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人用人,还有比德、才更重要的东西!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14卷 汉纪六

汉文帝前六年(丁卯,公元前174年)

【原文】

后顷之,冒顿死,子稽粥立,号曰老上单于。老上单于初立,帝复遣宗室女翁主为单于阏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说傅翁主。说不欲行,汉强使之。说曰:“必我也,为汉患者!”中行说既至,因降单于,单于甚亲幸之。

【译文】

其后不久,冒顿死去,他的儿子稽粥继位,称为老上单于。老上单于刚继位,文帝又指派一位宗室的女儿翁主嫁给他做单于阏氏,并派宦官、燕地人中行说去辅佐翁主。中行说不愿意去匈奴,汉朝廷逼迫他去。中行说恼怒地说:“我一定要使汉朝廷深受祸患!”中行说到匈奴以后,就归降了单于,单于很宠信他。

【解析】

看过《汉武大帝》的朋友一定对里面的大汉奸中行说不陌生。

上面这段材料就是关于中行说如何变成一个汉奸的过程。

严格来说,中行说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当汉奸。

而是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之后,才成为汉奸。

但是细细品味上面这个材料,其实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其一,材料中提到让中行说辅佐公主,为什么用“傅”这个词(傅,有师傅辅佐的意思)

其二,为什么汉文帝非要派遣他去?

其三,为什么中行说到了匈奴能够获得单于的宠幸?

因此提出一个个人猜想。

冒顿单于去世,新单于上位,为了在匈奴内部渗透汉廷影响力。

汉文帝希望通过和亲来实现这个目标。

但是,和亲公主不是后世宫斗剧的女主各个白莲花又心狠手辣。

所以,和亲公主是表面工作,实际上需要有别人来辅助。

而这个人必须要有一定心机谋略,并且熟悉匈奴情况,同时还忠诚皇室。

燕人宦官中行说就成了首选目标。

《史记》以及《资治通鉴》中才会用“傅”这个字,让其辅佐和亲公主。

也正因为有一定智谋和能力,叛变匈奴后能获得单于宠幸。

否则,一般的服侍太监宫女会有这么厉害?

但是,中行说不想去,汉文帝非要派他去,导致中行说投靠匈奴。

中行说的转变,重点并不是他做了汉奸。

而是汉文帝在用中行说过程中,犯下了一个容易忽略的错误。

而这个错误就是选人用人只考虑德与才,忽略了所用之人的态度和意愿。

1.态度

有句话说的非常好:态度决定一切。

但是到底什么是态度?这个东西很悬,不好说。

个人认为,所谓态度,就是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尤其是面对变化,以什么样的方式面对。

是否认同?是被动?是主动?是迎难而上?是畏首畏尾?是乐观?是悲观?

态度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之分。

相对好的态度,对于做事而言就是一种助力。

中行说不想去匈奴,可以推测他对此的态度绝对不会好到哪里去。

2.意愿

态度是自己看事情,那么意愿就是自身是否真的愿意参与到其中。

即,想不想、是否愿意去干这件事。

如果在选人用人的时候,忽略这两点,会造成什么影响? 

1.不出力

既然事情都不愿意做,而且态度也是不认同,甚至悲观消极。

强行让这种人去负责相关事情,必然是不愿意花精力投入其中。

2.磨洋工

如果有监督呢?迫使去干呢?

那就慢慢来、磨洋工,虽然也干事但是效率上、效果上绝对不会好。

这情况在职场在尤为常见。

有人他就不想干,你强制他做,他也做。

但是他慢慢做,一天能干完他分好几天,你找他麻烦,他说不会、不熟练,给你东扯西扯,你连考核他都没办法。

3.搞破坏

中行说这种人。

都说了不想干,你还强制让我干,那我就和你对着干,把你事情给搞坏。

作为你压迫我的报复。

固然中行说能力上或许合适,但是他的态度、意愿却不符合。

如果是一般的宫女太监,不想去逼着去就去了,就算作妖也翻不起大风浪。

可中行说在这次和亲中的作用是辅佐公主,作用很关键,而且还有一定本事。

把这样的人逼反,只会给汉朝带来更大的伤害。

尤其是当中行说表态,说要为祸汉朝时,还继续让他去,就是及其不智。

【启发】

如何选人用人?结合上面的分析,不光要看德行、才干,更要看这个人对这件事的态度和意愿如何。

德不行,还能有规矩制度来制约,最不济可以监督。

才不行,还能培养锻炼,终究会成才。

如果选用之人,态度端正,且不排斥、愿意去干,甚至想干,那是最好。

可如果选用之人,态度不端正,极度排斥,而且还极其不愿意干怎么办?

处理方式其实有几种。

1.能换人最好。

2.做思想工作,使其先对事情认同。但是思想工作的作用,并不是让对方去干,而是让对方能有正确的态度看待这件事。比如,了解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的意义和作用等等。

3.无意愿的原因,是利益权衡之后的结果。如果思想工作做通了,无利亦可让其去做。如果思想工作做不通,且非要此人,那就要许下重利,诱导他去做。

咱们有些领导干部安排工作,下属如果不想干、不愿干,就强行压迫。

“MD,让你干点事情就东扯西扯,给你脸了是吧?这事就你干,不服滚蛋!”

完全无视下属的意愿,用权力等级进行强压。

在这种领导眼中觉得,下属按照领导的意思办事就是应该的。

诚然的确有些道理,但是这不是正确做事的方式方法。

如果真想做事,并把事情做好,下属的意愿也应当作为衡量关键之一。

否则, 强行压任务,事情成不成不知道,人心一定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