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涛教授辨治病毒性心肌炎典型案例分享(一百八十七)
一般情况:患儿高某,男,7岁,2018年8月13日初诊,无药物过敏史。
主诉:父母代为主诉:乏力2月余。
现病史:2年前患儿感冒后出现心悸、胸闷,随至当地胸痛医院查心肌酶谱提示:AST 42U/L、LDH 279U/L、CK-MB 41U/L,住院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平素口服维生素C、辅酶Q10 等药物,药效一般。该患儿平素体质稍差,易感冒,近日复查心肌酶升高CK-MB 36U/L,平素有乏力、气短,遂来门诊治疗。听诊心率,心音低钝,心率118次/分。否认其他病史。纳食不佳,食后易呕吐,睡眠正常,大便稍干,小便正常。舌质暗红,边尖有红点,苔薄白稍腻,脉沉缓。
中医诊断:心悸病
证型:气阴两虚 热盛血瘀
治法:益气养阴 清热活血化瘀
初诊方药: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EwLzA2MTEvMjMxNjQxNjAxXzFfMjAyMTEwMDYxMTUxNTU0NDQucG5n.jpg)
复诊:复查心肌酶谱提示:CK-MB 36U/L,服药后,乏力、气短、纳差症状有所缓解,眠可,大便稍干,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处理:2019年8月13日方加生白术9g,生黄芪9g,陈皮6g。20剂,水煎服。
三诊:乏力症状明显减轻,纳眠可,二便调。
处理: 以上方去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继服15剂调理善后。
按语: 本病为小儿患者,属于病毒性心肌炎常见人群小儿肺脏娇嫩,卫外能力不强,外感病毒侵袭,寒热不调,客犯肺系而发病;或饮食不调,脾胃功能不充,受纳腐熟异常;继而邪毒入里,内舍于心,痹阻心脉,发为本病;患者病程较久,迁延不愈,邪毒最易耗气伤阴,心脉失养,脾胃失健,可见心悸气短,乏力纳差。故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之法。本案结合病史,属于中医“心悸”“胸痹心痛”的范畴,方用四参饮加减,方中党参、黄芪健脾益气;丹参苦寒清泄、除烦安神,有“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之说;苦参专治心经之火,现代药理研究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郁金、赤芍、丹参,疏肝解郁,凉血活血散瘀,对瘀热所致的胸闷、心悸效果较好;莲子心、酸枣仁养心安神,除烦;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五味子敛心阴;焦三仙治疗小儿食积,甘草调中养心。复诊患儿乏力气短好转,气阴两伤减轻,加以党参、陈皮补后天生化之源,健脾化湿,续服本方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