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童年记忆——拾麦穗

拾麦穗

文/欣雅



小小的女孩

挎起小小的竹筐

顶着炙热的太阳

小心翼翼的游走在收割后的麦田上

金黄的麦田

收割了希望

还有女孩同她兄弟姐妹上学的梦想

镰刀削断的麦杆

刺痛撑破鞋子的脚掌

细密的汗珠流过

红彤彤的小脸庞

一阵阵清风拂过

卷起地表蒸出的热浪

弯腰拾起的麦穗

是父亲母亲血汗混成的时光

从骄阳走进夕阳

把童年锁进梦乡;

用香甜的白面粉

喂饱曾经贫脊的思想。

拾过的麦香

便在记忆里变得滚烫。

你穿过撑破三只脚趾或烂了鞋帮的鞋,踩在被镰刀割过的麦秆上吗?你有没有顶着洗的发黑的毛巾,像老头儿老太太一样,蹒跚在炙热太阳底下的麦田里?你有没有跟在装满麦捆的拖拉机后面,成抱的拾起散落的麦穗,有吗?有的话说明我们活在一个时代,我们都有差不多的童年。

我有兄弟姊妹四个,父亲是被批斗过的地主的儿子,爷爷是个烟鬼,在父亲寻的母亲之前,家里早已一贫如洗。爷爷因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也落下了肺病,父亲小小年纪靠讨饭养活八十多岁的祖母和满身疾病的爷爷。到后来母亲来了,有了阿姊,生活也一直都未改变过。听父亲说,那时候是有计划生育,可有许多人不愿节育,就算偷偷的生,也要生个至少三四个孩子方肯罢休。我和妹妹就是超生的,家里的牛羊粮食因超生交不起钱时被牵走扒光了。有人说我和妹妹能活着是幸运,说当初的计划生育也是很残忍的,孩子七八个月都有被拉去引产。死掉的成型和未成型的孩子无数。当然,如今来说我确实是幸运的,但对当时那样的家庭来说未必是幸运,我们的出生,增加了生活的负担,也剥夺了阿姊的童年,用我们的存在去换取阿姊的快乐,我一直都觉得不值得。

父亲是不惑的年纪才有的我们,个中的艰辛是语言无法诠释的。每每回忆童年不是快乐或烦恼的事,是父亲与母亲的脸,还有那土坯房里的生活。

我和妹妹因是超生的所以是黑户,就是没有上户口本,也没有土地的孩子。当土地可以承包到户生产开始,我们家的土地并不多,父亲便从村里有土地较多的人家那里承包土地。但多数是次田(就是分在沟壑边多树荫的地方),良田的价格高一些,好在父母亲勤劳,把次田也能种出良田的收成。

我从记事起,便央求跟父母一起下田的,但他们更希望我在家里煮饭照顾妹妹,喂牲口。只有在午收或秋收时节,家里才能不放闲人。再小的孩子都要参加劳动,或看麦场驱鸟,或去田间拾麦穗玉米。总之按父亲的话,我们抢的不是粮食,是时间,要赶在收后落雨前把粮食收进仓里,才能算自己的粮食。

我通常是拾麦穗的那个,在父母把麦子拉回家之后,我便扛着竹耙子,带上一根细绳,威威武武去那散落着许多麦穗的麦田里。父亲说,忙完这段时间,把粮食卖掉一些,你们几个就有钱交书费了。

镰刀割过的麦秸,留出长长的根茎,我不敢穿凉鞋,太扎脚。要穿那种母亲做的布鞋,但不能穿新的,因为田里灰土太多,麦秸根部也都腐成黑色,容易把新鞋子弄脏。旧的鞋子大多是烂了脚趾头或鞋帮子的,踩在半截又带点尖的麦秸上,钻心的痛。我会缩着脚趾头,慢慢的走。一块田有一亩多,一个人想在晌午前干完,就不能像游山玩水,更不能走马观花。时间催着我赶快干,双手用力握住竹耙子,倒着前进,把散落的麦子耧成一堆堆,脚上被扎疼的地方,适应了也就不觉得疼了。用竹耙子把整块地耧完之后,把一堆堆耧起的麦穗聚拢起来,抱在带来的细绳上,捆好背回家,待下午阳光不大时,带上竹筐,再把竹耙子耧不起来的麦穗头捡起来,然后隔些日子就可以把家里牲口的粪便拉到田里等待新的播种了。

别人家的麦田通常不会像我们家这样细致,一是可能没有像我这样的闲人,二是可能觉得耙子耧过之后,也没什么落下的粮食了。可我仍会和伙伴们结伴去捡,那时捡多少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躲在树荫下玩丢石子。

拾麦穗的过程中我们有转换过战场,比如人家拉麦子时,用牛车的而车后面又没有跟着人的,我们会跟在后面,如果掉下一堆的话,我们会叫住那人,把麦子给人放在车上。然后捡那些单个或不多的。如果是拖拉机掉下来的,我们通常会欣喜的抱进自己的竹筐,因为拖拉机声音太吵,喊他们也听不见,这样我们就如获至宝一般喜滋滋的回家讨赏。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生活条件逐渐富裕起来,拾麦穗已不再是孩童们的任务,十来岁之后我们都到镇上去了读书,而收获季节也都用起了收割机,散落的麦子都只由母亲们用耙子过滤一遍,再无人去捡。那些断开的麦穗头经历雨水之后,在未开垦的田野里长出绿油油的青苗,然后又随犁铧破土时,深深埋进土壤。   

欣雅,一个对生活充满想象,不屈于现实的浪漫情怀小女人。执迷于远方,希望自己在未来的路上,边走边爱。

(0)

相关推荐

  • 《西北作家》悠悠岁月||高安让:穿越麦收季节

    首届杨凌小麦文化节,我扮演了"农神后稷",从主持人手里接过镰刀,走进了金灿灿的麦田里,顶着火热的太阳,挥汗如雨地割起了小麦-- 此刻仍然记忆犹新,我仿佛穿越回那遥远的收麦季节. 1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重拾麦子记忆​II骆洪宾(江苏省)

    重 拾 麦 子 记 忆 ☆骆洪宾(江苏省)     儿时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麦子. 秋收过后,广阔的土地坦露出结实的胸膛.父母亲给稻茬地里铺上一层农家肥,经过翻耕.破垡.耙平.挖墒沟.播种.盖籽等一 ...

  • 【散文】关于麦田的记忆

    关于麦田的记忆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不知不觉,小满又过去了. 这天儿,可真热起来了.虽还没经五月的南风烘干,小麦已经慢慢在由绿色向黄色过渡了.烦扰轻抛,游目骋怀,曾经沁人心脾的绿里渗出这许多成熟的黄 ...

  • 山东作家‖【风吹麦浪】◆程先伟

    作者简介 程先伟,禹城李屯人,现居青岛.李沧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崇尚简单,热爱自然. 风吹麦浪 周五下午,我向公司请了假,在日头正劲时候岀发,自胶东半岛回鲁西北.到达程庄村口时,已近19:00. 一 火 ...

  • 王霁霞:过完“六一”过麦收

    儿童节·麦收 作者:王霁霞 儿童节和麦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但六一儿童节惹得些中老年人羡慕,想回童年,于是就有了"放学以后割草,积肥,拾麦穗"的美好回忆.其实,美好不美好都是 ...

  • 难忘儿时收麦忙||马金花

    难忘儿时收麦忙 繁花似锦 前几天闲下来的时候,偶尔在抖音上面看到一段视频,画面上是一位农民在路边用脱粒机打麦的场景,作者的文字批注是:"开车走在路上,看到这样的场景,情不自禁把车停在路边拍个 ...

  • 【原创首发】邓永强 ‖ 麦田的守护者

    麦田的守护者 ◎邓永强 我从麦田边出生,在麦田边长大,从麦田里走出. 一片金黄,套着一片金黄,满眼都是一望无垠的金黄.没有别的声响,只有沙啦啦的交响,那是风儿拉响麦穗的触角奏响的乐章.蓝天.白云.微风 ...

  • 【灵璧记忆】童年记忆:煽咯当,滚咯当

    童年记忆: 煽咯当,滚咯当 文/胡桃夹子 "煽咯当"."滚咯当"是一个古老的,传统的儿童游戏.因为小时候常玩,所以至今难忘. "咯当"多是由 ...

  • 【灵璧记忆】童年记忆——打卡片

    远去的童趣--打卡片 文/马路长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农村生活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也没有几家富裕的,孩子们的玩具大多都是自己亲手制作,比如打卡片,踢毽子,摔凹凹,这里的卡片.鸡毛毽子.凹凹,都是我们自 ...

  • 【灵璧记忆】童年记忆——藏老梦(藏猫梦)

    藏猫梦 文 /晏金宝      藏猫梦,是我们黄淮地区的俗称,书面语言叫捉迷藏.以前是农村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娱乐游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笔者上小学时,学生作业很少,特喜爱和玩伴一起玩藏猫梦的 ...

  • 【灵璧记忆】童年记忆——打跪砖

    打跪砖 文/姚红远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质生活匮乏,在乡下,周围方圆几个村庄难得能有一台电视机,更别说电脑和游戏机了.不过孩子们的世界永远不会枯燥无味的,他们常常会玩一些不知从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游戏 ...

  • 【灵璧记忆】童年记忆——咂甜秫秸

     童年记忆--咂甜秫秸 文/胡桃夹子 童年的回忆是甜蜜的.因为童年最无忧无虑,无拘无束. 今天的孩子们有花样繁多的玩具,有穿不完的新衣裳, 更是 有吃不完的零食.尽管我们的童年比现在的孩子们少缺了物质 ...

  • 【灵璧记忆】童年记忆——推铁环

    推铁环 文/灵璧曙光 小时候,在我们那一条街,应该数我最为顽皮的.顽皮的程度简直到了"作恶"地步.下面我说的这个小故事,就是有点"作恶"了. 那些年,小孩子是没 ...

  • 【灵璧记忆】童年记忆——打梭

    打梭 文/晏金福(77岁) 吃过早饭,我照例迫不及待地拿起梭和打梭棍,窜出了家门.刚到门口,西院子的刺歪子刚好来了,我可多高兴了,因为我最喜欢和他打梭了. 刺歪子大我一岁,比我高一头,长得又粗又壮.打 ...

  • 【灵璧记忆】童年记忆——洋火牌

    洋火牌 文/春江暮雪 提到"洋火牌",我想60后,70后的朋友们应该有印象吧!所谓的"洋火牌",就是把家里用完的火柴空盒子拆开了,用来做游戏,因为那时候,农村习 ...

  • 【灵璧记忆】童年记忆——骑洋车子

    童年的记忆――骑洋车子 文/欣雅 如我这般年纪的朋友们都会知道,二八大杠是什么东西,我能拽拽地说出童年里我家那辆二八大杠,一是因为那时候我们村里能拥有它的人家不多,二是因为它带给我的记忆真的是镶进皮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