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激励我“农转非”的艰辛劳动
我这里提到的"劳动",是单纯的耗费体力的劳动。我从小到大都是懒得出奇,我不愿意干体力活。小姨子曾经讥讽我不勤快,不知道干家务活。我反讥道,你们兄弟几个都是够勤快,吃苦耐劳,但收入加起来还不及我,难道,我是个懒人?
我当然不是懒人,就像五一三天假期,我一直在楼上,只下楼一次。我要家教上课,要写文字,这是纯粹的体力加脑力劳动。我上6个小时的课,累得脊椎都不能打弯,恨不得躺在床上迷糊一会儿。上课,也要有一股心劲,下课了,学生走了,我就想躺下了,一动不动,玩一会儿手机,或者闭眼小憩片刻。
不过,我感觉到的劳累,比记忆中在农田里干活的劳累,真是小巫见大巫。记忆中,我经历的最早的劳动,发生在小学阶段,小学里会放麦假,学校就组织小学生给生产队拾麦子。农民麦收之后,会遗留下一些麦穗,我们小学生就一人一垄,弯腰或者蹲下,见到麦穗就捡起来。手中有一把了,就放在身后,自然会有收拢麦穗的同学再集中一起。天很热,肯定要出汗。好不容易到了地头,老师们会喊我们喝水。每人都会带着一个小搪瓷缸,喝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水里面加了糖精,味道很甜。在毒辣辣的阳光下,一群孩子要捡麦穗,唱着“我是公社小社员哪”,唉,真是在虐待儿童。
再后来,我就真正经历了割麦子的劳动。唉,割麦子有三大累,一是弯腰之累,长久弯腰,挥着镰刀割麦子,到了地头,腰都几乎直不起来;二是麦芒之疼,割麦子的时候,麦芒会透过衬衣扎进皮肤里,不会流血,但是麦芒的词很小,扎得多了,就感到火辣辣地疼;三是日头之晒,收麦子时,阳光毒辣,动辄汗流浃背。所幸的是,因为上学,我经历的麦收不多。想想父母年轻的时候,每年都要收秋过麦,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田间的活计不少,耕耘、播种、灌溉、收获,我都经历过。大学和中学都有两个月的暑假,让我对农活极其厌烦。算起来,我至少给棉花喷了八九年的农药。我们老家号称“冀南棉海”,家家户户都种了大片的棉花。我们家大约有20亩吧,暑假的时候,我爹就带着我,去给棉花喷洒农药。最初,农药是杀灭蚜虫的,后来是消灭棉铃虫。多少次,棉农们会感慨,中国人原子弹都制造出来了,怎么消灭不了小小的棉铃虫呢?
喷洒农药的时候,要背着几十斤的农药桶,一边给药桶加压,一边喷洒。再后来,就换了动力喷雾器,烧汽油的那种,运转的声音震天响。这种动力喷雾器效率高,喷雾也比较均匀,但是,空气里弥漫着农药的味道,现在想来,不知道自己呼吸进多少农药呢。喷农药会中毒,回家后,背部就会发麻,脸上会热辣辣地疼。这种中毒是浅表的,问题不大。还有人,农药经由毛细血管进了血液,必须要到医院抢救。我见过邻居的姑娘中毒了,浑身在颤抖。大人手忙脚乱地拉着排子车把她送到了医院,还好,很快转危为安。
“农转非”一直我是心中最辉煌的梦想。上小学的时候,下午放了学,还要去放羊、割草,周日要跟着父母下地劳动。学校里老师的孩子是非农业户口,人家就会轻松地在操场上跳皮筋。我羡慕得要命,我很想成为人家那样的人。直到上了高中,我终于意识到,自己距离“农转非”只隔了一场叫高考的考试。三年拼搏,没有觉得很困难,迷迷糊糊地,就实现了梦想。
上了大学,暑假和寒假回到家,还会跟着父母去田里干活。彼时,已经有了那种熬出头的感觉,反正自己考上了大学,距离田间的操作越来越远。大学放了寒假,我回到老家父母身边,就不是什么天之骄子了。某年的腊月二十七,深夜,我跟着父母去灌溉小麦。垄沟跑水,田里的土都上冻了,要找土去堵住流水,折腾着,自己穿的橡胶鞋里就灌进了水,湿透了袜子,脚掌直接被凉水泡着。行走在田间,袜子是湿漉漉的,脚掌与水摩擦,发出“布唧布唧”的声音,自己的脚仿佛要动透,似乎剁下来都没有知觉。那是一个乌黑的夜晚,只看到远处村庄的灯光和我们浇地时各自挥舞的手电的灯光。我想,我的同学们在城市里肯定在睡觉吧,那么多大学同窗,大约只有我自己还要在农田忙碌。这样想着,我很庆幸,我是大学生,我不会终身在田间劳作,而我的父母会在田间操劳一生。
劳累的感觉是什么呢?你付出着体力,身体的某个部位不舒服,你内心非常抗拒这种劳动,但必须咬牙坚持做下去。有时,你的身体忍受着折磨,但是你要坚持,这就是谋生的艰辛。
越是“费劲”的职业,越会有一个节日。护士很累,就会有护士节。老师很累,就会有教师节。五一没有特定的指向,是劳动节,有人喜欢说“劳动最光荣”。劳动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像我此刻写这篇文章也是一种劳动吧,我也觉得有些体力的付出,但比田间农民的付出,要轻松多了。我从来不觉得劳动有什么光荣,如果劳动光荣,那不劳动就是耻辱的吗?如果我有足够的积累和物质储备,我不劳动活得也很舒服,那也是一种光荣啊,甚至,那比真正的辛苦的劳动还要光荣呢。
劳动与劳累,是一对近义词。我努力学习了40多年,就是为了努力摆脱生活之累。每当我想起少年时代的吃苦,我就感到,自己一直梦想摆脱农村的体力劳动,对一个农家孩子而言,是多么神圣的梦想啊。没有谁的命运是不可以改变的,那么多农村孩子,都是通过高考,摆脱了乡间的劳累,这是一种骄傲和自豪。
命运是可以通过拼搏来改变的。我想,很多平二代的孩子,肯定也不会觉得自己父母在打工、在摆摊、在开小店,有什么光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谋生方式也是丰富多彩,为什么非要继承父业,一代接一代,过着那种今天与20年后没有什么区别的生活呢?
那种累死累活又不挣钱的劳动,有什么值得光荣呢?为了改变命运而拼搏的气质,才是光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