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马慧萍《一个基层公安工作者的“扶贫笔记”——劳累的一天》
现场‖马慧萍《一个基层公安工作者的“扶贫笔记”——劳累的一天》
一个基层公安工作者的“扶贫笔记”
——劳累的一天
马慧萍
(一)
早上十点钟,“帮扶户”比提前约定好的时间迟来了一个小时,我心里有些抱怨,但终究忍着没出声,因为我看到了蜷缩在出租车后座上的祖孙三代五口人,她们佝偻单薄的躯体,瞬间稀释了我报怨的防线,还有那位善良的司机,冒着超载罚款的危险,以同情的胸怀,接纳了她们,我还能说什么?我不忍戳疼她们的软肋。
老无所依、小无依靠的她们定格成我内心的伤疾,身份卑微的我心酸却又无可奈何,我不是医生,无法排遣她们些许的笑容里驻入的大片忧伤,我只能竭尽全力尽我所能,好让她们的笑容显得自然而又从容,而不是这般的局促和拘谨。
(二)
感激、歉疚、一谢再谢是挂在她们嘴上挥之不去的口禅,弱势、无奈、迷茫是写在她们脸上的唯一表情,当然,还掺杂着内心深处的无限感激。而此时的我,是她们唯一可以托付和依靠的救命稻草。
忐忑、担心和焦虑在我心里开始来回造访,它们争论不休的焦点,无非是那张村干部所写的《情况说明》,我亲笔的那份原件,个别的专业术语被人赶尽杀绝,重出江湖的这张,显然功力不够,底气不足,能否躲过一劫又一劫的审批,只能听天由命。
还好,我有王牌,一张在心里藏了多年的王牌,也许,她能给我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帮我切除体内的伤疾。双手合十,虔诚祈祷,成功与否,只能听天由命。
(三)
一路上,她们向我倾诉了心中郁结的痛疤,儿子的懦弱无能,媳妇的自私无情,孩子的懵懂无知,自己的波折命运,村干部的刁难不公……
她的诉说,倏然间戳疼了我隐藏在心底的旧伤,开始隐隐作疼,五年前,我孤苦伶仃的父亲去找村干部伦理,与其说是伦理,还不如说是哀求,七十多岁的父亲一个人过着孤独无助的日子,妻子先她而走,儿子撒手西还,流下他独自一人过着度日如年的光阴。四叔几经周折帮父亲要来的低保,只陪伴了他三个月时间就没了踪影,他拄着拐杖去问那位王姓的村支书,却被人毫无理由的搡出了门外,还被他们夫妻二人以最恶毒的话语送了厚重的礼物。第二天,老泪纵横的父亲,又在三姐的陪伴下拄着拐杖一瘸一拐的去了乡镇大院,而那所谓的“乡长”父母官,连正眼都没看父亲一眼,几句蘸了剧毒的话语,刺穿了父亲薄如蝉翼的心脏。未果而归的父亲,从此病情加重,没多长时日,父亲,含泪而走……
眼角溢出的泪让我心痛难忍,为我逝去五年之久的父亲,也为身后这位六十多岁满脸沧桑的老人。
擦干眼泪,我必须努力,以父亲遗传给我的善良,不然,我拿什么为自己许下的诺言买单?
(四)
几经打听,终于到了锁定地点,但还是拿捏不准是不是同学所在的那家银行。
迈进旋转门,深呼吸,捋捋胸,调整紧张的心绪,倾注余光搜寻王牌,肩上背着“文明服务”亮红色肩带的漂亮职员,我急切的询问,令她好奇,我的希望,全在王牌,而她们一家五口的期望,全在我,成败与否,一念之差。我的王牌向来慈眉善目,二十年来一如既往。对她,我寄托了全部希望,如同一个孩子,全神贯注期待他几天前种下的一颗种子快快发芽。
我的目光在三三两两办事的人群中还没搜寻完毕,就被一双温柔的大眼睛折返而归,王牌轻柔银铃的笑声融化了我心中的焦虑,虽然半戴口罩,却丝毫不减她多年来一颦一笑动人的目光,对我突如其来的造访,以温柔大方的拥抱热情接待,我庆幸,我们多年来的同学关系,在她眼里,视如珍宝。虽然,在时隔多年的今日,我和她生活的时差相隔天壤之别,还好,并不影响我们之间同学情深的友谊。还庆幸,我和她的名字,被中间一个“慧”字,在多年前早已回车成生命的缘,无关功名利禄,无关利益冲突。
(五)
我把“帮扶户”准备好的一切材料都给慧琴过目,她的目光,专注每一个字眼的精髓,我的神情,小心翼翼,生怕那些“千军万马”稍有那个不慎,就会反目成仇,背叛我所有布置好的阵脚,致我一败涂地。
还好,慧琴通过了所有审批,然后找了表,温和的向“帮扶户”交待了每一个空白落款的陌生字眼。我知道,感动慧琴的,不光是我的善举和她骨子里的善良,还有,那祖孙三代五口人脸上贫血的乞求,和无法言说的忧伤。
顾虑和担心,在等待叫号的间隙,暂且留置,慧琴和我,在回忆的土地上,挖掘忘却的快乐,捡拾遗忘的往事,时光这把利刃,有极强的腐蚀性,麻醉我们心智的同时,不忘在额头上添上道道深痕作为年轮的证词,还把我们的黑发浸泡成花白。
几位上了年纪的老者,颤颤巍巍的向我们走来,慧琴热情迎接,解答疑难杂症、插卡、查询、取钱、数钱、取卡、叮嘱安全,这一系列娴熟的程序,在她的轻车熟路中操作成章。以她工作的热忱、待人的平和,我甘拜下风。
下班的一刻,“扶贫户”最后一道手续,安排在了下午两点多钟,慧琴告诉我,这最后的审批,归她的上级领导,毕竟,这种少了铁证的监护人,她们很少遇到。我焦虑不安的神情再次复发,慧琴安慰我不必担心,其它的事交由她办。
(六)
和慧琴握手道别, 出门,天空湛蓝,阳光虽烈,但温和自然,丝毫没有刺眼的迹象。蝉鸣不知疲倦的摇曳着岁月静好,我怀揣一枚毫无血缘的心事,一路返回。
灶房打烊,所有的兵将都已回营,只留下我的碗筷诉说孤独,冰凉的饭菜和我冷眼相观,为了舍友的牵念,我不计前嫌,简单的扒拉几口,背着疲惫上楼。
舍友一面抱怨我不爱惜自己,一面诉说一早上的所见所闻,办事的、报警的、罚款的、找茬的……
不得不承认,乐乐这个名字在我人生的剧本里出现得虽然有点晚,但已经成了我剧情里不可缺少的主角,这些年来,她和我随不能说朝夕相处,但已是亲如手足,她无时不刻关注着我的一日三餐和生活起居,以至于工作中的繁杂琐事和喜怒哀乐。我无法估量她在我心中的位置,但没有她的一天,我像丢了魂一样失落。她把自己苦疼的经历用坚强隐藏,少到无法言说的工资,一面艰辛的扶养着她十岁的儿子,一面支撑着她“缺斤少两”的娘家,在外人面前,从不脆弱。可我知道,在每个特定的时日,她准会用滂沱的泪水,来诠释她人生路上无法揭开的寒凉和苦涩。
她的清单还未罗列完毕,我以安然入睡做了结局。
(七)
两点,酣睡中接到电话,四站村房屋确权,我必须到场。
堆积如山的工作、催促完善的档案、疫情防控的信息,翻阅了所有笨拙的理由,却找不到一个离开的借口,但我,必须和时间赛跑。
我像个逃离战场的士兵,仓惶在预设的路线。兜里的手机暴跳如雷,我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安慰。
旧房子犹如孤寡老人,敞开心扉哭诉它遍体鳞伤的疼痛,我无法拒绝它的哭泣,我承认,这些年来,我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想尽办法帮扶着所有需要帮助的人,而对于它,这位曾经在我困难无助之时替我遮风挡雨的“亲人”,却无力救赎,深感汗颜。
除了尽快逃离,别无选择,待的太久,我怕它窖藏的那些经年往事,会搅乱我过往的一池涟漪。
村部人来人往,确权的村民,乱作一团,环形办公桌后坐满了公职人员,除了村部上班的两位,其余,一概陌生,来不及询问他们的出处,就被一阵争吵搅得杂乱无章,争执、谩骂、抱怨和怒斥充满了不大的房间,不识字、平米落差、甲方缺席,这些都成了爆炸的导火索。我没有心情听他们研判,只想尽快办理结束,尽早返回我的战场。
等她们研判停息,我所提供的证件,却成了她们心情烦躁的牺牲品,缺一少二,证据不足将我筛选在了门槛之外,几经周折,热心的毛姐姐替我补全了缺席的证件,顶着汗流浃背好不容易排到前面,却被并非村集体成员而又拒之门外。
离开村部已是夕阳登场, 失望、愤怒、疲惫和劳累伴我而行,我驮着夕阳,无功而返。
(八)
夕阳落幕,炊烟袅袅,几只归巢的鸟雀,反复咀嚼着白天的心事喋喋不休。我突然想起“帮扶户”,打开手机,几十个未接电话向我示威,而我,只在乎“帮扶户”,果然,她的未接最多。此时的我,心跳加快,预测着它所隐藏的内涵,到底是何种的结局?是我的“帮扶”旅程即将胜利收场?还是继续艰难前行?
忐忑间它不请自来,我屏住呼吸准备倾听她即将凋零的满地落红,却传来绝地逢生的激动惊喜,电话那头惊喜万分:一切都功成圆满,两张崭新油亮承载政府对百姓关爱和温暖的“金牌”已抵达双手,并且以欢快的身姿,光荣的补全了民政局最后一道岗位……
两张普通的“金牌”,抚平了她们艰辛路上的沧桑,我无法再次拒绝她们的眼泪,充满了无限感慨和激动的眼泪,任由她倾斜母亲一生的憨厚和艰辛,还有自己的无奈和酸涩,最后是我们镇长热情接待她们的敬畏、对民政局来访人员投于她们的同情……
良心的空间里,我终于可以放心的卸载她们驻扎在我身上的负担,以圆满的姿态,不含任何虚伪和杂质。
倾诉和夕阳同时谢幕,归巢的鸟雀在暮色的拥抱里结束了白天的颠簸流离,清脆悦耳的欢叫声向散步的行人们诉说着:一个女人和她的“帮扶户”人生路上的传奇故事……
(九)
我感谢所有在这次“扶贫”路上支持和鼓励的老师、朋友、同学和亲人,感谢你们温暖的问候给曾给我心灵无助的慰籍。感谢政府,
人生路上从来都是沟沟坎坎,没有那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帆风顺,不经历坎坷,怎能见彩虹?努力了,不一定成功,经历过,不一定沧桑。成功是风雨路上的喜悦,过往的人事,不必抱怨,因为它们或多或少,总会教会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和人生哲理。
我不求功成名就,只愿,世间充满善心暖意,氤氲祥和。幸福时笑看风云,不忘初心,坎坷处淡看花落,从容面对。
不惑的年龄,我牢记双亲留给我的唯一“财产”,一度坚持着他们生前未做完的事。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一直帮衬着村里那些孤寡老人和孤独无助之人;二叔勤勤恳恳不求回报的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三叔用他一腔子的善良,酿造了一个陌生村庄生生不息的快乐;四叔一生以助人为乐为教案时时教育着我们。
父辈们铮亮的模板,我不能复制粘贴,但我必须努力遵从。我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它们,唯恐它们和光阴携手在我的指缝间悄悄遗失。
某年,某月,某日,突然想起,我的人生历程里,善良,从未懈怠,也从未缺席。
(待续)
作者简介:马慧萍,宁夏隆德人,一个喜欢将散文分行来凑的文字爱好者。其他作品散见于《宁夏日报》《固原日报》《塞上散文诗》《葫芦河》等报刊以及《甘宁界》《六盘山诗文》《花露文学》《石路花语》《21世纪散文诗》《丝路新散文》《新锐散文》《今日作家》《诗人样本》《乔雨诗会》等微公众平台。
公 告
维护原创,允许转载,
但须注明来源。
每一颗文字都是甘宁界人的精神绝响。
赞赏:赞赏资金50%为作者稿费七日后以微信红包的形式发放给作者,50%将用于平台维护,音频朗诵作品平台,作者朗诵者各30%,二十元以下不发稿酬(此规则从2018年1月1日执行)。仔细阅读,然后投稿。
长期征收下列稿件:
1、表现情感、记忆、风物类散文作品。,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
2、家庭教育、社会问题、生活世态类小说作品,短篇不超过10000字,中篇不超过20000字,20000字以上确实优秀稿件请分好章节,连载发布。
3、20行内精品诗歌,可以成组投寄。
稿件要求:
第一在主题栏填写真实姓名和作品名称。附照片和个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