手。
其次,杀人的多半不会是商人,所以得了这些东西也不会自己出售,而会典到当铺里去,所以只需要对县里的当铺一一清查,就一定能找到线索。
听罗氏说完,吴推官和单知县不由自主地称赞起来,没想到祝寿如此聪慧,居然能在自己身上埋下众多的线索,帮助官府找到凶手,也为自己雪仇。
即刻,单知县安排全府的差役,各自去到不同的当铺查找烟袋和牡丹图。奇怪的是,三天过去了,全县的当铺统统翻了一个遍,却没有发现金烟袋和牡丹图的下落!
如此明显的线索,却追查不下去,这到底又出了什么纰漏呢?会不会是贼人根本没有在本县停留,而是径直去了外县典当?
事不宜迟,单知县知会了邻近松原县和方县后,又派出两路衙役分别去往这两个县的当铺搜查。五天过去了,两县的衙役回来报告,皆没有发现金烟袋和牡丹图。
本以为异常清晰的案件,结果还是一波三折,始终找不到物证。无奈之下,单知县只得再次将罗氏找,来,将搜查的情况告诉她,并问她是否还有别的线索。
罗氏沉思了一阵后说道:“我丈夫曾说过,如果当铺中找不到的,有可能是贼人自己将物件收藏起来了,这样的话,官府可以出明文告示,出高价收购这两件东西。但明文收购有可能打草惊蛇,狡猾的贼人会远走他乡,或是销毁赃物。”
好不容易有个方案又被否决了,吴推官和单知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是拿不出一个合适的办法来。
正在此时,门外有人来告,描金牡丹图找到了!
原来县里一位公差陪夫人去一家布行买布时,无意中发现悬挂在布行大堂之中的镇店之宝,正是祝寿的描金白牡丹图。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单知县不敢怠慢,连忙命吴推官带着罗氏前去确认,果然,那幅图正是祝寿的白牡丹图。
起初,店掌柜还不承认,称此画是自己店里的绣娘所制,已经在店里挂了几十年了。
罗氏却道:“这幅图是我亲手所绣。在牡丹的背面,我还用和丝绸同样颜色的红线绣了一个'罗',如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不信的话,你将图翻过来看看。”
吴推官推开店掌柜的阻拦,取下牡丹图,翻过来一看,果然,上面依稀可见一个“罗”字。因为绣线和布的颜色相同,所以不仔细看的话,根本看不出来。
不容掌柜分辩,差役们将他带回了县衙,一听这幅图背后牵扯到一起人命案件,掌柜也不敢再隐瞒,说了实话。
掌柜有两个表弟,是兄弟俩,叫郑二福和郑三福。几天前,两人找到他,说有一幅名贵的牡丹图要卖。掌柜看了后,很是喜欢,花重金买了下来,挂在店铺的大堂上。
事不宜迟,官差们依照掌柜所说,赶去了郑二福郑三福的家,欲捉拿二人归案。二人正在家中,一见官差上门,拔腿就往外跑。官差们紧追在后,相峙不下时,郑二福郑三福竟掏出了刀子,要和官差动手。
官差可不是吃素的,三拳两脚之下,就将二人制服在地。
同去的吴推官,趁二人离开之时,派人搜了二人的家里,居然搜出了那个遍寻不着的金烟袋。
有金烟袋和牡丹图为证,二人无可抵赖,只得老老实实交代了杀人的经过。
原来郑二福郑三福两兄弟,早前做生意赔了钱,身无分文,于是二人怀揣利刃,以打柴为名,行拦路抢劫之实。
那一天,他们正好遇上过路的祝寿,见祝寿穿着打扮像是有钱人,所以二人紧紧尾随其后。在祝寿路过萧胡二家的祖坟地界时,趁四下无人之时,两人齐齐出手。二福刺中祝寿胸前,三福刺中祝寿脖颈。胸前的一刀扎歪了,但脖颈却伤到了动脉,要了祝寿的命。
待祝寿死后,二人草草将他埋了,又抢去了他的行李,便回家去了。
回到家后,打开行李,发现金烟袋和牡丹图,两人很是喜爱,舍不得拿去当铺。但时间一长,两人囊中羞涩,便想着将牡丹图拿去当铺典当。后来想到自己一个远房兄长在开布行,也许会喜欢,就可能出高价,所以二人找到了布行掌柜。
果然,掌柜第一眼就看上了,花了重金买下,当作了镇店之宝。哪晓得却被无意上门的公差发现了。
回顾破获此案的全过程,单知县和吴推官无不感叹于商人的心思缜密、智绝聪慧,设下妙计为己报仇。当然,作为读者,我们也为祝寿的聪明折服,但反衬之下,却看到了封建社会官员的庸碌和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