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挺大病拖:没有农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文丨崔桂忠

“不用体检,我没毛病。”近日,长春小伙李爽(化名)想给进城务工十几年的老父亲买个体检套餐,左劝右劝还是被老人拒绝。父亲在一个建筑工地打零工,多年来换过很多工作,但从未体检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人们也开始正视自身的健康问题,小到日常生活的饮食健康,大到医院的定期体检,这一切都体现着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但是在农村,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却是另一番景象,通常只有在自己身体实在扛不住时才会不得不选择就医,如果只是小病小痛他们是宁可自己遭罪也不愿去医院接受治疗。

笔者的小叔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 70多岁的人了仍然和年轻人一样,既打工又种地,从来不闲着,在村里是出了名的“铁人”,东家打墙西家盖屋肯定少不了他。今年年初,自敢腹部有些痛,但没去就医,扛着。后来实在扛不住了,才到县城一家医院检查,结果胃癌晚期,医院已不建议其住院。结果回家呆了一个多月后,便撒手人寰。

据了解,村里大多数农民存在小病挺、大病拖的现象。农忙时,有的白天外出打工、晚上回家收庄稼,为了不打瞌睡,甚至吃含兴奋剂的药硬撑着。

老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无论是我们人类,还是动植物,都会有生病的时候,这是谁都无法避免的。其实,生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生病了,却依然坚持不去治疗,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讳疾忌医。

有些人可能不理解,说农村人就是“命贱”,不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也不会好好爱惜自己的生命。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农民也是有着无奈。

多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群众最头疼的愁心事。“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尤其对困难群众来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小康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首先,在农村里很多人的文化程度不高,对于疾病防控方面的意识也不高。有的人 “今朝有酒今朝醉”,过好今天就行,不会管明天。再加上常年干很多的力气活,所以身体比较硬朗、结实,一般都很少生病。就算是有一些小毛病了,只要在忍一忍,过几天就一般会恢复。

其次,去医院看病麻烦,也不知道如何去就医。有些人在生病了以后,也是想着要去医院看病的。可是每天要做的事情又比较多,由于抽不开身,只好勉强支撑着身体。再加上有些医院的距离比较远,老人们都很忌讳去医院。就算是去到了医院,因为年轻人不在身边,自己好些字又不认识,也不知道如何去挂号,到哪里找哪个科室等等。因此想到这么多麻烦,也就打消了去医院看病的念头。

再次,医院看病贵,看不起病。其实,归根结底导致很多的人不愿意去医院看病,还是因为没钱。在农村里有很多的老人,一辈子都没去过医院,他们也很害怕去医院,因为去医院看病的各项花销实在太高了。先不说别的,光是做一番全身检查,还没有开始治病,钱就已经花的差不多了。虽然现在有医保了,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可以缓解一下经济压力,但是如果是重大疾病的话,也还是要开支很大,很有可能会拖垮一个家庭,甚至还负债累累。可就算是这样,也未必能挽救生命。所以一些人为了不成为家庭的负担,不愿意因为自己而全家人都过苦日子,所以是宁愿一拖再拖,然后实在坚持不住了才去医院,可病情已经恶化了!

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一个人的健康、财富、成就、幸福加起来是100,那么健康就是那个“1”,没有了健康,其他的也就成了零。

“脱贫扶贫好是好,就怕有病干不了;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这样的打油诗提醒我们,只有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卫生健康领域新发展,才能更好护佑人民生命健康。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全民健康,农民是重点。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事关脱贫攻坚成败,事关能否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实现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

规避农民“小病挺大病拖”导致的恶果,实现全面小康,关键是个人增强健康意识。一方面需要做好相关知识的普及,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小病挺大病拖的危害;另一方面,个人也应主动增强健康理念,不能让健康状况成不定时“炸弹”。

同时,要将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加快定向培养贫困地区急需的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建立多层次的医保救助体系,用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从源头上斩断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循环链”。

只有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做到精准帮扶,有的放矢,全面小康的实现才会更有“医靠”,全面小康的“基石“才会更牢靠。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