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甲等旅寻踪:第三师第七旅

该旅前身是1928年4月由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后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33年6月,整编为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940年8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南下华中,增援新四军。皖南事变后改为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转战于苏北两淮地区。1945年10月,第七旅奉命进军东北。次年10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第十六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六师。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军第一二七师。1961年8月四十三军撤销,第一二七师改归广州军区直属。1963年被确定为战备值班师。1968年9月,归建于重建的陆军第四十三军。1969年10月,移防中原,随军编入全军战略预备队序列。1985年10月,整编为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1994年7月,该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1997年,改建为全军第一个轻型机械化步兵师。

  第一二七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最为悠久的部队,前身是我党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老底子延续在所属第三七九团,第三八○团则为“秋收起义红二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该师前身部队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第五团被中革军委授予“模范团”称号。在长征中,第二师为前卫师之一,强渡乌江、智取遵义、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出色地完成了中革军委赋予的开路任务。抗战初期,首战平型关,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3年3月,新四军第七旅第十九团四连在淮阴北刘老庄英勇阻击1000多名日伪军的进攻,坚守三天两夜,毙敌170余人,终因寡不敌众,82名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战后,该连重建,被新四军第三师命名为“刘老庄连”。解放战争时期,该师是第四野战军的头等主力师之一,参加了秀水河子歼灭战、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四平攻坚,东北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势作战,辽沈、平津战役,进军中南、解放海南岛等重要战役战斗,歼敌4.4万余人。1949年10月,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对第一二七师评价:“在我军历史上参加战斗最多,经验丰富,战斗作风勇猛,能攻能守,不怕牺牲。装备好,行军能力强,能打硬仗。有朝气,雷厉风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