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3—刘氏集团破产

请平常心看待,这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也不是优秀的散文。现低调推出《大宋十八朝》……纵贯三百年风云,每集三四千字随性而作,,不定时更新,清新易懂,可读性强,老少皆宜。看书不再打瞌睡,换个思路读历史,一上手就放不下,欢迎关注、留言、转发、批评……

回顾前事,请猛点下列链接: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1—出发乃是少年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2—老郭高调登场

话说打仗这个名堂,选对领头人很重要。大将出征,寸草不生。

郭威奉旨平叛,打了一个绝对漂亮的大胜仗。乾祐二年(949年)七月,李守贞在粮尽无援、孤城难守的情况下,全家投火自焚。主帅一死,整个军营瞬时土崩瓦解。不久,三镇皆平,郭威凯旋而归,一路上鲜花掌声不断。

这一次出征,让他收获粉丝无数,大家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一段时间,强势占据后汉新闻头条,刷遍朋友圈。

军队和老百姓中间,纷纷传言:“这次胜利,全靠老郭。郭将军可厉害了,杀得叛军屁滚尿流。对了,好久去排队要个签名。”

郭威在军民中的威望,越来越如日中天。与之对应,刘承祐越发觉得脑壳青痛。郭威家伙,就是我眼中的一根刺啊!你这回猛地刷新存在感,个人崇拜无法遏制,被老百姓奉为神人,把我这个皇帝摆在哪合适呢?不是我派你出去,你能有这种机会?给老子,不懂得感恩,不晓得低调。

职场上有一大忌讳,那就是一定不要功高盖主。如果确实做出了功高盖主的业绩来,那也不必紧张,还有挽救机会,一定要主动往老大脸上贴金:“看嘛,都是老大指挥得力、领导有方。”郭威对这个道理是明白的,又不是傻子。他在考虑,如何让自己的行为不至于引发老大的高度反感。这关系,还是得认真维持下去才好。

和气生财嘛,社会需要和谐。

将军打了胜战,朝廷论功行赏,这是惯例,明文规定着的,公开不涉密。皇帝刘承祐还没有发话,身边工作人员就主动草拟好了嘉奖文件,递过来签字盖章。一大群羊驼在刘承祐心头跑过去,心中不禁骂骂咧咧,嘴上还不能开腔。极不情愿的签署了文件,安排下去。

流程还是要走一遍的。皇宫会议室,工作人员抬上来好些个金银财宝,摆在面前,金光灿灿。刘承祐说:“老郭辛苦了。这些真金白银,全部是你应得的,麻烦签收一下。”

老谋深算的郭威,自然看准机会,就在朝堂上发表演说:“此次胜利,是皇帝陛下英明领导的结果,是朝廷内外广大同事支持配合的结果,是广大军民积极响应的结果。战斗的胜利,离不开皇帝的决断、人民的支持、士兵的拼搏。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带兵军官。如今,皇帝如此厚爱,给予嘉奖,我受之有愧。但是,皇上的奖励不收不行,但成果必须共享。下来后,我就把它分发下去。感谢皇帝厚爱!”

一番言辞,四平八稳,公务员考试演讲稿范文也不过如此。

没料到,这个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郭威有功而拒绝嘉奖,赢得一伙同僚钦佩不已,纷纷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当场吹嘘一番:

“郭将军高风亮节,可敬可佩啊!”

“我大汉需要你这样的优秀人才!”

“你这样的人才,皇帝应该重用啊!”

“老郭,等下给我签个名……”

刘承祐气得背时:“你他喵的一定是故意来气老子的!”

郭威本想以此为机会,主动刘承祐伸出橄榄枝,以改善彼此之间的的关系,没想到却事与愿违。皇帝不高兴,后果很严重。

但是,大家看不出来这中间的微妙门道,反而对刘承祐的支持度直线上升。纷纷给皇帝建议:“老大,你之前就说过,立军功要封赏。千万不要带头食言,得给天下百姓做出表率。不要让努力的人寒心……”

面对来自群众的呼声和压力,假装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规矩是自己定下的,那有啥办法?于是,只好下命令加封郭威为官检校太师(宰相)兼侍中(国办主任)。这样一搞,郭威就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这可如何是好?如同以油灭火,越灭越大。这家伙职位越做越高了,谨防尾大不掉。刘承祐每每想到这桩事情,就开始坐立不安。分析当前形势,自己完全就是一个形同虚设的皇帝,实权在大臣手里,威望还跟不上大臣的秘书。搞个毛线!

一定是打开的方式不对。

现在的郭威,万民敬仰、高高在上、走路带风,天天宾客盈门。相比之下,皇宫却门庭冷落,甚至连召开个会议,人都到不齐。到底我是皇帝还是你郭威是皇帝?

刘承祐做出了一个判断:郭威不好驾驭了,这家伙多半要反水!必须提前谋划。

于是,就设置了一个应对方案。当务之急,必须把郭威调出京师,让他远离帝都,远离根据地,彻底孤立。那样一来,单人独马,翻不起大浪。然后再派出杀手,让郭威死于意外,毫无痕迹。

但是,要孤立郭威这样的权臣,必须要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调研结果显示,郭威为人耿直,待人厚道,清正廉洁,口碑良好,没得啥负面清单规定的相关情形。咋整?一时间搞得刘承祐如同老虎吃刺猬,无处下口。

既然想不出来主意,就叫人一起过来帮着想。刘承祐马上召集开会,把悄悄培植的一帮子心腹叫来,抛出命题:“如何才能把郭威弄得远远的?”

正好,参谋团队之中,有个大臣,名叫李业。此人曾经遭郭威打过板子,恨不得把郭威打来吃了。现在一听闻皇帝想把郭威除掉,激动之情,无以言表。当场就拟定了行动方案,细细汇报。听得刘承祐不停的拍桌子:“妙啊!损啊!”

李业的建议是,安排郭威去守边。

皇帝刘承祐问:“目前边疆太平,毛动静没得,你让他去守边?合适不?他信你个鬼!”

“那有啥不合适的。”李业说:“有不有战事,还不是我们说了算。上午无战事,不代表下午无战事。昨天无战事,不代表今天无战事。只要发生战事,他那么牛逼,声望那么高,必须到前线去镇压才对。我看他怎么推。只要他到了边疆,嘿嘿……”

很快,舆情就出来了。朝廷声称,接到边疆快马疾书,契丹进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必须马上派兵支援。毫无疑问,大敌当前,郭威是不二人选。

这一次,刘承祐毫不犹豫,马上安排工作人员通知郭威过来开会。见面时候,满面春风。郭威一看,皇帝竟然对自己如此客气,并委以重任,国家危亡,责任在肩,那还能说啥?只能怪自己想多了。于是赌咒发誓:“不把契丹打服,我绝不回来!”

队伍开拔到边疆,一路顺畅无比,风平浪静,毫无火门。哪有啥传说中的契丹兵马?巡视一圈,根本没有发现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痕迹。

前前后后一联想,好像总觉得哪儿不对劲。但他啥也不好说。

将军稳得住,不代表部属也稳得住。有的将士们开始掀桌子、骂街:“这他喵的不是拿我们当猴耍么?”

郭威却不为所动:“大家淡定!吵吵闹闹成何体统!皇帝给我们放假,让大家出来旅游放松心情,不安逸么?”

现在的情况有点尴尬。战场上根本没得敌军,皇帝又没有发通知叫回去。咋搞呢?总不能真是来旅游吧。军队不比地方,队伍一闲散,就容易出问题。于是,他就安排队伍修工事,在边境上筑起一道防线。

郭威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出于国家边防的考虑。他是了解国际形势的。之前内乱的契丹已经解决了内部问题,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团队,政权相对稳固。现在两国接壤,必然对后汉垂涎三尺,迟早要打来吃了。郭威的这种操作,不能不说,有先见之明。

当一个人在努力往上爬的时候,总是有狗东西把你往下扯。郭威在边境上为国家安危操心操劳,刘承祐却在后方搞出了大动静。他开始动手清除异己了,十分干净利落地将朝中手握大权的杨邻、史弘肇、王章等,以反叛的罪名冤杀,然后安插上自己的亲信,取而代之。

自古以来,反叛都是死罪,而且这个罪名最好找证据。有反叛之心不可怕,怕的是老板觉得你有反叛之心。

刘承祐把朝堂上几个他自认为潜在的威胁给清除后,下一个目标,显而易见,就是在外的郭威。打算马上安排鸿门宴,见面之前就下手。

谁想到,皇帝刘承祐的圣旨竟然还没有给郭威报信的消息走得快。郭威受不了了,决定先下手为强。果断一刀砍了送信的大臣,然后修改圣旨,扬言说,皇帝发布指令,要求必须马上处死所有的将领。

“皇帝叫我杀你们,我咋下得去手!”

这一番操作,彻底把所有人都惹毛了。本来心头就各种不爽,现在还面临这种死亡威胁,还有选择余地吗?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了。纷纷拥戴(怂恿、撺掇)郭威:“大哥,皇帝不要我们了,你对我们的好,我们这辈子都记得。不如赶紧带领我们,马上杀回去!”

杀皇帝?这可要不得,新闻稿不好写,以后的碑文更不好写。得找一个合适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才行。

略一思考,想出一个完美的计策:皇帝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他之所以会发布这种荒唐的诏令,一定是皇帝身边潜伏有烂贼,这烂贼要么就是专门给皇帝出馊主意,要么就是没有给皇帝扯袖子建议,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搞定这些烂贼,好让皇帝认真履职。

郭威给自己的行动取了一个很有正能量的代号“清君侧”。

队伍反杀回来,刘承祐捉急得背时,一气之下,下了死手,把郭威留在开封的家人全部处决。这下连谈判的余地都没有了。郭威也横了,发布一道命令:“全体将士听令!尽快攻占开封,进城之后,随便抢。给你们十天时间,金银财宝、女人、房屋、古董,谁抢到手就是谁的!”

这真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劲爆消息。所有将士,提起十二分的精神,加到四十码的速度,本来要十四五天才能赶回帝都,却只用了七天。利益驱动的力量,确实不可低估。

大军顺利进入开封城。开封的禁卫军听说郭威杀回来了,迅速站队,纷纷倒戈,甚至还当上了带路人:“不要捉急,前面右拐是皇宫”。

刘承祐眼见着大势已去,就准备逃跑。结果,被郭威的部将郭允明一刀砍死。部队迅速执行郭威的指令,在开封城内毫无忌惮地一番抢掠,造成死伤无数。郭威一看,这情况马上就要完全失控,就马上发布命令,予以停止。又一次赢得了民心无数。

上述操作之后,郭威带兵入京,觐见李太后(李三娘)。为了防止用力过猛,他请太后临朝听政,并且假意拥立刘氏宗室、武宁节度使刘赟为帝。

没过几天,忽然来了个舆情,说是契丹大军南下侵犯,郭威果断率军北上抵御。在途经澶州时,队伍突然不好带了。士兵们开始闹意见,不知道从哪扯来一面黄旗,鼓倒披在郭威的身上,说:“大哥,江山该换了,我们集体推举你当皇帝!你莫推辞,这是大家的决定,是老百姓的选择!”然后三呼万岁。

郭威假装推脱一番,哪里推得掉。只得应承下来。

返回开封后,郭威逼迫太后授自己为“监国”,成为实质上的老大。然后,就有群臣三番五次给太后联名上书,要求对郭威“进一步使用”。这都万人之上了,咋进一步使用?太后是文化人,自然懂得起。

广顺元年(951年)正月丁卯日(初五日),郭威正式称帝,国号大周,定都汴京(开封),史称后周。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顺便问一句,你关注我没得?

(0)

相关推荐

  • 和你一起看宋史(20):关于跳槽这件事

    和你一起看宋史(20):关于跳槽这件事

  • 为何“郭家”在开封那么“硬气”?

    "郭家"在开封硬气,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现实.本文中的"郭家",我们指得就是少数的那几个名人,大家不要对号入座. 既然说到了少数的那几个人,我们就点一个姓郭的代表 ...

  • 后汉:五代十国最短命的王朝,只存在4年就灭亡了!

    后汉(947年-950年),五代十国时期由刘暠(本名刘知远)建立的王朝,都城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后唐覆灭后,石敬瑭建立后晋,任命刘知远为河东节度使.后晋开运四年(947年,契丹会同十年),契丹灭 ...

  •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1—出发乃是少年

    古人用两千多年的经验证明了一个道理,大凡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除非不断自我变革,否则哪有啥永动机? 大唐一代开国皇帝李渊是万万没想到,当年自己带领儿子李建成.李世民及一帮过命的兄弟伙抛头颅.洒 ...

  •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2—老郭高调登场

    请平常心看待,这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也不是优秀的散文.现低调推出<大宋十八朝>--纵贯三百年风云,每集三四千字随性而作,,不定时更新,清新易懂,可读性强,老少皆宜.看书不再打瞌睡,换个思路读 ...

  •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5—生活在于折腾

    请平常心看待,这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也不是优秀的散文.<大宋十八朝>,纵贯三百年风云,每集三五千字随性而作,不定时更新,清新易懂,可读性强,老少皆宜.看书不再打瞌睡,换个思路读历史,一上手就 ...

  •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6—后周一路凯歌

    请平常心看待,这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也不是优秀的散文.<大宋十八朝>,纵贯三百年风云,每集三五千字随性而作,不定时更新,清新易懂,可读性强,老少皆宜.看书不再打瞌睡,换个思路读历史,一上手就 ...

  •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7—策点检为天子

    请平常心看待,这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也不是优秀的散文.<大宋十八朝>,纵贯三百年风云,每集三五千字随性而作,不定时更新,清新易懂,可读性强,老少皆宜.看书不再打瞌睡,换个思路读历史,一上手就 ...

  •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8—大宋开启征程

    <大宋十八朝>,纵贯三百年风云,每集三五千字,随性而作,随性更新,清新易懂,可读性强,老少皆宜.看书不再打瞌睡,换个思路读历史,一上手就放不下,欢迎关注.留言.转发.批评-- 回顾前事,请 ...

  •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9—总有刁民害朕

    <大宋十八朝>,纵贯三百年风云,每集三五千字,随性而作,随性更新,清新易懂,可读性强,老少皆宜.看书不再打瞌睡,换个思路读历史,一上手就放不下,欢迎关注.留言.转发.批评-- 回顾前事,请 ...

  •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0—二李玩火自焚

    <大宋十八朝>,纵贯三百年风云,每集三五千字,随性而作,随性更新,清新易懂,可读性强,老少皆宜.看书不再打瞌睡,换个思路读历史,一上手就放不下,欢迎关注.留言.转发.批评-- 为方便书迷, ...

  •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1—喝酒喝到辞职

    <大宋十八朝>,纵贯三百年风云,每集三五千字,随性而作,随性更新,清新易懂,可读性强,老少皆宜.看书不再打瞌睡,换个思路读历史,一上手就放不下,欢迎关注.留言.转发.批评-- 为方便书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