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太溪
太溪
《针灸穴名解》: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来源于经络穴位查询小助手小程序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所属经络
足少阴肾经之输穴、原穴
主久疟咳逆,心痛如锥刺,心脉沉,手足寒至节,喘息者死,呕吐,痰实,口中如胶,善噫,寒疝,热病汗不出,默默嗜卧,溺黄,消瘅,大便难,咽肿唾血,痃癖寒热,咳嗽不嗜食,腹胁痛,瘦脊,伤寒手足厥冷。
东垣曰:成痿者,以导湿热,引胃气出行阳道,不令湿土克肾水,其穴在太溪。《流注赋》云:牙齿痛堪治。
标准定位
《针灸大成》
侧坐或仰卧位。由足内踝尖向后推至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
太溪(输穴、原穴)
【别名】吕细(《大成》)。
【位置】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者中。(《甲乙》)
【取法】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局部解剖】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之经过处。
【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萎,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配伍举例】《大成·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肾之主膀胱客:脸黑嗜卧不欲粮,目不明 兮发热狂,腰痛足疼步难履,若人捕获难躲藏,心胆战兢气不足,更兼胸结与身黄,若欲除之无更法,太溪、飞扬取最良;唾血振寒:太溪、三里、列缺、太渊;阴茎痛,阴汗湿:太溪、鱼际、三阴交。
《玉龙赋》太溪、昆仑、申脉,最疗足肿之迍。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文献选摘】《通玄指要赋》牙齿痛,吕细堪治。
《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
太溪(输穴、原穴)
【所属经脉】足少阴肾经。
【体表定位】在踝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操作方法】直刺0.5~1寸。
【临床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消渴,泄泻,腰痛,头晕,目眩,耳聋,耳鸣,咽喉肿痛,齿痛,失眠,咳喘,咳血。
【进针层次】
1.皮肤:由隐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
3.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与跟腱、跖肌腱之间:胫骨后肌腱和趾长屈肌腱位于进针部位的前方,跟腱和跖肌腱位于进针部位的后方。胫骨后肌位于小腿三头肌的深面,趾长屈肌和踇长屈肌之间。该肌起自小腿骨间膜后面及胫、腓骨后面,肌腱经内踝后方,穿踝管至足底内侧缘,止于足舟骨粗隆及内侧、中间和外侧楔骨跖面,由胫神经支配。趾长屈肌位于小腿三头肌深面,胫骨后面,踇长屈肌和胫骨后肌的内侧。该肌起自胫骨后面中1/3,肌束向下移行为长腱,在胫骨下端后面与胫骨后肌腱交叉,经内踝后方、胫骨后肌腱和踇长屈肌腱之间,穿踝管至足底,分为4条腱,止于第2~5趾远节趾骨底的跖面,由胫神经支配。跟腱为小腿三头肌下端的肌腱。跖肌位于腓肠肌外侧头和比目鱼肌之间,肌腹呈细小的梭形,但腱非常长;该肌起自腘面外下部及膝关节囊后面,向下移行于跟腱内侧或单独止于跟骨结节,由胫神经支配。
4.胫神经和胫后动、静脉:胫神经是坐骨神经的终支之一,多在腘窝上角由坐骨神经分出,然后沿腘窝中线下行至比目鱼肌深面,伴胫后动、静脉下行,经内踝后方屈肌支持带深面的踝管至足底,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胫后动脉为腘动脉的终支之一,在腘肌下缘由腘动脉分出,然后沿小腿后面浅、深层屈肌之间下行,经内踝后方转至足底,分为足底内、外侧动脉。胫后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向上注入腘静脉。
5.踇长屈肌:位于小腿三头肌深面,腓骨后面。该肌起自腓骨体后面下2/3,肌腱经内踝后方,穿踝管至足底,与趾长屈肌腱交叉后,止于踇趾远节趾骨底的跖面,由胫神经支配。若向后外斜刺,针尖可刺中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
图片来源于《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
足少阴肾经巡行视频
视频录自于|3Dbody