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鹄 | 悄悄告诉你,学霸们都在这3个细节偷偷发力
悄悄告诉你,学霸们都在这3个细节偷偷发力
不久前,有一位本地的妈妈联系上我,与我交流了一些有关高中生学习的问题。这位妈妈对我说,孩子在初中也经常考第一,没想到,进入高中后,高手如林,很难再名列前茅了。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情况。当年,朱镕基总理坦言,自己考上清华后,大大小小的考试再也考不了第一名了。
我还安慰道,现在才高一,远远未到决出胜负的时候,现在暴露出来的问题越多,也就说明个人的提升空间越大。未来,有的是机会弯道超车,迎头赶上。
聊着天,我顺手就打开了这位母亲的朋友圈,里面记录了孩子日常学习的照片。这位妈妈由衷地写道:“孩子真的很努力了,今天孩子又在学校圆满完成了哪些哪些任务,老师都夸他有长进了。”
是啊,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刻苦又有上进心呢?谁又不为自己刻苦上进的孩子感到骄傲呢?于是,我点开了配图,想仔细看看他们的教学进度。
仅仅扫了几眼照片,我就从三处细节,发现了一些学习习惯上的不完善之处。坦言道,这张照片的主角是我的弟弟,我一定会心急如焚,还会带着一身冷汗。
一是课桌。
学弟的课桌上是几层厚厚的卷子,几科练习册随意交叠在一起,很不整洁。家长朋友们要是看到了,肯定会说,孩子好刻苦啊,做了这么多卷子,别太累了,歇歇吧。
可是,我看到的,是他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再忙,也忙不过主席总理。主席总理的桌子能这么乱吗?
可以合理推断的是,如果这是自习课,那么,他肯定没有事先安排好这节课的任务,是预习一下新课,还是做卷子巩固提高,还是整理改错?如果这是正课,那就更糟糕了,因为他光找卷子,把课本资料翻到指定页码,可能就要好几分钟。
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卷子,心里就会慌,毕竟老师要是发现自己丢了卷子资料,肯定要责备一番的啊。你得一边想着自己把卷子放在哪儿了,一边还得竖起耳朵听老师讲课,时刻盯着老师讲到哪里了,这能不焦躁吗?
别小看这几分钟的心烦意乱,一节课开头的五分钟,往往能决定整节课的学习效率。卷子多永远不应该是桌面混乱的理由,因为,如果说高一的卷子如灌木丛,恐怕高三的卷子就是热带雨林了。现在就无法有效管理学习材料了,到了高三,更会像热锅上的蚂蚁,手忙脚乱却毫无头绪。
作为学生,只要你不满足于现状,还想进步一点点,那么,你的桌面上应该整齐摆放着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料。要做到,自己一伸手,不用翻山倒海,就能在几秒钟中内,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料。桌子上,书多卷子多,不代表学习成果多,更不代表自己就真的掌握了这么多的知识。
进入状态的速度,就是进步和成功的速度。每节课都会有每节课的任务,对应着不同的学习材料。手忙脚乱地从书山纸堆中翻资料,势必会影响整节课前五分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自习课上课铃响,我已经做了几道选择题,准备涂卡后做填空题了,你连卷子都没找出来,姓名学号还没有写上呢。学习效率的差距,就在桌面整理,这一细节上拉开了。
另外,还有一个细节之处是,学弟把语文书摊开在了层层卷子上看,尚且不谈语文书上异常干净,一处笔记也没有。其实,这正说明,或许是出于急躁,学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的建议是,要学会为读书创造仪式感。阅读前,要洗好手,喝好水,把阅读材料置于相对干净整洁的桌面上,平心静气后,再开始阅读。
二是卷面。
有一张照片,下方露出了孩子的一张卷子,应该是物理题。
外人难以捕捉到的细节是,那道物理题留了半面A4纸的答题空间。学弟从答题区域三分之一处开始写步骤,字大,答题笔迹行间距大,最后也没有写完。黑色的笔迹是初次作答,红色笔迹应该是课堂上订正的过程,红色黑色交织在一起。
首先,字大,行间距大,却还没有写完,说明这位学弟,八成没打草稿,就直接开始做题了。更常见的情况是,做到一半,发现这道题太难了,自己恐怕做不完,想仔细写写步骤想拿更多的步骤分时,发现卷面上已经没地方了
理科生如果不主动打草稿、不会打草稿、打不好草稿的话,一定会和尖子生在学习的方方面面拉开差距,特别是有志于学科竞赛的同学,一定要从认真打好草稿开始,因为往往一道奥赛题的标准答案就超过了一页A4纸。面对难题,你还不想打草稿,上来就写,未免有些急躁了。
题做完了,卷子发下来了,更重要的是订正答案,分析错题。也许是照片清晰度不够,在照片上,学弟只是随意地勾画出标准答案上的几行算式,简单地在卷子上写了几个符号,配合上不太整洁的卷面,整张卷子像是堆满了红色和黑色的花纹。
其实,卷面上的订正痕迹,很大程度上就是积累本上的总结过程。钱学森先生的手稿,十分整洁,如艺术品一般精致。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
做到最基本的卷面干净,草稿整洁,订正详细具体有重点,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好整理总结,进一步标清试题的考点、重点、难点、突破口、关键条件以及陷阱,才能举一反一、引申类比,才能自我反思考场上的心态和节奏,培养更稳定的心理素质。
三是笑容。
至少有三张照片,孩子都在“灿烂”地笑,真是个阳光多帅气的男孩啊!
然而,细节上,那三张照片上,学弟虽笑,但“笑不露齿”。我立刻问这位妈妈,孩子是不是有点内向,不太自信,不是不太喜欢主动和别的同学和老师交流?这位妈妈回答,确实是这样的。
其实,内向完全不是问题,甚至在我的印象中,内向的同学更稳重和坚定,完全没必要把孩子培养为主持人式的台面人物。至于不太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可以看看我昨天的文章《胡小鹄 | 5分钟,让你轻松学会提问》,也就基本上学会通过向同学和老师提问,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和方法。
不可否认,天资确有高下之分,此乃命中定数,不可强求。但是,任何人都只有一次生命,都得在后天环境中培养方方面面的习惯。与其苦恼于孩子脑瓜不灵透,不如先从培养好习惯开始。前三十年,你培养习惯,后三十年,习惯成就你。
从这些天的交流中,可以感受到的是,大部分父母家长已经超越了“盯着孩子完成作业”的境界,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学习心态,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精神。相较于阶段性考试的成绩,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气质的塑造,更为重要。
正如我在《胡小鹄 | 每于寒尽觉春生:自信是考出来的,不是吹捧出来的》一文中所言,自信是考出来的,是建立在自己已有的成就和进步之上,而不是夸出来了,更不是读励志故事读出来的。就学习心态而言,如果你对自身所在的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一次次攻坚破锐,一次次克服自己身上的焦躁情绪,一次次改良自己的学习习惯,自然就有了从容淡定的气质。
对于未知的知识、事物和环境,谨慎和怀疑是人之常情。如果自己内心不强大,定力不够,就容易手足无措、进退失据,进而神气散乱,更不要说保持平常心了。所谓的卓越气质,就是一双面对未知事物却坚定有神的双眼。这种气质,正来源于自身对学习方法的总结和践行、对学习细节的把握、对学习习惯的改良、对学习成果的反思和对竞争对手的了解。
气质,源于自信心,源于书籍和阅历堆砌养出来的从容心气,源于对自身学习和生活态度的认可和践行,更源于自身的强大实力。这一切,都会从学习和生活的细节表现出来。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万般人生,以此为基础,潜心思考,竭尽全力打好手中的牌,尽最大努力,求最好的结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切,都要从注重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开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